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一点:(勿care其他,没有任何歧义!)
理科决定国家高度,文科决定国家深度,
让我们一起在国家的建设下,
熠熠生辉!
……
【如果s3赛季爆发,文科生、理科生,哪个更适合上战场?】
【就拿二战后期举例,由于各国的青壮年几乎都上了战场,】
【最后只能征召学生上前线,但是他们也不是看见学生就抓,而是要分文理科的,】
【假如你是精通历史文学的文科生,那你就是报效祖国的好苗子,】
【但如果你是学土木的,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那军方大概率是不要你的,毕竟战后重建还需要土木学生修桥修路,】
【还有学机械的,更是维修坦克的一把好手,】
【战场也轮不到你们上,因为战后的工业振兴更需要理科生,】
【就像小日子公布的二战战死率,文科生是断崖式领先,】
【明明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文科生却在此刻明白了什么叫弃笔从戎,】
【而土木学生则从没落门派,摇身一变成宗门天骄了,】
【要知道文科生上战场后,个个都是历代的名将谋臣上身,】
【即可引经据典,也可战法韬略,】
【再加上文科生骨子里的浪漫悲壮,简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好手,】
【甚至文科生的遗书也能比理科生写的更优美,】
【如果你问为什么不征用体育生?】
【那不好意思,体育生的坟头草都已经3m高了,】
【至于泥腿子,那可以提前梳中分了!】
来自网友们的评论:
【最先上战场的最好是网红明星,他们能带动大家都踊跃上战场!】
【有没有一种可能,机器狗先上呢?】
【京爷先上,信仰更高!】
【文科生浪漫,战争就是最残酷的浪漫】
……
【据说神风特工队这样选拔的:
机械:帝国急需的人才,不得参加!
土木:帝国未来需要的人才,不得参加!
文科:帝国现在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
【不好意思,在下文理双修】
【理科生研发武器,文科生写战报讨论战争策略,文理课生上战场冲锋】
……
【文科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理科生:死手快搓导弹啊!
土木:什么?一天要挖20条战沟,建50座炮塔?
体育生:什么手榴弹?还要扔高点?
美术生:不是叫我们去给武器堡垒刷漆?
音乐生:同志们,听我号角出击】
……
【低级理科生战场打仗,高级理科生研究武器
低级文科生上街宣讲,高级文科生作战指挥】
……
【真正的战场,管你文科理科、本科专科,通通给我上!】
【文科还有一个名字,叫政治家!】
【文科生的辉煌时刻,宋朝重文轻武……】
……
朝代较远的老祖宗们看到所谓的文理科心中一怔,为何这样设置?
其中涵盖什么机械、土木、体育、美术等等,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只是,一些旁门左道也有可取之处吗?
为何人人皆要选择这文科、理科,总不至于都是为了做官吧,
做官不过是世袭、世官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察举对象多为官宦子弟!其他百姓平民并无参与的必要!
总感觉这其中有什么不妥之处,这个猜测让众人惊诧,
若是人人有做官的可能,那是以何种方法?何种制度?
方不让朝堂动乱,选拔贤臣良将辅助?管理天下庶民,使得社稷安稳?
……
已经出现了科举制,比较完善的朝代,众人有所悟,倒是可以完善一番人才选拔制度!
若是将人才各分其类进行培养,唯才是举、因才制宜、人尽其才,如此方为长远之计!
……
有人报国无门,唉声叹息,“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
我地位低下,只是一个书生,没有途径去请求为国效力啊!
而千古读书人,得意者少,失意者多,满腹报国之心无处可用啊!不免潸然泪下!
友人并不认同,“此言差矣!书到用时方恨少,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
只担心不读书,不必担心书读来没用。多读书,读好书,修身养性,提升素养,不必害怕将来用不到!
……
而在另一个地方,发生了一幕关于文臣武将哪个对国家更为重要的争论,
某位武将哼了一声,“百无一用是书生!”
论带兵打仗、保家卫国,还得是他们武将!若是只靠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人,早就亡国了!
顺带向对面的文臣们投去一个不屑的眼神,这些人私下里不知做了多少欺世盗名之事!
满口仁义道德,实则见利忘义,乃是无耻之辈!做尽下流之事!
同一行列的某位武官更是火上浇油,向着朝中这些文臣嘲讽道,“皆蝇营狗苟之辈”,
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识羞耻。“不及一士卒也!”
立刻引来了对面一堆文臣的怒目而视,再好的涵养也忍不了别人指着自己的鼻子骂好吧,
“狗彘鼠虫之辈,焉与我并列之。”不过猪狗不如的东西,有什么资格和我站在一起!
某位大人微微躬身向在龙椅上坐立不安的皇帝以示尊敬,面上端的是彬彬有礼,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我等学习圣贤的品德和行为,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忘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
“虽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
尽管我们读书人身体虚弱,力有不足,但可以通过学习和思考,了解和掌握天下的知识和信息。
两方人吵得不可开交,年轻的皇帝面上惶惶,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将求救的眼神望向了丞相!
丞相眼中暗了一下,随后面色无常,挥手制止了众人的争论不休,
“我等皆不过,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文才也罢,武艺也罢,最终目的都是贡献给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报效国家!.
两方人虽有不服,但如今朝中多数政务皆从丞相手中而过,就连陛下也要时时听从,就算有再多不忿也只能各自咽下!
看到朝堂上再次平静,年轻的皇帝立马露出了笑意,爱妃说的果然没错,一切政务难事交给丞相便是,朕只用尽情享乐就好!
至于天幕什么的,不过是证明朕乃是明君的神迹,爱妃说,朕乃是神仙下凡,才有这神迹伴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