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刚走到门口,就看见李夫子正朝着这边走来。二爷连忙迎上去,拱手说道:“李夫子,您来了,快里面请。”
李夫子微笑着还礼:“客气了,今日曹逸家中好生热闹。”
二人一同走进院子,屋内的曹逸等人听到声音,纷纷出来迎接。
曹逸恭敬地说道:“夫子,您能来,学生倍感荣幸。”
王路他们也赶忙向夫子问好:“夫子好!”
李夫子摆摆手:“你此次学堂夺魁,为师自然要来祝贺。”
说着,他将手中的包裹递给曹逸,“这是学堂奖励给你的东西,还有为师的一点心意。”
曹逸连忙接过,感激涕零:“多谢夫子,多谢学堂。”
大家簇拥着李夫子进屋坐下,又一番热闹的寒暄。
李夫子面带微笑,看着王路等人说道:“你们几个小子,平日里可要多向曹逸学学,莫要贪玩荒废了学业。”
王路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夫子,我们定会努力的。”
陈玉轩接着说道:“夫子放心,有师兄做榜样,我们不敢懈怠。”
杨傅也赶忙表态:“我们会互相督促,争取都能有所进步。”
李夫子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曹逸说道:“曹逸,你在学业上颇有天赋,但也要注重品德修养,不可因一时的成绩而骄傲自满。”
曹逸恭敬地回答:“夫子的教诲,学生谨记于心,定当不断完善自己。”
李夫子捋了捋胡须,继续说道:“为师相信,你们日后都能有所作为,为家族争光,为社稷出力。”
众人齐声应道:“多谢夫子教诲。”
李夫子又看着曹逸,语重心长地说道:“曹逸啊,年后的县试可要好好准备。”
曹逸郑重地点头:“夫子教诲,学生铭记在心。”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二娘和三姐便将饭菜端了上来。
饭桌上,二爷曹文,二娘罗氏,三姐曹慧感谢夫子对曹逸的教导。
二爷曹文端起酒杯,诚恳地说道:“李夫子,逸儿能有今日的成绩,多亏您的悉心教导,这杯酒我敬您。”
李夫子也举起酒杯,谦逊道:“曹兄言重了,逸儿这孩子本就聪慧好学,我不过略加引导罢了。”
二娘罗氏夹了一块肉放到李夫子碗中,满脸感激:“夫子,您辛苦了,平日里对逸儿多有费心,我们一家都感激不尽。”
三姐曹慧在一旁微笑着说道:“夫子,您的教诲让弟弟进步飞速,我们都盼着他能在县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辜负您的期望。”
李夫子点头笑道:“有你们这样明理的家人支持,曹逸定会前途无量。”
众人纷纷点头,饭桌上的氛围温馨而和睦。
李夫子吃好放下筷子后:“此次县试,竞争激烈,曹逸需将四书五经烂熟于心,文章更要立意新颖、结构严谨。”
曹逸认真地点头:“夫子,学生明白。”
李夫子又看向王路等人:“你们也不可松懈,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
王路等人神色庄重,齐声应道:“夫子放心,学生们定当谨记。”
李夫子微微颔首,接着说道:“县试不仅仅考学问,还考你们的心性和应变之能。考试之时,切不可慌张,要沉着冷静,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曹逸目光坚定:“夫子,学生定当全力以赴,不辱师门。”
李夫子轻捋胡须,脸上露出欣慰之色:“为师相信你们。”
大家都吃好后,二娘手脚麻利地收拾着碗筷,笑着对众人说道:“你们先聊着,我和慧儿一会儿就收拾好了。”
三姐也跟着附和:“是啊,大家别管我们。”
曹逸起身想要帮忙,却被二爷拦住:“你陪着夫子和同窗们再好好聊聊。”
于是,曹逸只好又坐了下来。
李夫子看着二娘和三姐忙碌的身影,感慨道:“这家里有贤妻良女操持,真是福气啊。”
二爷哈哈一笑:“夫子过奖了,她们平日也辛苦。”
不一会儿,桌子收拾干净,二娘和三姐又端上了茶点。
李夫子轻抿一口茶,缓缓说道:“曹逸这孩子,我是打心眼里看好。他不仅天赋颇高,且勤奋好学,为人又谦逊有礼。此次县试,若正常发挥,必能崭露头角。”
二爷听闻,脸上满是自豪:“能得夫子如此夸赞,是这孩子的荣幸。”
李夫子接着说:“日后啊,曹逸的前途不可限量。但这一路上,还需经历诸多考验,还望你们做家人的多多支持与鼓励。”
二娘在一旁忙点头应道:“夫子放心,我们定会全力支持逸儿。”
李夫子看着恭敬在一旁的曹逸,略作思索,作诗一首:
“曹生志高远,逸才耀堂前。
学富文章秀,名成耀祖先。
县试征途漫,心坚志不迁。
待君金榜日,荣耀满乡田。”
众人听后,纷纷叫好。王路率先激动地站起身来,双手用力鼓掌,大声说道:“夫子这诗真是精妙绝伦!把曹兄的志向和才华描绘得淋漓尽致,实在是妙啊!”
陈玉轩也跟着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钦佩之色,赞道:“每一句都寓意深刻,饱含着对师兄的美好期许,令人拍案叫绝!”
杨傅同样兴奋不已,满脸通红地说道:“此诗韵律和谐,意境高远,夫子真乃大才!”
二爷笑容满面,拱手向李夫子说道:“夫子这首诗,无疑是给逸儿最大的鼓励,多谢夫子!”
二娘也跟着说道:“夫子文采非凡,这诗真是太好了!”
三姐在一旁轻轻鼓掌,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笑容。
曹逸更是感激涕零,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多谢夫子赐诗,学生定当努力,不负夫子厚望。”
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神情放松,开始畅所欲言地一起聊起了学堂生活。
王路兴致勃勃地说道:“在学堂里,每日与同窗们一同探讨学问,虽然辛苦,倒也十分有趣。尤其是那次诗词大会,大家各显神通,真是精彩极了。”
陈玉轩笑着接过话茬:“还有那次先生讲学,讲的是古代先贤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至今都记忆犹新。”
杨傅也说道:“是啊,学堂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不过,有时候因为课业繁重,也会感到有些压力。”
曹逸感慨地说:“但正是这些压力,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李夫子微笑着点头:“你们能有这样的感悟,甚好。学堂生活是你们积累知识、结交挚友的宝贵时光,要好好珍惜。”
众人纷纷应是,继续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在学堂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回荡在屋中。
突然,王路像是想到了什么,神色略微黯淡下来,说道:“年后曹兄就要准备县试,怕是有段时间不能在学堂见到曹兄了,还真有些不习惯。”
陈玉轩也跟着点头,叹道:“是啊,以往在学堂,师兄总是能给我们许多帮助和启发,想到之后的日子里没有师兄在身边,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杨傅说道:“不过这也是曹师兄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我们应该为他高兴。”
李夫子安慰众人道:“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相信曹逸定会在县试中取得佳绩,届时再回学堂,定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众人听了,神色这才舒缓了一些,又开始说起对曹逸的祝福和期待。
曹逸先是向王路、陈玉轩和杨傅抱拳失陪,然后转身走进里屋。不一会儿双手捧着几本用蓝色绸缎仔细包裹着的书籍走了出来。
他走到王路身前,轻轻地将书籍递过去,说道:“王路,这是我为你挑选的书籍,希望对你的学业有所帮助。”王路赶忙伸出双手接过,手指碰到曹逸的指尖,感到一阵温暖。
接着,曹逸又转向陈玉轩和杨傅,他微微弯腰,将手中剩余的书籍分别递到他们面前,眼神中充满了真诚和期待。
王路接过书籍,感激地说:“曹兄,多谢你的心意,我们定会好好研读。”
陈玉轩和杨傅也连连道谢。
二爷则微笑着对李夫子说道:“夫子,您稍等。”
说完,他朝着书房走去。过了片刻,二爷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幅用红色锦盒装好的字画走了出来。他步履稳健,来到李夫子面前,恭敬地递上字画,说道:“夫子,这是一点薄礼,感谢您对逸儿的教导。”
李夫子连忙推辞:“曹兄,您太客气了,教导学生本就是我的职责。”
二爷坚持道:“夫子,您就收下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李夫子这才收下字画,说道:“那老夫就却之不恭了,今后曹逸的学业还需多多费心。”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到了分别的时候。
王路站起身来,有些不舍地说道:“曹兄,今日相聚甚欢,可终有一别,待你县试高中,我们再相聚庆贺。”
陈玉轩也说道:“师兄,你可要好好准备县试,我们都等着你传来好消息。”
杨傅拍了拍曹逸的肩膀:“保重,曹师兄。”
曹逸拱手向众人行礼:“诸位同窗,今日多谢大家前来,咱们后会有期。”
李夫子也起身说道:“曹逸,莫忘初心,努力备考。各位同学,也都要勤奋向学。”
二爷和二娘在一旁说道:“大家慢走,有空常来。”
三姐则帮着曹逸将大家送出门口。
众人在门口又寒暄了几句,这才各自离去。曹逸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