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赵匡胤不同,他本身就是领兵作战的开国皇帝,而且他所知道的兵家战术,比起汉初之时,又是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指挥起军队作战,比起韩信,只会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强大。
赵匡胤沉思一番,立刻招手,唤来一副将:“传令三军,说诸位将士作战辛苦,我韩信做主,要给他们的俸禄,提升五成!
另外,还要增加食物供应,让将士们能够吃饱了再作战。”
汉初之时,尽管有着萧何将关中巴蜀等地的粮草不断搜集输送过来。
只是这个时代,农业技术并不发达,不论是农作物的品质,还是使用的工具,都很是一般。
能够产出的粮草,也不多。
军队之中,没有断粮,可也不足以让士卒吃饱。
提升俸禄更不必说,俸禄这东西,很多士卒根本就没有念想,加入军队的主要想法,就是能有吃的东西。
因为挨饿实在是太痛苦了,让人想要发疯。
不过即便是这样,汉军的粮草也一直处于较为短缺的状态。
如今韩信竟然说要让将士吃饱,还要提升俸禄?
这简直是疯了!
粮草储备本来就不多,若是还增加消耗,只怕支撑不了太多时间就会断粮。
到时候,萧何大人的粮草,又还没送过来。
只怕,会导致军营哗变啊。
军营哗变,在古代的军队中,是最为可怕的事情,一旦出现,根本控制不住。
所能做的事情,就只有率领其他军队,将哗变士卒全部杀光。
这对于军队实力会是一个重大打击。
副官皱起眉头,并不想执行韩信的命令。
赵匡胤也是感受到了副官的抗拒,朝他看过来。
见状,副官摇头道:“大将军排兵布阵,领兵作战,或许十分厉害,但是后勤粮草之事,只怕知晓的不多,属下不能就这样,让大将军肆意妄为。”
赵匡胤愣了愣,心中有一百匹草泥马奔腾。
没想到自己重生后发出的第一个命令,就这样被人拒绝执行了?
好歹朕前世也是个九五至尊啊。
随即,他立刻反应过来,试探性道:“周勃?你敢不执行我的命令,难道不知道军中军令如山?”
“若是同楚军作战,大将军的一切命令,属下自然是二话不说的执行,若是其他人有违抗,属下拔刀就斩,但如今也不是同楚军作战,大将军发出的也不是军令。
若是不管不问就将大将军的话传下去,作为掌管后勤事项之人,出了乱子,我又有何脸面去见沛公。
想当初,同沛公从沛县一路打拼,经历了多少生死,才有今天的家底,属下不是不听大将军你的命令,而是要慎重才行。”
周勃此话,别看到处属下属下的,但话里话外,都是点明自己沛县老人的身份,让韩信不要肆意妄为。
赵匡胤也是回忆起周勃此人的情况,他是总管军中后勤事务,防御工事的主君,与刘邦关系极为密切,是其核心支持者。
除了此人,军中还有曹参,灌婴等人,都是身处军中重要职位。
且是刘邦的同乡和坚定支持者。
所以别看他是大将军,其实军中他可以说是掣肘无数。
说什么振臂一呼,军队便立马云集响应,帮他干掉刘邦,夺了帝位,这种事情,还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自然也是刘邦放心让他统领大军,成为大将军的原因。
“是么,那就算了,我也只是想让将士们过的好一点,毕竟能有今天的基业,和将士们的用命,脱不开关系。”
赵匡胤非常沉得住气,既然周勃跳出来反对,那么他就立刻放弃。
不过。
赵匡胤微微往营帐旁边看了一眼,那些守护的甲士,脸上明显有了动静。
他之前所说的犒赏士兵,增加伙食俸禄的话语,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不可能办成。
军中刘邦安插的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没有那么多的粮草和资金,用来犒赏三军。
宋朝的农耕技术,要比汉初发达一大截,但凭空变出粮食来这种事,还是做不到。
赵匡胤说这话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笼络人心,这些看守的甲士,也只是普通士卒,在这里听到的消息,很大概率会和身边的同伴讲。
这就会让听到的士卒,对他这个大将军产生更多的认同,而对阻止的周勃,生出恶感。
当然,这种认同和恶感,不足以支持这些十足,完全站在他这边。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要一步一步来的,笼络人心就是得像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好感。
另外,他立刻就放弃,也是为了避免令刘邦生出警惕。
赵匡胤是知道历史的,知晓刘邦一直以来,对韩信都极为防备,多次收走过韩信的兵权,控制其封地,安插亲信。
纵观韩信作为大将军的全部历程,其实一直以来都缺乏长期独立的根基。
这就算了,最关键的还是韩信的犹豫不决,因为感念刘邦“解衣推食”之恩,一直犹豫,身边人比如蒯彻劝反,始终不能下定决心。
最终造成死于妇人之手,“悔不听蒯彻之言”。
韩信排兵遣将之能,在历史上被称为兵仙,可权术方面,和刘邦一比却如乳臭未干的毛孩,一直被玩弄于鼓掌之中。
好在现在,占据这位兵仙身体的,是赵匡胤这个宋朝开国皇帝,不论领兵作战之能,还是权术,他都有。
“清除刘邦在军中的亲信,拉拢军队士卒,这两件事,都不能操之过急,需要等待机会。”
赵匡胤的搜刮脑海中的记忆,有关刘邦项羽的这段历史,被他翻找出来。
试图在这些历史节点中,找出韩信的机会。
“若是要清除监军,而又能够让刘邦接受,不与我翻脸,那么就只能等待一些关键的战役下手了,比如彭城之战这样汉军大败的战役,亦或者攻克齐国,要求封王的时候。
这时候,我作为韩信,重要性就会直线上涨,能得到拥兵自立的机会。”
思来想去,赵匡胤发现了一件事。
他最好还是先弄清楚,现在是具体的哪一年,楚汉争霸到什么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