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回到家之后就开始写‘表扬信’。
他在信中着重强调易中海是一名八级钳工,四合院的管事大爷,因为没有儿子他视贾东旭为亲子,手把手的教他钳工技术。
贾东旭的母亲张翠花和妻子秦淮如当年贪图农村的土地,没有迁移户口,如今的户口还在农村,导致全家仅有贾东旭一人有粮食定量。
易中海发扬帮扶精神,每个月定期在全院为贾家举行捐款活动,红星轧钢厂工作的每人一块,不在轧钢厂工作的每月五毛,包括三个贫困户也是如此。
不仅如此,易中海还为街道办和派出所着想,不想让他们太辛苦,院里大凡小事,都不允许找街道办和派出所求助,要三位管事大爷解决。
在易中海的领导下,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几乎年年是优秀四合院,希望报社领导将易中海的先进事迹广为传播。
写好之后,张建华又检查了一遍,然后模仿阎埠贵的字迹重新抄写了一遍。
他之所以不找街道办和派出所,就是怕他们轻拿轻放,批评教育就完事了,只有把事情搞大,处理才会严厉。
次日,张建华悄悄的把信寄给了京城日报。
信件寄出之后,张建华开始期待这件事的后续处理结果。
……
“张主编,您看这封表扬信。”编辑李林信递给了主编张斌。
“表扬信?是什么好人好事?”张斌随手接了过去。
“您看了就知道了。”李林的语气有些奇怪。
张斌好奇的看了起来,很快他就发现了,这压根就不是什么表扬信,而是举报信。
“小李,你觉得这种情况是特例还是普遍现象?”张斌放下信纸道。
李林想了想道:“举报信所列举的事情可能有特例,但为了优秀四合院,欺上瞒下的现象恐怕就不是个例了。”
张斌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然后道:“你亲自带人去看一看,根据调查情况咱们再做处置。”
他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新闻爆点,也是基层治理的灯下黑,作为一名有责任的新闻工作者,他有必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李林也很好奇举报信上所说的,当天便带人去了南锣鼓巷。
“小朋友们,叔叔问你们几件事,你们若是能认真回答,叔叔请你们吃糖。”李林对着胡同口玩耍的几个小孩道,其中就有棒梗。
说着递给几个小朋友一人一颗糖。
棒梗在贾张氏的教育下特别贪吃,听到回答问题能吃糖,当下挤到最前面,大声说道:“我来。”
李林看棒梗穿着崭新,看上去白白胖胖的,觉得他的家庭情况可能非常好,应该接受过教育,当下开口道:“好吧,就你先来。”
“你知不知道95号四合院的管事大爷易中海。”李林问道。
“这我知道,我奶奶说了,易中海是老绝户。”棒梗大声说道,让李林也有些措不及防,心想这孩子的家庭教育堪忧。
“你们院是不是常常开会?”李林继续问道。
棒梗脱口而出道:“我喜欢开会,只要开会我奶奶第二天就能带我去吃肉。”
似乎意识到说错话了,棒梗赶紧捂住自己的口。
“这是为何?你说实话这些大白兔奶糖都给你。”李林觉得这里面有内幕,当下诱惑道。
看着李林手里的十几颗奶糖,棒梗最终还是未能抵住诱惑,对李林道:“开会是给我家捐款,有了钱第二天奶奶就带我去外面吃肉。”
“叔叔,我的糖。”棒梗指着糖道。
李林把手里的糖递给棒梗,然后又给了其他小朋友一些糖,然后带着两名记者去找其他人采访。
走了几步,两人遇到了下乡放电影回来的许大茂(许富贵回厂里,不在身边)。
“你好,你是住在这附近吗?”李林拦住许大茂。
许大茂疑惑的看着李林,不清楚他拦住自己有什么事,不过还是告诉李林自己就住在95号四合院。
一听许大茂住在95号四合院,李林非常高兴,当下表明身份和来这的目的。
一听是来调查院里的事,许大茂按下内心的激动,当即表明自己一定配合。
“您说易中海啊,我知道,他是我们院的一大爷。”
顿了顿,许大茂有些迟疑的说道:“我可以把我知道的说给您听,但你们可不能说是我告诉你们的,若是被易中海知道了,我可就麻烦了。”
“没问题,我们一定替您保守秘密。”事实上,许大茂之所以这么说,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李林等人相信。
“易中海这个人怎么说呢,非常自私。
作为一名八级工,一个月99块钱的工资,完全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徒弟贾东旭,但他却非要强迫大家给贾家捐款,包括一些贫困户。”
许大茂开始添油加醋的把易中海做的事情讲了一遍,总结起来有两点。
一是因为绝户,收徒贾东旭让其给自己养老,但自己却不想付出,让全院住户替他养贾东旭一家。
二是是非不分,院里甭管发生什么矛盾,但凡和贾家扯上关系,他都会屁股坐歪。
为了让李林等人相信自己说的,他还举了张建华一家的例子。
一听说易中海曾经欺负过军烈属,李林等人非常气愤,通过棒梗和许大茂的话,他们基本确信‘表扬信’上说的就是真的。
不过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李林三人随后又找其他人问了问,这里面就包括张建华。
张建华并没有夸大其词和添油加醋,他知道不是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后续一定有人进行调查,自己若是胡乱说,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
他相信即便自己实话实说,易中海也够喝一壶的了。
经过走访调查,李林三人基本搞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李哥,这个易中海还真不简单。”一名记者说道。
“是啊,四合院的住户对他的评价是一边倒,但胡同其他院的住户对其的评价却很高,可见这个人很会伪装,且擅长捂盖子。”李林赞同道。
“现在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易中海私自组织捐款,为其徒弟一家敛财,就是不知道他自个有没有中饱私囊。
二是捂盖子,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涉及到干预司法的情况。”另一名记者总结道。
“不管了,先回去把情况汇报给总编。”李林对两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