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决定亲自教曹逸家传的基础拳法。在庭院中,二爷身姿挺拔,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地演示着拳法。
曹逸目不转睛地盯着二爷的动作,用心领悟着每一个细节。二爷演示完一遍后,让曹逸跟着练。
曹逸依样画葫芦地比划起来,二爷在一旁仔细观察,眼中逐渐露出惊喜之色,他发现曹逸的领悟力很强,很多动作要领一点就通。
然而,练了一会儿后,二爷不禁微微皱眉。原来,曹逸的身体略显孱弱,一些需要发力的动作,他做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爷语重心长地说道:“逸儿,你这领悟力倒是不错,可这身子骨还得好好练练。”
曹逸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坚定地说道:“二爷,我会努力锻炼,让身体强壮起来。”
二爷点点头,鼓励道:“好,只要你有这份决心,假以时日,必能有所成。”
清晨,天色仍是一片漆黑,只有几颗稀疏的星星在天边闪烁。曹逸在一阵公鸡的打鸣声中缓缓睁开双眼,尽管困意还未完全消散,但他还是迅速翻身起床,简单洗漱一番。他穿上三姐精心准备的练武服,那衣服的布料柔软却又耐磨,十分合身,让他行动起来很是自在。
他推开院门,一阵冷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吹得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但曹逸没有退缩,深吸一口气,便开始围着院子慢跑起来。他的脚步起初还算轻快,呼出的白气在眼前形成一团团雾霭。随着圈数的增加,他的呼吸逐渐变得急促,双腿也像灌了铅一般沉重。每跑一步,脚底都仿佛被铅块拖住,他依然咬牙坚持,心中默默数着圈数。
跑完几圈,身子总算活动开了,曹逸来到院子的一角,开始扎马步。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双手握拳放在腰间。刚开始的几分钟,他还能保持姿势的标准,可渐渐地,双腿开始颤抖,肌肉的酸痛感如潮水般袭来。汗水从额头渗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地上。他的眼神时而有些飘忽,一想到二爷的殷切期望和自己的练武梦想,便又立刻集中精神,死死地咬着牙关,硬是坚持了足足半个时辰。
上午,曹逸匆匆吃完二娘准备的丰盛早餐,有热气腾腾的鸡蛋、香浓的羊奶,还有几块香甜的糕点。他背起书囊,向学堂奔去。在学堂里,他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书桌上。夫子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授着经史子集,曹逸则全神贯注地聆听,手中的毛笔不时在纸上记录着要点。他的目光专注而坚定,不放过先生讲的每一个字。遇有不明之处,他会即刻举手请教,直至完全领会。
中午时分,曹逸一路小跑回家。二娘早已准备好了美味的饭菜在等着他,有香喷喷的红烧肉、绿油油的青菜,还有一大碗冒着热气的汤。曹逸大口吃着饭菜,感受着二娘满满的关爱,疲劳也减轻了几分。短暂的休息后,他又匆忙赶回学堂,继续下午的课程。
下午放学后,曹逸便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回家中。他顾不上喝一口水,就开始进行拉伸训练。他双腿伸直,双手努力去触碰脚尖,只感觉腿部的筋脉被拉得生疼。拉伸完毕,他来到院子里的石锁旁,望着那沉重的石锁,深吸一口气,双手紧紧握住石锁的把手,用尽全身的力气将其缓缓举起。每举一次,都要发出一声闷哼,手臂上的青筋暴起,汗水如雨般洒落。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个动作,直到双臂酸痛得几乎失去知觉。
晚上,在昏黄的油灯下,曹逸认真地温习完功课。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站起身来,走出房间,打起拳法。
他的动作时而刚猛有力,时而轻柔灵活,一招一式都打得格外认真。夜晚的凉气袭来,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他的眼神中始终充满了执着与热忱。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曹逸在艰苦的训练中不断成长。
一周后,二爷准备检验曹逸的习武进度和身体情况。
清晨,阳光洒在庭院里,曹逸早早地站在那里,眼神中透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二爷走到曹逸面前,神色严肃地说道:“逸儿,今日来看看你这一周的成果。”
曹逸深吸一口气,开始演练起这一周所学的拳法。只见他动作比之前流畅了许多,招式之间也有了几分气势。
二爷边看边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情。待曹逸演练完毕,二爷说道:“拳法上倒是有进步,领悟得不错。”
接着,二爷让曹逸做一些力量和耐力的测试。曹逸咬着牙,努力完成着各项任务。
测试结束,二爷皱起了眉头,叹气道:“逸儿啊,这身体方面,你比你大哥曹帅可差远了。你大哥那身子骨,壮实得像头牛。你的领悟力又强很多,若能把这身体练起来,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曹逸喘着粗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二爷,我会努力赶上大哥的,不会让您失望!”
之后,二爷和二娘聚在一起,仔细商讨着根据曹逸的情况做出改变。
房间里,二爷紧锁着眉头说道:“这孩子身体弱,光靠常规的法子怕是不行。”
二娘思索片刻,回应道:“要不咱们给他多熬些滋补的汤羹,先把底子养起来。”
二爷点点头:“嗯,饮食上得加强。还有,练武的强度也得调整,不能急于求成。”
二娘担忧地说:“我就怕他心里着急,给自己太大压力。”
二爷叹了口气:“我会多开导他,让他明白循序渐进的道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曹逸的饮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练武的计划也做了适当的修改,降低了一些力量训练的强度,增加了更多技巧和灵活性的练习。
二爷也时常在曹逸身边鼓励着他,让他保持信心,不要因为暂时的身体差距而灰心丧气。
在学堂里,师弟陈玉轩和杨傅感觉最为明显。以往曹逸总是显得有些文弱,课间休息时也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看书。如今,他的身体慢慢强壮,整个人气质都有变化。
一次课间,陈玉轩好奇地凑到曹逸身边,说道:“师兄,我感觉你最近不一样了,身上好像多了股气势。”
曹逸微微一笑,没有言语。
杨傅也跑过来,上下打量着曹逸,说道:“是啊,曹师兄,感觉你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曹逸这才说道:“我在练武,自然是有些变化的。”
陈玉轩眼睛一亮:“哇,师兄,练武这么厉害?”
杨傅则挠挠头:“曹师兄,那练武是不是很辛苦啊?”
曹逸拍了拍陈玉轩和杨傅的肩膀,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只要努力,都能有所成就。”
陈玉轩和杨傅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陈玉轩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曹逸说道:“师兄,我明白了,我会在读书这条路上好好努力的。”
杨傅也握紧了拳头,说道:“曹师兄,我也要在自己选择的方向上加油。”
曹逸微笑着鼓励他们:“好,咱们都一起努力,未来一定会更好!”
在学堂中,李夫子对曹逸可谓是倾囊相授。
李夫子平日里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颇高,但面对曹逸,他总是格外耐心。每当曹逸在学业上遇到难题,李夫子便会将他单独叫到一旁,悉心讲解,直到曹逸完全明白为止。
有一次,曹逸对一篇古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李夫子不仅为他详细分析了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还引经据典,帮助曹逸拓宽思路。
课堂上,李夫子也时常会让曹逸回答一些颇有难度的问题,以此来激发他的思考能力。当曹逸回答出色时,李夫子从不吝啬赞扬;若回答有误,李夫子也会温和地指出不足,并给予鼓励。
师弟陈玉轩和杨傅已经习惯了李夫子对曹逸的倾囊相授,他们只是敬佩师兄曹逸的才学。
在课余时间,曹逸也经常教导他们。他会将从李夫子那里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耐心地分享给陈玉轩和杨傅。
一日午后,三人在学堂后的树荫下,杨傅拿着一本古籍,愁眉苦脸地向曹逸请教:“师兄,这段文章我实在是捉摸不透。”曹逸接过书,仔细看了看,便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起来。陈玉轩在一旁听得入神,不时点头。
又有一次,陈玉轩在写文章时遇到了思路瓶颈,曹逸便与他一起探讨,引导他如何构思立意,如何组织语言。
休假日前,王路特意来找曹逸请教学问。
两人在学堂中热烈地讨论着,王路在倾听曹逸见解的同时,也敏锐地发现了曹逸身体的变化。
王路不禁好奇地说道:“曹逸兄,几日不见,我怎么感觉你身子壮实了许多?”
曹逸微微一笑,自信地回答:“我最近一直在练武,自然是有些成效。”
王路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原来如此,怪不得我瞧着你如今不仅才学出众,这精气神也与以往不同了。”
曹逸轻轻握拳,感受着身体里逐渐增长的力量,说道:“练武不仅强身健体,也让我更有精力专注于学问。”
王路点点头,感慨道:“你一直聪慧不凡,如今又有了这练武的加持,日后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曹逸目光坚定地看着远方,说道:“那是自然,我定不会辜负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