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两小儿辩日
清朝。
乾隆也是一脸的诧异。
“什么意思?”
“地球还会转?”
“不是......这怎么可能吗!”
“和爱卿,你说呢?”
“万岁爷,这您可折煞奴才了,奴才怎么能知道这种事情。”
闻言,和珅赶忙欠身,但心中却是对此不屑一顾。
“只要不耽误我搞钱,它爱怎么转怎么转!”
......
清朝时期 ,西方的科学知识虽有东来,但传播范围和深度很有限。
像康熙时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一些天文、数学等知识,康熙本人也对西方科学有一定兴趣并进行学习。
然而到了乾隆时期,朝廷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关注和接纳程度大不如前,乾隆更注重文化典籍整理等传统事务,如编撰《四库全书》,对西方科学知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而且当时西方关于地球自转等科学理论的传播,多局限于少数传教士和宫廷中的一些西洋物件展示,没有在社会和知识阶层广泛传播。
因此清朝对这种天体知识,其实并不怎么了解。
......
大秦。
嬴政也对这种说法颇为讶异。
“脚下的大地一直在不停的转动吗?”
“可朕为何感觉不到一丝异样?”
蒙恬也是道:“末将征战多年,驰骋四方,亦未察觉大地有转动之象。”
李斯虽然没说话,但心中却也不怎么相信光幕的说法。
倒是扶苏思索了片刻后道。
“父皇,也不是没这种可能。”
“哦?”
嬴政颇为意外的看向他:“扶苏,你懂得这其中的原由?”
扶苏摇了摇头。
“这只是儿臣的一种推断,是否正确儿臣并不敢下结论。”
“但说无妨。” 嬴政目光中带着期许,微微颔首。
“诺。”
扶苏再次欠身,条理清晰地阐述道。
“父皇,有一种证据或许能够证明我们所居住的大地是在不停转动的。”
“那便是日夜的交替。”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大地静止不动,是太阳在东升西落。”
“然而,如今光幕所示,大地在自行转动,那么是不是正因为大地本身的转动,而太阳相对静止,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呢?这就好比我们坐在疾驰的马车之上,会看到路边的树木仿佛在向后移动。”
蒙恬听后,一脸新奇,喃喃道。
“公子所言,倒是别有一番道理。”
“末将行军打仗,坐在疾驰的战车上,看到周围的山川树木仿佛都在向后移动。若大地当真如公子所说在转动,那这日夜交替的现象,似乎便能说得通了。”
“可是......”
李斯适时插话道。
“公子所言虽有道理,但却没有讲明为何我们感觉不到大地在转动。”
“李相,你坐过马车吧。”蒙恬突然问道。
李斯点了点头:“坐过,但与这有何种关系?”
蒙恬问道:“坐马车的时候,你能感觉自己是在前进吗?”
“这......”
李斯微微一怔,思索片刻后说道:“若闭目而坐,有时确实难以察觉马车在前行,唯有通过车身的颠簸,或是听到车轮滚动之声,方能知晓,可......这与大地转动又有何关联?”
蒙恬轻笑道。
“李相,你仔细想一想,马车前行时,若平稳行驶,我们在车内不依靠外物,确实很难察觉其移动。”
“但停车的时候,我们却能够感觉的到,身子是往前倾的,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感觉不到大地在转动,只是因为,我们在跟着大地一起转动,而大地的转动......从未停止过。”
“大地从未停止过?”
赵高在一旁听着蒙恬的分析,嘴角微微一撇,心中忍不住嗤笑一声,更是在心里暗自腹诽。
“怎么可能,一年到头都不停!?”
“这要是真的, 不得累死个球的?”
“这蒙恬也不知从哪儿找来的歪理,还说得煞有其事,真是荒唐。”
想到这儿,他偷偷抬眼观察众人的反应,生怕自己的不屑被别人察觉。
嬴政负手在殿内来回踱步,脚步沉稳有力,他的目光时而落在扶苏身上,时而望向殿外广阔无垠的天地。良久,他停下脚步,神色凝重。
“扶苏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但倘若真相果真如此,那《吕氏春秋》《离骚》等籍册对太阳的记载便成了妄言。”
“这些可都是我大秦乃至天下文人墨客、贤士智者奉为圭臬的典籍,若被证实有误,这对天下人的思想冲击,怕是难以估量。”
嬴政的担忧是正常的。
此刻,不仅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各朝的民间,此事也如野火般迅速蔓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
春秋。
孔子之前刚听完两个小孩儿在辩论太阳的远近。
心中正苦恼没有答案。
忽然看看到光幕给出这么一个劲爆的消息。
他当下就愣住了。
“不是......什么情况??”
“远近我还都没弄明白,怎么又出来了谁在动的问题?”
“这样会让我很尴尬啊。”
但此时,旁边的两个孩子却兴奋得小脸通红。
身着短衣的孩子兴奋地嚷道:“那咱再说说到底是太阳在动,还是地球在动!”
扎双髻的孩子立刻不甘示弱地回应:“说就说!当我怕你啊!”
“那我说地球在动!” 短衣孩子抢先大声说道。
“凭什么!应该是我说地球在动!” 双髻孩子着急地跺脚。
“那咱找个人评评理去!” 短衣孩子提议。
“去就去,诶!老头儿,你说.....” 双髻孩子刚要问孔子,却被短衣孩子打断。
“你找他干什么,傻大个儿一个,什么都不知道。”
“那找谁?”
“找村长去。”
“好!”
两个孩子争论着,风风火火地跑远了,
独留孔子一人在风中凌乱。
看着两个小孩儿离去的背影。
孔子欲哭无泪。
子路自身后望去,只看到孔子发达的背阔肌正一抽一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