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当世战力天花板,亚洲州长,东半球话事人】
【他就是节制天下兵马,大唐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侯大将军,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天策上将,天可汗,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是也!】
天幕下众人看的是瞠目结舌,无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太宗皇帝的,都被震慑在原地,这位皇帝似乎非同一般!那什么碳基生物、亚洲州长,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好厉害的样子!星星眼!
此时的未央宫正举行国宴,李世民命令颉利可汗当众跳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写诗。
看到当年在大漠之中挥斥方遒、所向披靡的颉利可汗,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为大伙儿献舞,抚掌大笑起来,望着天幕,更是畅意笑起来,一脸的骄傲,向着殿中众人道,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
而在贞观四年,唐王朝击败东突厥,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称号。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二十九国番属叩首,端的是龙章凤姿、天日之表,又有气吞山河之势,通身的威严震慑得众人不敢直视,太宗皇帝仰头遥望天幕,煌煌大唐,当名留青史哉!
······
晚年的李世民,听到儿子病死黔州,心中尽是悲痛,顾不得看一眼天幕,痛彻心扉,颤抖着写下一首《秋日即目》。
朕见秋菊点缀花丛的寂寞冷清,又见别鹤、离猿的哀愁,我的心中无限的哀思,观音婢,我错了,那是我们的承乾啊,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长安太极宫内,传来一声深深的哀叹,似乎是一句承乾······
·······
晚年的李世民望着天幕,陷入了回忆,回顾自己这一生,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
追求奢华的生活享受,频繁建造宫殿园林,搜罗奇珍异兽,四处巡游导致百姓负担加重。盖不过于“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朕深知有愧啊。
······
司马光向来崇拜太宗皇帝,他认为高祖之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李渊不过一因人成事的平庸之辈,全靠有个好儿子李世民打江山,他才得以坐享其成。
忽必烈对这个同样带有少数民族血脉,同样有着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夸赞不已,他和我何其相似啊。
想想成吉思汗的阴影,忽必烈对李世民更是赞许,他并非唐朝的开国皇帝,却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唐朝第一人的形象,我也自是可以!
········
宋太宗看到这位唐太宗如此威严,问自己的近臣,“朕何如唐太宗?”
近臣擦擦额头的冷汗,“唐太宗有十败,陛下有十胜,唐太宗不如陛下远矣!.”
在听了近臣所说的哪十败哪十胜后,得意笑了起来,自己继承皇位的方式比唐太宗更为合理。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逼父篡位,而自己则是通过“金匮之盟”合法继位。
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唐太宗时期出现了多次反臣,而自己则能够保持君臣一心。自己在军事方面也胜过唐太宗。唐太宗虽然擅长弓马,但常常依赖兵力优势,而我则能够在高粱河一役中凭借车技通神,亲自突围。
还有文化方面,唐太宗虽然善于纳谏,但自己则有更多的文化成就,如《缘识》等作品,定会千古留名!唐太宗不及我也!
·······
天幕下有多人目露向往,那可是唐太宗!那可是盛唐!唐朝立国以来,不但统一了中国,还先后平定了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重创了高句丽,设立了安西四镇!
大唐的国土面积最广达1237万平方公里,是汉朝的两倍多,是隋朝的近3倍,是秦朝的近4倍。大唐之盛,我等皆向往之!
······
唐朝的少数民族们,与荣有焉,对唐太宗一片尊敬之心,他是如此的强大又仁慈,那位天可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说我们华夷一家,爱之如一,尊重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和汉人杂居和睦,不被歧视,其中有能力的人还能加官进爵得以重用!
·······
唐朝末期,本是商讨投降事宜,正在宴请敌军使者的大唐将士,忽然听到宴会上的奏乐,瞪大了眼睛,又望着天幕人人默言,流流满面,那是太宗陛下,那是陛下的秦王破阵乐啊!
忆了太宗陛下,忆起了我盛世大唐,我等岂能投降!臣有罪啊!一位将领大吼一声,抽刀力斩来使。
众人皆愿与外城之敌决一死战,将士们提振士气,大破敌军。这是秦王破阵乐最后一次庇护大唐,为大唐续命三十年。
·······
天幕下了解这位太宗皇帝事迹的,无不赞不绝口,那位陛下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那位太宗皇帝24岁时便平定了天下,确立了唐朝的大部分版图。在长达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参与和指挥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如虎牢关之战、灭薛延陀之战等,均取得了胜利。
在位期间,唐朝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尤其是在东北、西北和西南方向。擅长运用包围歼灭的战术,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当的是千古一帝也!
·······
伟人赞道,“自古能兵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耳。”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超越了其他所有历史上的帝王!
【臣朱元璋,叩告天穹,日月山川,以及历代皇祖灵寝,自宋运告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主中原,百有余年,今运也终,微臣上承天道,下顺臣民,驱除百年之患,勘定南北枭雄,于正月四日,设社稷于紫金山巅,昭告天地皇祗,立国大明,建元洪武】
【大运昌隆,吾道不孤】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固】
【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予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千百年来,历代帝王之中,得位最正者,为汉与明】
【华夏五千年,出身最为低微,却得国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