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肖御宸一声令下,侍卫们迅速行动,将太子和赵盼盼带走。
众人在震惊中面面相觑,宫宴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皇后慕容婉清眉头紧锁,目光中满是忧虑。
她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不仅关乎太子声誉,更可能影响皇室威严。
回到宫中,皇上立即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商议此事。
“这赵德庸平日里看着还算本分,怎会教出如此不知廉耻的女儿!”皇上怒拍龙案。
“皇上息怒,此事或许另有隐情,还需仔细查证。”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说道。
“隐情?哼,朕看那赵盼盼,是妄图攀附皇家,使出这般下作手段!”皇上余怒未消。
另一边,太子在房内来回踱步,心中愤懑不已。
“我定是被那赵盼盼设计陷害,此事若不查个水落石出,我声誉何存!”
而赵盼盼被关在另一处房间,虽表面哭泣,心中却暗自盘算:【只要父亲运作得当,这太子妃之位我定能拿下。】
经过一番调查,那被赵盼盼买通,下药的宫女,竟然神秘失踪了!
线索就此中断,没有了关键证人,一切的事实,都变成了众人的猜测,无法确凿定罪。
皇上得知这一情况后,龙颜大怒,却又无可奈何。朝中众臣对此事议论纷纷,各执一词。
赵德庸趁机在朝堂上哭诉,只见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横流。
这赵德庸,外表看似道貌岸然,做出一副文雅之态。
但实际上,他内心阴险狡诈,贪婪无度。
他利用职权,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与京城中的富商勾结,垄断市场。
欺压百姓,对于那些敢于反抗的人,他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地进行打压和迫害。
在处理政务时,赵德庸常常敷衍了事,冤案错案堆积如山。
他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对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
他善于伪装,在上级面前阿谀奉承,巧言令色,营造出一种能干清廉的假象。
但在背后,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是京城中百姓敢怒不敢言的大恶官。
如今,他怎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这可是他成为皇亲国戚的良机啊!
他声音悲切地哭诉道:“皇上啊,老臣一生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从未有过半点私心。
如今小女遭此无妄之灾,名声尽毁。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今后可如何是好啊!
老臣深知此事让皇家蒙羞,可事已至此,小女已无退路。她在家中整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已了无生趣。
老臣实在是痛心疾首,却又无计可施啊!”
说着,他用衣袖,胡乱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继续哭诉道:“老臣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从小也是悉心教导,知书达理,温柔贤淑。
本想着能为她寻得一门好亲事,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哪曾想会发生这般变故啊?
如今,她的清白已被众人猜疑,往后还有哪家敢要她?老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都有了啊!呜呜呜!”
赵德庸越说越激动,声音都变得沙哑起来:“皇上,老臣不求别的,只求您能开恩,让小女入太子府。
哪怕只是个侧妃,也能给她一条活路。老臣愿肝脑涂地,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只求能保住小女的性命和名声,老臣死也能瞑目了!”
他不停地磕着头,额头都已红肿。那悲恸欲绝的模样,仿佛真的是一位,为女儿操碎了心的老父亲。
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也纷纷附和,认为既然事已至此,不如让太子纳了赵盼盼为侧妃,以平息这场风波。
皇上虽心有不甘,但在各方压力之下,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只能让太子纳了赵盼盼为侧妃。
太子得知这一决定后,满心愤懑,却又无法违抗圣命。
赵盼盼则暗自得意,心想虽未达成,最初成为太子妃的目标。但能成为侧妃,也算离自己的野心更近了一步。
而宫宴上的众人,对这一结果或唏嘘,或感慨,这场原本欢乐的宫宴引发的闹剧,最终以这样的局面收场。
但众人都明白,太子府的未来,恐怕不会平静。
赵德庸看见这样的结果,他阴谋得逞般地笑了。
回到府中,赵德庸屏退左右,在书房里独自庆祝起来。
他坐在太师椅上,脸上的笑容肆意张狂,眼中闪烁着贪婪与得意的光芒。
“哼,这不过是个开始。我的女儿进了太子府,日后成为皇后也不是不可能。”
他自言自语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家族更加辉煌的未来。
然而,赵德庸的得意并没有持续太久。
太子纳赵盼盼为侧妃的消息在京城中传开,百姓们议论纷纷,对赵德庸一家的手段,也颇有微词。
而朝廷中的正直大臣们,对赵德庸这种,不择手段的行为,更是深感不满,甚至不屑一顾。
与此同时,太子府中也是暗潮涌动。
太子对赵盼盼的到来,充满了厌恶和防备,根本不给她好脸色。
赵盼盼踏入太子府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太子那冰冷刺骨的目光。
仿佛在告诉她,她是这府中最不受欢迎的人。
起初,赵盼盼试图,以温柔体贴来打动太子。
每日清晨,她早早地起身,亲自下厨,为太子准备精致的早点,满心期待地送到太子面前。
然而,太子只是冷冷地瞥了一眼,便挥手让下人拿走,连一句谢谢都未曾说出口。
她又精心挑选华丽的衣裳,将自己打扮得明艳动人,希望能引起太子的注意。
当她在花园中“偶遇”太子时,太子却视若无睹。径直从她身边走过,仿佛她只是一个透明的存在。
赵盼盼不甘心就此放弃,她听闻太子喜爱诗词,便日夜苦读,期望能与太子在诗词上有所交流。
终于有一次,她在书房外等到了太子,鼓起勇气与太子谈论起诗词。
可太子只是不耐烦地打断她,说她不过是附庸风雅,根本不懂其中真意。
为了讨好太子,赵盼盼甚至去讨好太子身边的侍从。
想要通过他们,了解太子的喜好。但那些侍从们,深知太子对赵盼盼的态度。
对她也是爱搭不理,甚至在背后对她冷嘲热讽。
有一次,赵盼盼得知太子在书房,处理政务到深夜,便亲手熬了一碗参汤送去。
当她小心翼翼地推开书房的门,太子却怒喝道:“谁让你进来的,滚出去!”
赵盼盼手中的汤碗差点掉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还是强忍着委屈退了出去。
在太子府的日子里,赵盼盼不断地遭受着,太子的冷遇和拒绝,府中的下人们也对她阳奉阴违。
她曾经的骄傲和自信,在一次次的碰壁中渐渐消磨。
但她却依旧不肯放弃,想着总有一天,能让太子改变对她的看法。
赵德庸得知女儿在太子府中的处境后,心中开始焦急起来。
他明白,如果女儿不能得到太子的欢心,那么他们的计划很可能会落空。
于是,他再次动起了歪脑筋,试图通过贿赂太子身边的人,为女儿创造机会。
可是,太子身边的人,大多忠心耿耿,不为赵德庸的利诱所动。
赵德庸的行为,反而引起了太子的警觉,太子开始暗中调查赵德庸的不法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