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夫君自己宠,裴月白低着头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池南枝心软了。
她转头又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的确是美。
“衣裳还挺不错的,就穿这身吧。”
一听这话,裴月白眼睛都亮了,但却一直憋着笑。
还假惺惺的体贴道:“你要是不喜欢便换下来,我不会伤心的。”
“本来一开始也是我一厢情愿,我知道你还没有做好准备。”
“是我不好,没有事先跟你商量。”
“你想要换下来的话,我便给你换一身衣裳。”
他话虽然是这么说,可却死死盯着池南枝那身衣裳。
嘴里说着道歉的话,可眼神却说:你要是敢换下来,我今日便投河自尽。
“行了,你别装模做样了。”池南枝无情拆穿他。
“我要真换下来了,你今天晚上还吃得下饭吗?”
裴月白是个什么人,她简直太了解了。
他嘴一撅,她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
而被拆穿了的裴月白也不气恼,反而很开心,嘴唇动了好几次,努力抑制着自己的自动。
进宫的马车上,他一直都是这副死样,笑也不好好笑,就忍着,看得人直想抽他。
终于,池南枝忍不住了,“我说你差不多得了,想笑就笑,你这憋着要笑不笑的像个什么样。”
“不知道的你以为发羊癫疯呢。”
“哼-”裴月白把脸凑到池南枝面前,“你怎么能这么说我,我还不能得瑟得瑟了。”
今日终日宫宴,进宫赴宴的,谁不是携夫人一起,就他一个孤家寡人算什么事。
他又不是没有心上人,他就是要告诉全天下的人,池南枝是他认定的太子妃。
这身衣裳,便是他蓄谋已久的证据。
再说了,他有这么好的太子妃,炫耀不是人之常情吗?
他眼中满是期许,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那些大臣看见他们一同出席时的表情了。
“行行行,你得瑟,你开心,我可劲儿炫耀。”
池南枝不跟他一般见识,左右衣裳都穿在身上了,还能脱了咋滴。
裴月白支棱起来了,今夜过后,他便不是孤家寡人了。
宫宴仍旧在桐花殿举办。
两人到的时候,不少大臣都已经到了。
见到裴月白,大臣们纷纷行礼。
但对于裴月白身边的池南枝,大臣们虽知道她的身份,却不知该如何称呼。
“南枝是灵霄国的淮桢公主,亦是父皇的救命恩人。”裴月白说。
大臣们看清了池南枝身上的那身衣裳,互相看一眼,心中了然,立刻朝池南枝拱了拱手,“见过淮桢公主。”
对于皇上中毒一事,虽然皇上皇后有意瞒着,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还是一点点的传进了大臣的耳朵里。
不过他们不知道是池南枝救了皇上,现在裴月白亲自出口‘救命恩人’这样的话,他们自然明白了过来。
看池南枝的眼神充满了探究和怀疑。
有人怀疑她的能力,有人质疑她的身份。
但池南枝完全不在意,微微一笑算是回礼。
“诸位自便吧,孤跟淮桢公主还有要事相商。”
裴月白说完,故意朝池南枝伸出手。
看着面前的手,池南枝算是彻底看清这个大尾巴狼了。
她无奈的把手递出去,两人十指紧扣。
裴月白嘴角都要飞上天了,却还是要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牵着池南枝往最前面的桌子走去。
看着两人的背影,大臣们面面相觑。
池南枝是作为皇上的救命恩人被皇后单独邀请的。
所以她的位置也是单独的。
裴月白坐在左下首第一个,池南枝的位置紧随其后。
仅凭这个位置,就能展示出皇帝、皇后以及太子对她的态度。
一时间,殿内的声音小了许多,众人的目光频频落在池南枝身上。
但他们不敢多看,只是一眼便离开。
“皇上,皇后娘娘到——”
随着太监细长的声音响彻桐花殿,大臣们纷纷起身,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帝后携手出现,中秋宫宴正式开始。
只是殿内的气氛却并不轻松,大家各怀鬼胎,唯有裴月白没心没肺。
酒过三巡,一位老臣站起身来,恭敬地向皇上行礼说道:“启禀皇上,今日中秋佳节,本是团圆喜乐之时,但老臣心中仍有一事牵挂,还望皇上恩准老臣进言。”
皇帝脸上闪过一丝不耐,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老臣叩恩,道:“皇上,关于祁王之子裴慵侧夫人有孕一事,老臣以为,上天有好生之德,未出世的孩子毕竟是无辜的,恳请皇上怜悯,饶其一命,也为我朝积一份善德。”
皇帝脸上逐渐有些凝重起来,他沉默着,目光扫过在场群臣。
而其余大臣见状,也纷纷起身附和。
“皇上,臣等也恳请皇上开恩,留下这个孩子。”
“此乃仁善之举,定能感化天下百姓。”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皇帝也听在耳朵里。
全场就只有池南枝一人是懵的。
她看向裴月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裴月白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他路上尽顾着得瑟去了,忘了这么重要的事。
他勉强扯了扯唇角,然后点点头,算是回答了池南枝的问题。
“太医已经诊过了,脉案我拿回了府里。”裴月白说。
池南枝点头,没说话。
而殿内,大臣们继续劝说着:“皇上若是担心秦氏腹中之子日后会步祁王后尘,不若待孩子出生,将其送离皇都。”
“如此一来,不仅能保孩子一命,皇上也不必担心他会走上祁王的老路。”
这话得到了许多大臣的赞同。
过了许久,皇帝才开口说道:“诸位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你们都是为了朕的清誉,朕心甚慰。”
“朕并非心狠之人,今日午后,朕已经让人将秦氏送回祁王府,也派了太医好生照料。”
“只要孩子能平安落地,朕会留他一命,并入嗣荣亲王一脉,交由荣亲王亲自抚养。”
荣亲王是先帝最小的手足,避世多年,是人尽皆知的不管朝政的王爷。
他除了亲王的名头和俸禄,其余什么都没有。
皇帝思索了一下午,这是他能想出来的最好的法子。
他此言一出,群臣纷纷跪地高呼:“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