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替胡院士的是一位姓林的资深核工程师。
与胡耀华的傲慢不同,林工程师立即投入工作,带着团队开始勘测地基、规划施工流程。
“林工,您不担心设备问题吗?”一位年轻助手小声问道。
林工程师推了推眼镜道:“咱们做好分内事就行,陈先生既然敢规划核电站,自然有他的打算。”
“再说了,这里的伙食可比大部队强多了,要什么自行车啊?”
这番话引得周围人都笑了起来。
确实,在末世中能吃饱穿暖已是莫大的幸福,谁还会计较那么多呢?
很快,这件事就在三百位专家中传开了。
大家心照不宣地达成了一个共识:不再质疑材料和设备的来源,专心做好本职工作。
毕竟,能在末世享受这样的待遇,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
次日清晨,陈帆刚用完早餐,郑洁就来报告:“陈先生,三位天文院的院士求见,说是谢老让他们来的。”
陈帆有些无语,昨天谢老安排杰克马来还可以理解,今天找我来这几个老头是几个意思?
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一进来就显得很激动。为首的刘院士开门见山的询问道:“陈先生,谢老说您答应以后帮我们重建天文望远镜?这是真的吗?”
陈帆点点头承认道:“是的,只不过要往后延期,先要等到龙城建设完毕才能重新建设天文研究中心。”
“没关系!没关系!”刘院士连连摆手,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我们明白现在要以生存建设为先,只要将来能重拾研究工作,不再整天喂鸡养鸭就行!”
对于他们的坦诚,陈帆哈哈一笑。
不过接下来就有些苦恼了。
昨天和马云至少还能聊商业模式、社会架构,今天这三位专注星空的老学者,该聊些什么好?
他礼貌地递上香烟,却被婉拒了。
考虑到长辈们在场,陈帆也不好意思独自抽烟,尽管指挥车装有抽风机,但他的烟品一向很好。
双方寒暄几句后,现场沉默得有些尴尬。
三位院士显然不擅社交,而陈帆也找不到合适的话题。
难道谢老是在锻炼自己尬聊的能力?
就在他绞尽脑汁时,突然灵光一现:“几位对这场末世的成因有什么看法?”
陈帆内心小得意,这样一来总该有话题了吧?
没想到这随口一问,却得到了惊人的答案。
一名院士云淡风轻的道:“我还以为您早知道了,在大迁移前,我们就监测到地球轨道偏心率发生了变化,噢!就是地球偏离了原有轨道。”
陈帆听后整个人都瞪大了眼睛。
卧槽,末世真相就这样得知了?
这个答案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设想过太阳活动异常、地核冷却、甚至超级武器攻击等各种可能,却唯独没想过地球轨道偏移!
终于明白谢老为什么叫他们来见自己了。
地球偏离轨道,最先知道的肯定是这些观测太空的人。
“刘老,请您详细说说。”
刘院士推了推老花镜,娓娓道来:“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类似情况,最近一次是26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当时全球平均气温只比正常时期下降了几度。”
陈帆即使再怎么气候小白,也知道冰期意味着什么。
他问道:“那次冰期持续了多久?”
刘老答道:“据我们估算,大约8到10万年。”
这个数字让陈帆如坠冰窟。如果这次末世也要持续这么久,即便自己再怎么长寿,顶多也就百年。
后代没有系统,那不就玩完了?
似乎看出陈帆的担忧,刘院士赶紧补充:“但这次情况完全不同!第四纪冰期是渐进式的,而这次气温在一个月内骤降三四十度,十个月内累计下降70多度,这种变化速率在历史上闻所未闻。”
这场末世初期,基本上所有人都在关注气温变化,陈帆也自然知道全球平均气温在16度左右。
“如果全球平均气温长期维持在零下20度以下,几乎所有现存生命都将灭绝。”刘院士沉重地说,“更何况现在已经到了零下70度......”
“刘老,那您估计这次末世会持续多久?”
刘老果断摇头道:“陈先生,在宇宙尺度下,人类连尘埃都算不上,我们现有的认知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刚才说的那些,也都只是猜测而已。”
陈帆无奈点头,他当然知道人类有多么渺小。
“不过......也有可能很快结束。”
陈帆听他这么一说,整个人都打起了精神,“怎么说?”
“我们推测可能是某种宇宙级的能量波动,就像海浪推动沙滩上的树叶,地球被推离原有轨道,但也可能很快被海浪拉回去。”
他这比喻让陈帆立刻明白原理,问道:“那这个很快是.......”
“几百上千年左右吧。”
陈帆听了他的话差点栽倒。
跟这些学者聊天真要做足心理准备才行。
你特么一本正经的说几百上千年很快?
不过想到对人类而言漫长的千年岁月,在宇宙尺度上几百上千年的确很短暂。
短暂得就像海边的一道海浪。
“呵呵,刚才的话当不得真,陈先生当作三个老头的玩笑话即可,对于宇宙我们了解得还很少。”
如果是以前的陈帆,听到他们最后补充的这段话,肯定认为对方是谦虚严谨。
现在他接触的能人多了,对于人心的洞察也有所成长。
最后这番表态并非单纯的谦虚,在末世前的科研环境中,多少科学家因为提出错误理论而失去研究机会?他们这是在给自己留后路啊。
于是道:“在我这里,你们可以畅所欲言,就算将来证明你们的推测有误,我依然会全力支持你们的研究工作。”
多少科学家就是因为提出错误的观点,被视为无能、无知,导致今后的研究无法进行。
有时候这样的人就差一步成功,却被扼杀在一次错误中。
他们补充这句话其实就是为了不会被人秋后算账。
这并不是他们怂,而是他们知道只有随大流才有机会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
这是末世前一个科学人可悲可叹的事实。
为了鼓励他们陈帆决定道:“我会在建设农村进度的同时,建造一个天文研究中心,提前让三位继续做这方面的研究。”
这番话让三位老学者眼眶湿润。
多少年了,终于有人理解基础科研的价值!刘院士颤抖着双手想要行礼,被陈帆急忙扶住。
“使不得!您们是为人类文明进步奉献一生的先驱,我只是尽些绵薄之力罢了。”
此刻,这三人对陈帆无比的满意。
末世前有权有势的人只投资那些对那些短期带来利益的研究,天文研究要世世代代的投入人才会出一点结果,没人会像陈帆这样看重他们这些长远的科研。
为了感激陈帆,刘老暗想是不是应该让自己18岁的孙女跟眼前这个优秀的年轻人多接触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