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宾馆吧?”
“对对对,好像就是说的胜利宾馆。”
钟卫华一猜便是,谢瑾到鞍山一方面是和钟卫华汇合,另一方面估计是找李华,要不然就算是钟卫华在鞍山,他也不一定会来鞍山,钟卫华可不认为自己有这么大的面子。
“好的,莉姐,那我就先撤了。”
“滚滚滚,赶紧走。谁让我天生命苦呢,好不容易盼来了新人,一个天天不是出差就是有事,另一个来了没俩天就调走了,又是剩下我一个孤儿寡母的天天独守空房。”李莉故作可怜的打趣了一句,那模样像极了李白笔下的深闺怨妇。
“哎哎哎,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啊,这要是让别人听到了,我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钟卫华赶紧退后两步,哭笑不得的摆摆手。
“没事,黄河洗不清,那你就跳进长江呗!”李莉捂着嘴偷笑。
......
胜利宾馆。
“老李,你这是从哪找来的好苗子,以前怎么从没见过?”谢瑾坐在桌边,嘴里还叼着一支鞍山牌香烟,正吞云吐雾中。
“这哪是我找的,鞍山电视台推荐过来的,听说她爹是戏曲学校的校长,本来我还以为是硬塞进来的花瓶呢......”李华同样叼着一只香烟,只不过是不到两毛钱一盒的迎春牌。
“哟,你这意思,你还不乐意了?”谢瑾挑了挑眉,顺势开口:“那刚好,你赶紧拍完杀青,拉过去帮我拍戏,这么好的苗子,陪你拍这电视剧,这不浪费人才嘛。”谢瑾笑呵呵的开口说着。
“呸,侬想得倒蛮好额!据我所知,你现在筹备的这部电影,好像没有女主角吧?”李华白了他一眼,这才皱着眉头说道。
“可以先演配角嘛,培养一下,说不好再碰上一部《庐山恋》那种的电影,完全可以出演女主角了,我看红过张钰也不是不可能。”谢瑾摸了摸他那锃亮的脑门,露出两颗大牙。
《庐山恋》这部电影,可不得了,在1980年上映之初,便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轰动,仅仅一周时间,观影人次便达到了五亿,总票房更是达到一亿元。要知道,那时候的电影票价格仅仅为2毛5,也就是说,总观影人超十亿人次。
其实票房并不是它最闪耀的点,各种荣誉拿到手软,像是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提名,百花奖佳故事片奖,还在1980 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中获优秀故事片奖,最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影响。
它推动了电影题材的创新,是我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要知道,在当时的主流社会上的电影,压根就没有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它算是开创了首例了,也打破了国内电影题材的局限,这才有了后边各种题材的百花齐放。
“哟,你怎么会对她期待这么高?”正是因为李华知道《庐山恋》的影响力,所以他更是诧异,虽说这女演员不错,但是想达到这种高度,还是太难了。
“你不懂,最近几年电影拍摄的政策放开了,现在大家都铆足了劲,想拍出一些真正能流传千古的电影,角色的选择丝毫不亚于剧本的重要程度。”谢瑾虽说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五十岁不刚好是奋斗的年纪嘛,他也打算在最后的几年里,给国内的电影史留下一些经典。
李华对电影拍摄不太感兴趣,他也没有这么大理想和抱负,他只想安安稳稳拍好自己的电视剧就行了。
“对了,你那部电影筹备的怎么样了?上次说要去前线采风,准备什么时候走?”李华并没有接上他的话题,而是问起了新电影的筹备。
“剧本都还没改出来呢,先去采风把剧本完善一下。”末了,谢瑾有些得意的开口:“这次我的预感很强烈,这部电影,一定会大爆。”
“这么有信心?”
“那部小说我反复看了很多遍,立意,主题,剧情,批判程度,都堪称完美,只要剧本改编不出岔子,再加上小说累计的口碑,我觉得成为经典没问题,拿几个奖轻轻松松,甚至再过个几十年回头看,也能让后人振聋发聩。”
谢瑾倒是很有信心,这两年的电影市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类题材也是百花齐放,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袭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以后肯定是越来越好的。
有句话说的好,饱暖思...呸!应该说是物质基础被满足后,人民就已经开始追求精神文明的高度了,那么电影的出现,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缺口,大家生活好了,也都愿意拿出几毛钱,来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追求。
“怎么样?我给你推荐的人错不了吧?你看...”
“得得得,你这嘴一张,我就知道你想说什么。等回了上海,给你拿一罐,行了吧?”谢瑾撇了撇嘴,两人共事这么多年,李华馋他的明前龙井也不是一时半会了。
“哎呀,你太客气了,我是那种意思吗?你把我们的关系想的太俗了不是?大家都是同志,我是在乎这些身外之物的人吗?”李华说的大义凛然,一脸正气。
不出谢瑾的预料,他刚说完还没两秒,又低着头凑了过来:“是明前龙井不?你知道的,我这嗓子呀,不太好,喝茶呀,只能喝明前的,其他的喝了嗓子痒,容易咳嗽。”
“咳~咳!”
说完,还象征性的咳嗽了两声。
谢瑾看着他一脸贱兮兮的模样,不耐烦道:“行行行,知道了,保管是明前的,雨前和夏秋龙井我留着自己喝,行了吧?”
这也是为什么俩人能够谈得来的原因了,俩人都爱好喝茶,特别是龙井,其中,明前龙井因为其的稀缺性,造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市场价格,并且比其他两种龙井茶的滋味更加鲜爽甘醇,香气清高持久。
顾名思义,明前龙井是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是龙井茶中的极品,清明前茶树发芽数量有限,采摘时间短,且只能手工采摘,故产量较少,正所谓 “物以稀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