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灼同学,五分钟后开始,”一位年轻的场记提醒道,“今天现场来了三百多人,网络直播预计会有十万以上的观众,你紧张吗?”
叶灼整了整衣领,镜中的自己干净利落,目光清澈而自信。
“不会。这有什么好紧张的?”
场记闻言一愣,随即苦笑:“好家伙,真不愧是学霸,这心态...”
红灯亮起,叶灼被引导到演播厅侧门。通过显示屏,他看到主持人——一位端庄优雅的女性,正面带微笑地开场。
“欢迎收看《高考访谈》特别节目!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他是全市模拟考唯一的满分得主,被誉为’高考最强大脑‘...”
大屏幕上播放着叶灼的照片和成绩单,引得现场一阵惊叹。
“他不仅学术成绩斐然,更在数学解题方法上独树一帜,创造了被教研室收入教材的解法...”
主持人声情并茂地介绍着,现场气氛越发热烈。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叶灼同学!”
灯光转向侧门,叶灼在工作人员的示意下,从容走向舞台中央。
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叶灼微笑着向观众点头致意,丝毫不见紧张。在他眼中,这三百多名观众不过是一个个数据点,他只需按照最优解应对即可。
“叶灼同学,听说你平时的学习方法很特别?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主持人微笑着问道。
叶灼轻松地回应:“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我只是喜欢把知识点关联起来,形成网状结构,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
“据说你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不长,却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这是真的吗?”
“时间长短不是关键,效率才是,”叶灼语气平淡,“我倾向于高度集中精力学习,然后确保充分休息,这样效果反而更好。”
主持人点点头,又问了几个常规问题。叶灼的回答既专业又通俗易懂,不时引发现场掌声。
台下的观众表情各异——学生们目光炯炯,仿佛想要从叶灼身上找出成功的密码;老师们则时而点头,时而沉思,对这位天才学生的见解感到惊讶。
就在节目进行到一半时,主持人突然换上了一副神秘的表情。
“叶灼同学,我们节目组有个临时想法,”她笑着说,“既然你的数学那么出色,不如现场展示一下你的解题能力,怎么样?”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叶灼身上。
叶灼微微一怔,随即恢复平静:“可以,但具体怎么展示?”
主持人转身示意,一名工作人员推上来一块电子白板。
“我们准备了几道高考难题,请你现场解答,并讲解思路。这样观众们也能学到实用的解题技巧!”
台下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和掌声,显然对这个临时安排很是期待。
叶灼看着电子白板,嘴角微微上扬。这种突发状况,对普通学生来说或许是个难题,但对他而言...
【叮!】
【任务触发:媒体考验时刻】
【要求:在直播节目中展现超凡解题能力与临场应变力】
【奖励:公众表达技巧提升,知识传授能力增强】
【特别提示:此为关键形象塑造节点,表现将影响社会影响力发展路线】
叶灼看着脑海中浮现的系统提示,眼神微动。
这是系统首次提及“发展路线”,显然,今天的表现将决定他未来的某些发展方向。
主持人已经打开电子白板,屏幕上显示出一道复杂的微积分题目,难度明显超出高中范围。
“这是一道大学微积分的经典难题,即使对大学生来说也颇具挑战性,”主持人解释道,“我们想测试一下叶灼同学的极限在哪里。”
现场响起一阵低声议论,不少专业人士的眼中闪过担忧——这题目难度确实有些过分。
叶灼扫了一眼题目,心中已有解法。但他并未立刻动笔,而是抬头看向主持人,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题确实不错,”他的声音不急不缓,“不过我在想,与其我来解决已有答案的题目,不如......”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现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等待他的下文。
“不如我们玩点更有趣的?”
“更有趣的?”主持人显然没料到这个发展,眼中闪过一丝困惑。
叶灼站起身,自信地走向电子白板:“既然是教育节目,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帮助观众提升,而不只是展示个人能力,对吗?”
他转向观众,目光扫过全场:“我提议换个方式——由我来出一道题,看看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否解答。然后我再分析解题思路,这样大家都能参与进来,学到更多。”
现场先是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个提议显然激发了大家的兴趣。
主持人迅速调整状态:“好主意!这样节目互动性更强。那就请叶灼同学现场出题吧!”
叶灼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行云流水地写下一道题目。他的动作干净利落,毫无停顿,仿佛这道题早已在他脑海中成型。
“这是一道结合了数学和物理的综合题,”叶灼一边写一边解释,“难度适中,考察的是思维方式而非奇技淫巧。”
白板上很快呈现出一道优雅的物理数学结合题——关于物体在变力场中的运动轨迹方程。题目设计精巧,既能用高中知识解答,又能体现大学物理的思想。
“题目设计好了,”叶灼微笑着转向全场,“现在,有哪位老师或同学愿意尝试一下?”
现场一片哗然,人们既兴奋又紧张地交头接耳。
“好家伙,这学生不但会解题,还能出题?”
“这题看着不算太难,但总感觉有陷阱...”
“谁敢上去啊?万一出丑了...”
叶灼写下的题目投影到了大屏幕上,让所有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一个力场中运动,该力场的势能函数为U(x,y)=k(x2+4y2),其中k是常数。若物体初始位置在原点,初速度为v?,方向与x轴成45°角,求:
1. 物体运动的微分方程
2. 物体的运动轨迹方程
3. 物体运动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转换关系”
题目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多层思考。它优雅地将高中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力学规律与高中数学中的微分方程、参数方程结合起来。
现场的物理老师们立刻认出了这是一道经典的调和振子问题,但用高中知识如何解答,却让他们陷入了思考。
“有意思,”前排一位戴眼镜的物理老师低声评价,“这题放在高考里绝对是压轴题级别,但叶灼把它描述得如此清晰...”
一位数学组长则悄悄对同事说:“最妙的是,这题乍看复杂,其实有很直观的解法,就看谁能抓住关键...”
叶灼环顾四周,看到现场观众们或皱眉思考,或低头计算,连前排的专家教师们都拿出纸笔开始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