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低沉而压抑,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怒火,自张猛的喉咙中发出。那沙哑的声音在他胸中回响,仿若穿透了苍穹!
...
...
(本章完)
------------
通往云蒙大营的山间小道上。
成千上万的大军正在急驰……
周鹏和陈武并驾齐驱,在最前排,周鹏显得格外珍惜这次向另一位有名的将军学习的机会,一路上与陈武畅聊,毫无拘束。
因为部下大多是步兵,所以周鹏和陈武骑在马上并不用特意加快速度,气氛也显得不慌不忙,舒缓宜人。
“周将军你说想成为周公的先锋将军,那你理解中的先锋将军是什么样的?”陈武问道。
周鹏沉思了一会儿,“遇山破山,遇河搭桥,侦察敌方大军的薄弱环节,而后将信息传给主部队,力求一击制胜。先锋军的作用是在主队发起攻势前,彻底摸透敌情,为胜利争取条件。”
陈武满意地点点头,“说得不错。”他觉得这小伙子颇具才华,不仅有着奋发的冲劲,还知道收敛锋芒,为人谦逊有礼。可惜这一仗周鹏恐怕很难生还,这让陈武不禁有些伤感。
“周将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未等陈武感叹结束,周鹏再次询问。
“那你认为真正的先锋应该是怎样的呢?”陈武缓缓开口。“掌握敌军虚实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那还算不上真正的先锋。更重要的是要寻觅敌人弱点,在出其不意之际一击必杀,重挫敌军,鼓舞士气,这样即使大战尚未开始,双方的气势已经不同。这样才能为整支军队确保胜利。”
陈武的话令周鹏受益匪浅。于是他拱手感谢:“晚辈受教了。”
这时一个士兵走到周鹏旁边使了个眼色,示意后军跟得太慢。周鹏会意,立即赶到队伍后面查看情况。
“原来是后军跟不上……”听到周鹏的喃喃自语。
古时行军,常有先头部队过快而拖累了后面部队的现象。因此朱武也放下心头警惕,“没关系,我还得控制自己一千人的队伍以配合他们的节奏”。
当周鹏赶到廖元处时,看到二十个士兵在廖元的授意下离开了大队伍,钻进了旁边的树林中消失不见了。这让他脸色突变,立刻上前追问廖元。“廖将军,你这是在干什么?临阵脱逃可是重罪啊!”
廖元没有立刻回应,仰望天穹,回忆起出征之前四公子关麒让进书房的画面。
推开门时,关麒正奋笔疾书写着字迹,旁边是专心磨墨的张彩英。见到这个场景,廖元静静等候关麒完成作品。
“请坐”,关麒挥笔未歇地招呼,随后指了张彩英让他在一旁坐下。
随着他逐渐靠近桌案旁的位置,廖元注意到关麒纸上写的不是一个文章或者信笺内容,而是一个个名字:
首行为三位人物—夏侯惇、曹仁和程昱;次行列出了二十名如曹真、张辽等重要的将领;三行仅有一人--荀攸;第四和第五行各有一位显要的人物——司马懿和郭嘉。这些人都是对曹魏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臣子和军事领导人。
“你刚刚提到将来曹操太庙要立下的人选?” 张彩英轻声发问。
没错,这正是曹操未来的二十六个文武重臣名单:包括早期由魏明帝设立的,以及稍后来到的几个,这些人物被分批确认加入祭司之中。由此可知,除非逼不得已绝境求存,他们绝不会抛弃对魏国的忠诚转而投靠敌人,正如关麒所相信的一样,朱武永远不会背叛。
此刻,面对着质疑的双眼,廖元解释说:“我是接到关麟命令执行的行动。他是如此重视忠诚,认为即便遭受委屈也不会动摇这些英雄们对大魏及曹操的效忠之心。”
### 重塑后的版本
要不是这话出自于君临,而换了别人来说,像张家辉、诸葛谨或者陆肃,廖明绝对不会认真对待。
他会当这不过是一句平常的建议,听完了也就抛诸脑后了。可现在说的是于君临,那就不一样了。他过去的表现如同明珠一般璀璨夺目,他的每一个预估几乎都精准无误,成为了众人公认的真理。因此廖明突然明白了为何君临要秘密召集他。
“你是否认为我的意思是在外头除掉朱武?”
“不,并非如此。” 君临笑着说道:“这么一个完美的反间计,不加利用简直太可惜了。”
“反间计?” 廖明疑惑地问道。
君临眨了眨眼,向廖明解说到,“南阳军派出大量兵力去阻击衡山大营里的我方士兵,实际上,他们的部队在两天前就已经全部转移到了鸡鸣山。也就是说现在的衡山大营只是个空壳。尽管炉灶仍然每日燃烧,但实质上它早已被遗弃了。于谨做这件事虽然十分细心和周密,却依旧没能逃脱我的注意。”
听到这些话,廖明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惊讶中又夹杂着一丝怀疑:如果真的如君临所说……
这样看似无用的埋伏浪费了超过一万五千名战士的努力,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战场上,尤其有两万敌军隐藏在鸡鸣山内的背景下,这简直是毁灭性的。
“君公子你是怎样得知的……?”
“你无需细问。事情的原委有些繁琐。重点是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君临淡淡地说:“我们需要把江夏军分割为小队逐步转移,藏匿于于谨驻扎附近的山谷。待敌大军一动,则立即占领敌营,使他和他的队伍陷入孤立状态。”
这一计划显得沉重而不容置疑……
随后,廖明将整个交流详细叙述给关毅。“这就是君公子所有的计划。”
在关毅愣神之余,廖明从怀里取出了于君临亲手写的信笺以防止误解,信封上显着地写道四个字:“反间计!”
长吸一口气,关毅终于了解此次行动的目的了,不由得自语道:“四弟是要引敌深入吧?他的目的是借助假象,引导于禁带出主力? 然后再由廖将军突袭?”
“完全正确!”廖明点头同意。“为了成功实施计划,他已经反复模拟过进攻的细节和无数应对预案。”
“既然这样,为何还要保留朱武呢?”
关毅想要回望长长的行伍前端的那位‘叛徒’朱武,却被廖明阻止并迅速回头。
“这是君临需要有人告知于禁,安陆城是个空城。同时让他知晓几支军队的部署情况以减缓其警觉心”,接着解释道。
沉默片刻后,关毅忍不住大声质疑道:”但是...这真的是安陆空城!那里只有二千防守兵力,而于禁手下两万多精英部队...五虎上将的领军人物可不是容易打败的人啊!”.
与关毅紧张不安形成对比,廖明表现得从容淡定。“对此我已经不再怀疑。”他又一次坚定地相信于君临能完成这次奇迹般任务:“我想他已经准备好了所有。”
这...
瞬间关毅深思起来。
两个重大疑虑盘旋在他脑海:若陆秀真按说的攻入两万名敌人的巢穴成功几率有多大?
更重要的是,仅有两千名士兵镇守下的安陆城能守住于禁两万精兵的进攻吗?!
他必须让情绪平静下来,此刻每一秒钟都非常关键。
犹豫就意味着失败!
最后,关毅深吸一口气:“我知道了, 我将确保你和江夏部队分离开,一切按君临的指示去做……”
“啊…”廖明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然而此时关毅笑了:”怎么?难道你以为剩下只有我带着的几千兵马不能制造出两万大军声势?我们不仅可以打仗也可以玩虚张声势的小技巧嘛,嘿嘿...”
得到肯定后,廖明向其表示感谢便继续着手执行“化整为零”的任务。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好处是可以快速发现敌情并且采取措施加以破坏。
再看关毅, 他悠闲的马儿踱到朱武身边。
“处理完了吗?”对方随口问道。
“对的!” 回复之后又慢吞吐枣补充一句:”毕竟他们不是我家子弟军啊, 耽误一会也无所谓.”
“我也同意”朱武庄重地道。“团结一心的力量远胜过单打独斗。”
内心暗自轻蔑的一笑,
李娜心中涌起一丝不安,“不然,我们留一部分兵力在外围吧,万一进攻不利,还能有退路。”
“哈哈……”周洋笑着说:“大家别忘了,我们来荆州可不是观光旅游的。我们的任务是建功立业,交上一份出色的投名状。这份‘投名状’越是出色,我们周家军未来在荆州就越是能站稳脚跟。”
说到这里,周洋走上了台阶,环视四周,指着身后的青云山入口大声说:“弟兄们,十多年来,我们在东吴过着怎样的日子?大家都很清楚!日夜披坚执锐,抵御敌人,却没有一晚安枕的机会。”
“我们不是不想睡,而是因为悬在头上的利刃不让我们入睡;孙权阴险的笑容让我们不得安宁;那些嫉恨我们、算计我们的文武官员也不容我们安宁。可笑的是,即便我们为国家屡立战功,东吴依然没有给我们陆家族人一个安息之地。”
“我周洋从小立志复兴家族,但现在的族人已被迫迁至交州;我的战友被迫与我一起杀入江夏。荆州是个好地方,关云长是一位侠义高尚的大将军,刘备仁厚德高,是一个值得追随的贤君。比起孙权,他们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光是这一点,我就已经几年没感到额头上有悬剑之忧了……”
“作为周洋,作为周家军的首领,我和周家的兴衰荣辱休戚与共。周家离开东吴后,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我们自己,为了给大汉留下一方安宁的土地,我们必须胜利。”
说罢,
周洋吩咐道,“在东吴时,我们像是瓮中鳖或笼中虎,即使有了翅膀也难以逃离囚笼。而现在不同了,出得东吴,我们就是翱翔天空的雄鹰。小小的青云山岂能挡住我们!”
随着一声呼啸,周洋拔出长剑,“我周洋在前,众将士随我冲进山谷——”
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从这个年轻主帅口中脱口而出。
在他的激励下,所有周家军士气高涨。
“前进——”
“前进——”
两万五千名周家军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步伐坚定,眼神坚定,气势如虹地冲进了山谷。
“杀啊——”
山谷里瞬间充斥着喊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