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沽名钓誉!”
考生中,不知是谁轻嗤一声。
柳璟也不气恼,只笔直跪着,眼眸中毫无波澜。
“太后娘娘要杀要剐,草民绝无怨言。”
云琼华脸上的严肃忽然散去,眉眼微弯,放声笑起来。
“你倒是个痴人。”
“刚刚落第考生说了他们的想法,你及第了,你也说说看。”
“今日之事,可是时大人偏袒南方考生所致?”
柳璟见云琼华并无责怪自己的打算,英挺的眉头微微蹙起。
“草民无话可说。”
“哦?”云琼华原本以为他会长篇大论一番,未想到他如此应答,她顿觉奇怪。
“为何?你可知悉什么内情?”
“不是。只因草民,是及第人选中,唯一出身北方之人。”
“所以草民无论说什么,都会被认为是偏袒某方之语。”
云琼华听完柳璟这番话,忽然转头望向静默立在一旁的时怀瑾。
在听完高个考生的陈述,她心中确实对时怀瑾起了疑心。
如今听闻柳璟出身北境,她心中的怀疑又淡去了几分。
时怀瑾似乎也感受到了云琼华的目光,他微微抬头,对云琼华轻点了一下。
云琼华与时怀瑾对上视线,忙避之不及地将目光挪开,再度望向了柳璟。
“柳璟,你但说无妨。”
云琼华笑容满面,轻晃了晃手中的奏章。
“这些话你都敢说,今日之事又能奈你何?”
柳璟闻言,垂眸思索一瞬,而后仰头,清润的声音再次响起。
“大楚立国以来,北方常年遭受燕国侵扰。故北方百姓多向南迁移,致使北境民生凋敝,良田荒废。”
“而南方日渐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自孩童时起读书识字,已是惯例。”
“是以南方生员文才普遍优于北境,亦是理所应当。”
“一派胡言!”高个考生立刻反驳起来,“你定是与湖广派沆瀣一气,他们许你入选,你替他们开脱。”
“柳璟,你如此贬低北境,对得起你家乡父老吗?”
柳璟的话被打断,便就此打住,不再多言,只微垂下头,依旧跪得笔直。
“肃静!”骆怀慎瞪了出言的考生一眼,“太后在此,岂容你随意咆哮?”
他目光冰冷幽暗,似蓄势待发的毒蛇。高个考生缩了缩脖子,默默噤了声。
“按你此言,南方富庶,及第人数多是理所当然。”
“那本宫便有一事不明了。”云琼华眉眼弯起,笑意却未达眼底。
“既然南方物阜民丰,为何年初叛乱,始于南方,而非北境?”
此言一出,原本面露怨愤的落榜考生尽数微扬起头,将戏谑的目光投向柳璟,等着看他的笑话。
柳璟似没察觉到众人不善的目光,他昂首,眼神落在云琼华身前的地面上。
“先帝在世时,为修道馆殿宇,屡次在湖广、苏常加征苛捐杂税。”
“南方百姓的生活一落千丈,自是滋生更多不满。”
此言一出,原本等着看柳璟笑话的考生纷纷面露惊愕,一个个都将头拼命垂下。
众人生怕柳璟这般大逆不道之言激怒太后,牵连他们。
殊不知柳璟在奏章中所写言辞,比这番话激烈百倍。
宫门前瞬间陷入死寂。
时怀瑾环视四周后,默默叹了口气,欲开口替柳璟辩白几句。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云琼华已接连抚掌,朗声赞道。
“好,好,好!”
众位考生皆不明所以,索性继续低垂着头当缩头乌龟。
“未想我大楚竟有你这般耿介之士。”
“你的奏章本宫收下了,今日早朝后便会呈给皇上一观。”
“你且用心准备殿试吧。”
说完,云琼华向骆怀慎微微点头。
骆怀慎会意,走到柳璟身侧,亲自将他扶了起来。
考生中再度低声议论起来,望向柳璟的眼神或羡慕、或敬佩、或轻蔑。
柳璟自岿然不动,只静立在原地,眼神依旧落在云琼华身前的地面上。
云琼华再度环视人群,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后,她慢慢开口。
“你们所陈奏之事,本宫知晓了。”
“科举乃国之抡才大典,不可不谨慎再谨慎。”
“自即日起,本宫与皇上会派人重新阅卷,酌定等次。”
云琼华顿了顿,将目光落在时怀瑾身上。
“时大人,新的及第名单出来前,你暂居大理寺,本宫会派人对你细细查问。”
时怀瑾深深望了云琼华一眼,而后躬身行礼,领旨谢恩。
此时已近早朝之时,不断有大臣的马车向宫门前驶来。
云琼华命骆怀慎负责将所有考生送往驿馆休息,所花费资财一律由内宫调拨,直至此事水落石出。
考生们这才陆续散去,柳璟向云琼华与时怀瑾行礼后,也随着人群离开。
前来上朝的官员交头接耳,互相打探着宫门前刚刚发生的事。
云琼华不便与时怀瑾多言,便望了他一眼,而后走向不远处的轿子。
时怀瑾行礼恭送云琼华离开,而后站在原地许久,直至那顶软轿消失在拐角,再看不见。
早朝开始,原本应在文官之首的时怀瑾缺席。
云琼华在百官探究的眼神中,将今晨皇宫门前的闹剧和盘托出。
听闻时怀瑾已进大理寺的消息,百官中顿时沸反盈天。
不多时,弹劾时怀瑾的官员一个接一个地出列,痛斥时怀瑾偏袒同乡,歧视北境学子,妄图结党营私。
云琼华看着一个个官员的面孔,飞快地在脑海中搜寻有关他们的信息。
根据曼娘的消息,这些弹劾时怀瑾的官员中,近八成与云仲昌有勾连。
未想到云仲昌如今已是一介布衣,还有如此大的能量,竟仍能在朝堂上搅动风云。
云琼华心中憋闷,右手扣在凤椅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皇上太后。”谢太傅举着笏板,走出了官员队列。
“老臣已历经三朝,如此骇人听闻的春闱舞弊,这还是第一次。”
“老臣恳请皇上太后彻查此案,还天下读书人一个公道!”
谢太傅一开口,更多的官员附和起来,不多时,过半数的官员主张彻查春闱舞弊,重惩时怀瑾。
眼看调查还未开始,百官已给时怀瑾敲定了罪名,云琼华深吸了口气,将目光落在了一直未开口的慕蓉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