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祥入驻三沙头的第二天,并没有给这个生活节奏缓慢的城中村带来很明显的变化。
只有少数极为八卦的村民才隐约得知高老三的离开。
对于其他人来说,最明显的或许就是换了一个比较漂亮的牌匾,显得更加高级了些。
别看沙县小吃普普通通,实际上人家的起源史涵盖了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的中华饮食文化。
沙县地处闽中,隋唐时,中原百姓不断迁入,这才形成了沙县小吃南北交融的美食特色。
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末,沙县经历了民间标会倒会事件,经济陷入了困顿,许多农民为了谋生只能外出闯荡。
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一个名叫俞邦的村子,在村党支部的发动下,率先走出沙县。
以福州为起点,从流动摊贩开始,逐渐发展到租店面经营,将沙县小吃的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
早期的沙县小吃以扁肉和拌面为主,凭借“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实惠价格,满足了进城务工人群的需求,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90年代末,沙县政府才正式介入管理,注册了“沙县小吃”商标,从遍布福建到扩张至全国乃至成为了“沙县国际大酒店”。
而霁祥现在刚刚好就在三明市辖区内,开的也正是非常标准的沙县小吃。
他们才从浙江过来,别的地区不太清楚,但是在浙江,沙县小吃的店铺可太多了,一条街只要是有吃的地方就可能刷新出一家沙县。
正不正宗只能说是盲盒开隐藏款的概率。
霁祥没兴趣做那些同质化的套餐,但却对闽菜有着一定的好感。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山珍、海味、禽畜、蔬果等食材应有尽有,所以以烹调山珍海味而出名。
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 “香”、“味” 见长,很善用汤提鲜,有着 “一汤十变” 之说。
总结来说,闽菜的重要特色就是:清鲜、和醇、荤香、不腻。
从霁祥的亲身体验来说,闽菜的口味整体会比浙菜要重一些,且海鲜尤其多。
在编辑菜单时,除了正宗的沙县当地美食之外,还夹带私货加入了很多特色风味的闽菜。
当天夜里龙五激动地睡不着觉,一直翻来覆去发出哼哧哼哧的憨笑。
没办法,天龙座本来就不用睡觉,只是走个形式而已,龙五只要想到明天能吃上一大桌子菜,嘴角总是不受控制地上扬。
成为龙五临时合租室友的龙四就没那么开心了。
他越想越不对劲,现在才回过味来,好家伙,合着龙二是在给他下套呢?
这个笑眯眯的家伙就是看他太闲了不顺眼,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阵不用起早贪黑劳作,不用防备什么偷菜贼……
结果这个龙二一句话,签个合同,直接给他干山上去了?还凭空多了一段脚程,一度将他赶出核心干饭行列。
龙四脸都绿了,双手抱胸硬邦邦地侧身躺在床上。
高父劳作过了饭点还有高母送饭,他呢?回去晚了怕是汤都不会给他留一口。
其实今天晚上没有几个人是真正入睡了的,霁祥一整夜都在熟悉新的厨具,现在半开放式的厨房直接断绝了他一些稀奇古怪的老朋友的出现。
最憋屈的当数苏吉利,接下来营业的日子怕都是要维持着一口平平无奇的大黑锅示人了。
早上八点。
天色大亮,卞强租住在这片城中村已有两年,现在养成了规律的生物钟,总是能在脑中心响起前的几分钟提前醒来。
他迷迷糊糊地从床上爬起来,简单洗漱后,穿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皱的衬衣。
此时,三沙头的小巷里已经出现了嘈杂的喧嚣声。
十字路口的沙县小吃早已开门营业,早上人不多,霁祥正惬意地煮着扁肉,空出的手还有时间拌拌面条。
卞强走进店里,眼睛还困得没有完全睁开:“老板,还是老样子。”
他边说边找了个空位坐下。
然而这次却没有等到高老板的高声应和,卞强有些奇怪地抬起头,却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
“老样子是哪个?”霁祥歪头看向有些怔愣的卞强:“下次来我给你记着。”
卞强揉了揉眼睛,排除了高老板减肥逆袭成功变帅的可能性后, 张了张嘴:“哦哦,我来份烧麦加五香卷。”
他心里嘀咕,这才发现店内的陈设变得有一些不同,但好像变化太大 他一时间又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劲。
手掌在一尘不染的桌面上一拂,卞强都感觉是自己的手玷污了这如此干净的桌子。
老板还怪精致的嘞。
面熟了两年的老板突然换人,就算卞强再如何冷漠,都该好奇了。
难道是老板的儿子?子承父业?
高老板的事卞强只是略有所闻,他不是一个很八卦的人,平时工作又忙,断断续续吃了两年的沙县也没跟老板说上几句话。
他只知道在一个月前把店面打理地井井有条的老板娘消失之后,店里的卫生状况就相当不理想,做出来的味道也大打折扣。
很多老顾客都在这个时候流失了,也就是卞强有标记一家店就一直光顾并且点同样一道菜的习惯,才一直捧场。
可惜了……
卞强叹了口气,他还挺喜欢原本这对小夫妻做出来的饭,有一种家里人烧出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