刘小月被陈家婆婆吓到了,她长这么大根本没见过一个大人哭,慌乱中就跑出去找她奶奶去了。
赵来英从菜园回来就看到陈母坐在她家屋里,王冬麦握着她的左手安慰她,自家小孙子抓着她的右手。
“我说陈家婆子,你这是怎么了,跑我家里哭?”刘小月已经把看到的细细说给她听了,但她还是不能相信。
陈母见赵来英回来了,赶忙起身迎接,说道:“是我冒失了,我是一时间高兴的,还望赵老妹不要怪罪婆子我啊。”
赵来英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去,洗了把手,把剪葱根须的剪刀洗好晾晒起来,才坐下来安慰她。
晚饭时,王冬麦将这事说了出来,一家老小均是神色各异。
杜贞念年龄大些,见过普通农户的贫苦生活,自然也是感触最多,说道:“吃了一辈子苦的人,一点点甜就能将人腌醉。”
刘小冬在心中长叹,眼下这个世道,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房家洼人可以守望相助,有人带领,那其他地方的人呢?
他们或许一辈子都吃不上一块肉,一辈子也见不到家中长辈安康,子孙绕膝的场景。
更多的是深夜里抹不干的泪和白日里被田地拖弯的腰。
良久,杜冬云小心翼翼地问王冬麦:“为何她要给蒜头,不给其他的呢?”
王冬麦叹息一声,回答:“因为她知道,自己就算给肉给米,我家决计不会收下的,只有这蒜头,我们会收。她说要感谢我家,但又深知我家不会受她感谢,只能端着最常见的腌蒜头来慰藉自己。”
众人一时间都沉默着。
贫穷这两个字是伴随他们一生的事,尤其对于老刘头和赵来英二人来说。而刘树和王冬麦也是深有体会。
今天陈婆婆这一顿哭诉,突然打开了这几个人的回忆关卡,让那些曾经不太想回忆的东西,逐步展现在自己面前。
以前太穷,穷到成了习惯,今年乍富,他们很是默契地都不去谈论之前的穷日子。这仿佛是在害怕一旦谈论起贫穷,贫穷就会卷土重来。
整个房家洼的人都太想过上好日子了。
以前熬日子都把快把自己熬干了。
这猛一接触到油润的好日子,就在脑袋里自己关上了穷日子的大门。
一顿饭吃到尾声,两桌人都没再继续说话,今晚的饭桌上实在是太安静了。
饭毕,准备收拾碗筷的时候,刘小冬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问王冬麦道:“娘,陈家婆婆叫什么名字?还有陈家娘子?”
这一下子就把她娘亲给问住了,王冬麦想了半天说:“不知道,我打记事起就叫她陈家婶娘。”
赵来英说:“哪里有名字,她们婆媳二人都没有,不光她俩,村里好多人都没有名字,有爹的,跟着爹姓,就这么老大老二老三哥儿姐儿的叫着,不知道爹的,就乱叫,配了人家当了媳妇就叫哪家娘子。”
刘小冬再一次沉默了。
没有名字,也是贫穷的象征,陈家婆子穷了一辈子,被被人喊了一辈子的陈家娘子,现在老了,稍微过上了一点好日子,还继续被叫着陈家婆子。
这四个字,或许是同别人的身份区别,但也是不可磨灭的贫穷标签。
以后的日子,她不敢说让房家洼全都富贵盈门,但只要按照她的计划行事,保几代小康生活无虞。
可物质生活上的贫穷好脱离,可内心困苦的生存烙印是难以磨灭的。
刘小冬还想尽可能的帮一下她们,于是就想给全村没有名字的人取名字,让他们用着新取的名字重新生活,彻底与过去的贫苦脱离联系。
第二日,刘小冬和杜冬云就去找了宋夫子,把这件事说了出来。
宋留竹听后,顿时好奇地不得了,就问她俩为何突然想给全村人取名字。
刘小冬自然就把昨晚心里想的一番话说了出来。
宋留竹听后大为感动,立马 就在课堂上改了课程,跟这群学生说起了姓名的故事,同时让这群学生也说一说自己人的姓名故事。
可想而知,村里的大多数人没有全乎的名字,都是乱叫的。于是宋夫子留了作业给这群学生,让他们回家跟家中长辈讨论一下姓名的故事和渊源,同时也建议大家,给自己取个名字,以后村里人见面就一姓名相称,同时,他会修书去县衙,请县令大人来重修户籍名册,将所有人的姓名全部都登记在户籍名册上。
这件事在房家洼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他们虽不知道宋夫子为何突然说到姓名,但一听说用新名字登记户籍,便个个喜笑颜开地热烈地加入讨论中。
连带着这几天干活都起劲一些。
而取名字的肇始者此刻却脱离了这场讨论,在课堂和村子中间做一个十岁的乖女娃子。
新建的腐乳作坊准备开始制作第一批腐乳。
杜贞念和刘小秋二人根据上次的经验,这次便招了村里的妇人继续按流水线的方式制作腐乳。
头两天,秦容和陈家娘子去秦红花那里谈了一笔生意,短期内大批量供应豆腐的生意。
同时石二和隔壁村的一家烧坛作坊签了一个长期的坛罐生意。腌菜的坛子,常年无限量供应,还定了一批海碗大小的陶罐子。
在这之后,宋夫子还是教授学生们数算和算账的本事。
杜贞念有意培养房家洼作坊的人手,大人们尚且可以凭着多年经验来做些简单的买卖,但孩子们却不能如此,要争取做到个个会算账,人人能认字,还要学习如何书写契书和分辨契书的类型。
不光如此,这次做腐乳,杜贞念听从刘小秋的建议,选了几个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来跟着记录制作腐乳的步骤。
其中,石大家的十八岁的大女儿,石小年,陈家十四岁的小女儿,陈田田,刘家十五岁的女儿,刘笑。都被选到了腐乳作坊。
杜贞念选人,是根据人的性格来选的,记录这种事情,需要细心和耐性,还需要专注力,以后她还会记录更多东西,所以选人的时候特地问了宋夫子这群孩子的性格。不仅如此,以后还会培养她们更多的生意技能。
最后还和这群女孩子私下谈了一些东西。
最终选定了她们三个。
这边作坊里第一批正式记录员上线,那边,村里人的名字也已经全部取号,准备拿给宋夫子看后,再改一改,避一避官家的名讳,便正式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