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把两盒小黄鱼收进仓库以后,又把娄半城给他的地契、房契以及转让协议也一起放了进去。
接着,他便离开了胡同。
苏阳先是向轧钢厂走去,算算时间,大壮应该回来了。
苏阳过来找大壮,就是想确认一下村学校是否已经办了起来。
毕竟这是自己一手经办的事情,苏阳当然要关心一下。
而且以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会对村学校提供帮助。
因为苏阳明白一件事,任何时候,再苦也不能落下教育。
这点小日子就做的不错,虽然苏阳不喜欢小日子这个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典型的“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但是这个国家也有一点值得学习,那就是很重视教育。
就说漂亮国在广捣丢下“小男孩”以后。
即使这座城市满目疮痍,交通近乎瘫痪,人家还是不落下教育。
这也是他们能在之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那些人才为小日子的经济复苏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小日子在电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技术性突破?........
........
苏阳来到轧钢厂以后,直接来到了大壮的工作地方。
吴主任亲自过去,把大壮叫了出来。
开玩笑,这位爷现在可是轧钢厂的名人,自己能巴结当然要巴结一番。
“九叔!”
不一会儿大壮就走了出来,对着苏阳喊道。
“嗯!一切还顺利吧!”苏阳问道。
“放心吧九叔,一切都好着呢,昨天我回来的时候,那些符合要求的孩子们已经去上学了!”
闻言。
苏阳点了点头,看来一切都在向着自己预料的方向发展。
“只是...只是....”大壮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小子吞吞吐吐干嘛?有什么话就直接说!”
辈分大就这点好,就算大壮比自己大几岁,也可以用长辈的口吻说话。
关键这小子还不敢还嘴,想想还挺爽的,苏阳在心里暗暗想道........
大壮看苏阳如此说了,只好说道:
“只是不少村民觉得七岁以上的孩子才能进村学校,年龄是不是有些大了?
不少村民希望可以把年龄放宽到六岁或者五岁,但七岁是你当时定的。
而且把年龄放宽到五六岁的话,学校又要多收不少孩子,就怕学校的粮食有些不够!”
其实在村民们看来,五六岁就已经算是大孩子了。
这年代,村里五六岁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帮着大人们下地干活儿了。
可没有后世的孩子们那么娇气,虽说如此,但这听起来何尝不让人感到心酸?
但没办法,为了能有口吃的,为了多挣点儿工分,大人们只能如此。
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能够让孩子们免费在学校吃一顿饭。
若是五六岁的孩子也能入学,他们就不用跟着大人一起下地干活儿了。
又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还不都是被生活所迫罢了!
本来这件事大壮是不打算和苏阳说的,毕竟苏阳已经帮了村里那么多忙。
尤其是村学校的教学用品,书本以及粮食,都是苏阳自己在运作。
他不想九叔再为这样的事情操心。
但大壮知道,苏阳回到村里后,也会知道这个消息,所以他干脆就说了出来........
........
听了大壮的话,苏阳点了点头,实则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当时考虑到村学校的粮食问题,所以苏阳就把孩子们的入学年龄定在了七岁。
现在自己手里多了李怀德捐的200块钱,还有面条厂扬厂长奖励自己的200块钱。
这样以来,自己手里就有了400块钱,这些换成红薯的话,也有500斤了。
当然。
这是现在黑市的价格,自己可以适当再便宜一些,红薯按照五毛钱一斤算。
还有土豆和高粱,可以按照六毛钱一斤算,这样就可以有七八百斤粮食了。
所以就算年龄放宽到五岁,也足够学校再坚持一段时间了。
实在不行,自己也可以再掏出两百块钱,同样换成粮食。
至于粮食吃完了以后,又该怎么办,到时候总有解决的办法........
现在的苏阳已经不是初来乍到的时候,那时自己不知道黑市的具体价格,也没去过黑市。
因此用野猪肉给村里换了几千斤粮食,给隔壁张家堡村也换了不少。
还好两个村支书嘴巴都很严,没给自己闹出什么乱子。
后来。
苏阳给村支书解释过原因,虽然原因有些扯,但好歹算是糊弄过去了。
村支书也知道以后没有那样的好事了,但也表示理解。
他们村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已经知足了。
“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这次我为村学校筹集了一些钱。
打算全部用来换成粮食,到时入学年龄就改成五岁好了!”
闻言。
大壮也非常高兴,九叔真是一个好人,就算给村学校筹集到了粮食的钱,也没想着占为己用。
这些年,苏家村不是没有走出去过一些有本事的人,毕竟他们村子也是个大村子。
但像九叔这样帮助村子的人,还真是没有一个,这也是大壮真正服气苏阳的地方。
大壮已经下定决心,以后也向九叔看齐,对村里能帮就帮........
........
“对了九叔,这是六伯让我带回来的两封感谢信!”
大壮想起还有两封感谢信在自己身上,连忙拿了出来。
苏阳接过信,看到上面一封是感谢李怀德的,一封是感谢街道办王主任的。
毕竟李怀德为村学校捐了200块钱,虽然很可能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捐的,但这份感谢肯定不能少。
还有王主任,不管是帮忙收集书本,还是捐赠学习用品,人家也都是出了大力气的。
经过上次厂里表扬的事情之后,苏阳已经知道,这年代的人们对这些荣誉看的比较重。
所以他才会交待大壮,把王主任和李怀德的帮助告诉村支书。
然后以村里的名义写两封感谢信,看来村支书也明白这些。
因为苏阳只是对上面随意扫了扫,就被上面诚挚的语言打动。
看来六哥肚子里也是有些墨水的,苏阳在心中暗暗想道。
随后。
苏阳就离开了后厨,带着其中的一封感谢信去了李怀德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