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丞相府内,烛火摇曳。
曹操与诸葛明相对而坐。
曹操端起茶盏,轻抿一口。
抬眼望向诸葛明,神色中带着几分无奈与理解。
最终缓缓说道:“既然先生主意已定,老夫也就不劝先生了!”
说罢,他放下茶盏,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思索。
曹操同意了诸葛明自己先去荆州。
随后身子微微前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又说道:“先生刚刚说,刘表死后,刘备会拥护刘琦与蔡瑁等人抢夺荆州,既然如此,不如老夫先发制人,派遣大军先行再攻新野,让刘备无暇他顾,先生以为如何?”
曹操一边说,一边观察着诸葛明的表情。
期待着他的回应。
之前曹仁发兵攻打新野,因为徐庶的存在。
虽然没有损失多少兵马,但终究没能攻下新野。
现在徐庶已经被曹操骗来许昌,刘备手下无人。
攻打新野正当其时!
曹操心中暗自盘算着,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时机。
诸葛明听闻曹操的提议,微微皱眉。
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历史上夏侯惇攻打新野,被诸葛亮用火攻之计打败的场景。
他心中暗自思忖,算算时间,现在诸葛亮那小子也应该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了。
想到这里,诸葛明开口道:“丞相之言有理,只是听闻刘备近日又拜一军师,名叫诸葛亮。”
“诸葛亮?此人与先生同姓,可是有渊源?”
曹操听闻这个名字,心中涌起一丝好奇。
忍不住问道。
他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紧紧盯着诸葛明。
试图从他的回答中获取更多信息。
诸葛明淡淡一笑,神色平静,道:“同族而已,早已生疏,丞相不必以此为念。”
诸葛明一边说,一边轻轻摆了摆手。
似乎在表明自己与诸葛亮并无过多关联。
诸葛明想了想,接着问道:“丞相此番发兵新野,不知想要派哪位将军前往?”
他微微眯起眼睛,看着曹操。
心中对此次出征的将领人选也充满了好奇。
“先生以为夏侯元让可能担当此任?”
曹操摸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看向诸葛明问道。
夏侯元让就是夏侯惇,曹操深知夏侯惇的勇猛与忠诚。
在他心中,夏侯惇是此次出征的合适人选之一。
但他也想听听诸葛明的意见。
诸葛明点头道:“元让将军熟知兵法,自然可以,只是其性情刚烈,是其一短,丞相当派一位参军一起前去才是。”
诸葛明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回忆着夏侯惇的性格特点和军事才能。
他深知夏侯惇作战勇猛,但性格上的急躁可能会在战场上带来一些隐患。
所以提出了派遣参军辅助的建议。
曹操深以为然,微微点头。
接着请教道:“先生觉得老夫帐下谁可充当参军?”
曹操看着诸葛明,眼神中充满了信任。
他相信诸葛明的眼光,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合适的人选。
诸葛明想了想,道:“陈群性情稳重,又通晓兵机,可以随行!”
诸葛明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筛选着曹操帐下的谋士。
陈群的稳重和军事才能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陈群是辅助夏侯惇的合适人选。
“另外,我有锦囊一副,赠予丞相,或许能够助大军旗开得胜!”
诸葛明说完,起身走到桌案前,拿起毛笔。
蘸了蘸墨,开始书写锦囊中的内容。
他的眼神专注,笔下的字迹刚劲有力。
诸葛明写好锦囊,转身将其交给曹操。
曹操接过锦囊,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道:“先生谋划周全,真乃奇才也!”
曹操一边说,一边将锦囊小心翼翼地收好。
心中对诸葛明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
………………………………
几日后,曹操召集一众谋士武将在丞相府商议。
曹操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开口道:“新野刘备,乃孤心腹大患,孤意欲再次发兵征讨,诸位以为如何?”
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大厅内回荡。
一众谋士纷纷议论起来。
有的谋士皱着眉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刘备英雄,在新野厉兵秣马,不可不防!”
有的谋士则目光坚定,大声说道:“此时刘备羽翼未丰,丞相发兵正是时候!”
还有的谋士担忧地说:“然刘备麾下关张赵云等将勇猛,不可小觑啊!”
更有谋士提出疑问:“听闻刘备在徐庶离开后又拜一军师,不知此人智谋如何?”
一时间,大厅内议论声此起彼伏。
夏侯惇听到一众谋士对刘备忌惮的话语,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屑。
他站起身来,双手抱胸,大声道:“刘备不过是一织席贩履之辈,何足挂齿!”
夏侯惇一边说,一边轻蔑地哼了一声。
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
“末将请战,必定生擒刘备,来献丞相!”
夏侯惇向前一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
向曹操请战。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生擒刘备的场景。
曹操大喜,夏侯惇正是他中意的领军人选。
不过想到诸葛明的言语,曹操板着脸道:“既然元让主动请缨,那孤再为你挑选一位参军!”
曹操一边说,一边扫视着众人。
寻找着合适的人选。
“长文何在?”
曹操目光落在陈群身上,大声问道。
陈群急忙站起身来,恭敬地应道:“下官在!”
陈群的声音清脆而坚定。
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曹操道:“孤命你为参军,辅佐元让,领兵十万攻打新野!”
曹操看着陈群,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许。
他相信陈群的能力,希望他能与夏侯惇配合,顺利拿下新野。
随即曹操又拿出诸葛明交给夏侯惇的锦囊,递给夏侯惇道:“此锦囊给你,若是遇到不决之事,先与陈长文商议,若你两人都不能决,便拆开锦囊,里面自有妙计!”
曹操没有透露锦囊是谁的。
他想让夏侯惇和陈群在关键时刻再打开锦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夏侯惇双手接过锦囊,心中充满了疑惑。
但他还是恭敬地说道:“多谢丞相!末将定不辱使命!”
夏侯惇将锦囊收好,心中暗自想着,一定要在战场上立下大功。
不辜负丞相的信任。
陈群看着夏侯惇手中的锦囊,心中也充满了好奇。
他知道这个锦囊必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与夏侯惇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此次出征的任务。
几日后,夏侯惇和陈群点齐十万兵马,在许昌城外校场集结。
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整齐地排列着,气势恢宏。
夏侯惇站在点将台上,目光扫视着台下的士兵。
大声喊道:“众将士听令!此番出征新野,我们定要一举拿下刘备,为丞相立下大功!”
夏侯惇的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校场。
“愿为将军效命!”
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充满了斗志和决心。
陈群站在夏侯惇身旁,看着台下的士兵,心中也充满了信心。
他转过头,对夏侯惇说道:“将军,此次出征,我们定要谨慎行事,不可轻敌。”
陈群的声音沉稳,透露出一丝担忧。
夏侯惇微微颔首,信心满满开口说道:“我自会小心。不过刘备那小子,根本不是我的对手,此番定要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夏侯惇一边说,一边握紧了拳头。
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随后,夏侯惇和陈群带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新野进发。
于是一路上军旗飘扬,马蹄声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