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那场文化盛宴杨贵妃大放异彩之后,她在宫里可就更出名了。皇上对她那是稀罕得不行,三天两头就往她宫里跑,还老带着她到处溜达,参加各种活动。大臣们见了她,也都客客气气的,一口一个“贵妃娘娘”,那尊敬的架势,跟以前可大不一样了。
这不,没隔几天,宫里又要举办一场宴会,说是为了庆祝边境打了胜仗。杨贵妃知道了,心里琢磨着,这又是个露脸的好机会啊。她就跟身边的小红说:“小红啊,这次宴会,咱可得好好准备准备,不能掉链子。”
小红忙点头,笑着说:“娘娘,您放心,奴婢肯定帮您把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的。您想咋准备呀?”
杨贵妃想了想,说:“上次咱是靠才艺出的风头,这次啊,咱整点不一样的。我听说这次宴会上,会有不少外国使臣来,咱就从这上头下功夫。”
杨贵妃让人找来了好多关于外国风土人情的书,没日没夜地看。她想啊,要是能在宴会上跟那些外国使臣聊上几句,懂点他们国家的事儿,肯定能让人刮目相看。
到了宴会那天,杨贵妃特意穿了一身既华丽又带有异域风情的衣裳,那衣裳上绣着精美的图案,色彩鲜艳得很,一出场,就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宴会上,皇上正跟外国使臣们聊得热闹呢。杨贵妃瞅准时机,走上前去,先是给皇上和使臣们行了个礼,然后笑着用流利的外语跟使臣们打起了招呼。使臣们一听,都惊得瞪大了眼睛,没想到这大唐的贵妃娘娘,居然还会说他们国家的话。
杨贵妃跟使臣们聊起他们国家的文化、习俗,那是头头是道,还时不时地开个小玩笑,逗得使臣们哈哈大笑。皇上在一旁看着,脸上那得意的笑容就没下去过,心里直夸杨贵妃给自己长脸。
宴会结束后,皇上拉着杨贵妃的手,高兴地说:“爱妃啊,你可真是让朕太惊喜了。今天你在宴会上的表现,把那些外国使臣都给震住了,给咱大唐争足了面子。”
杨贵妃笑着说:“陛下,这都是您平日里教导得好,臣妾不过是学了点皮毛,能让陛下开心,能为大唐出份力,臣妾就满足了。”
可这杨贵妃越是风光,就越招人嫉妒。那些个妃子,看着杨贵妃在宴会上出尽了风头,心里头那叫一个气啊。有个叫兰妃的,气不过,就跟身边的宫女嘟囔:“哼,她杨贵妃不就是会说几句洋话嘛,有啥了不起的。还不是仗着皇上宠她,要是没皇上,她算老几啊。”
这话不知道怎么就传到杨贵妃耳朵里去了。小红气得直跺脚,说:“娘娘,这兰妃太过分了,咱不能就这么算了,得找她理论理论。”
杨贵妃却笑着摆摆手,说:“小红,别跟她一般见识。她就是嫉妒咱,咱要是跟她计较,不就中了她的计了嘛。咱该干啥还干啥,别把心思浪费在她身上。”
从那以后,杨贵妃还是跟往常一样,该参与活动就参与活动,该结交朋友就结交朋友。她在宫里的人脉越来越广,不光是跟宫里的人处得好,连一些朝中大臣的家眷,都跟她成了好朋友。
有一回,几个大臣的夫人来宫里找杨贵妃聊天。她们一见到杨贵妃,就拉着她的手,亲热地说:“贵妃娘娘,您可真是咱大唐的骄傲啊。您这么有才,又这么善良,我们都特别佩服您。”
杨贵妃笑着说:“各位姐姐过奖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以后啊,还得多跟姐姐们学习呢。”
这一来二去的,杨贵妃在朝中大臣们心里,那形象也是越来越好。大臣们都觉得,杨贵妃不光是长得漂亮,还特别有见识,能帮着皇上出谋划策,对大唐那是真心实意的好。
可杨贵妃心里清楚着呢,这风光的背后,藏着多少危险和挑战。她知道安禄山那家伙在边疆不安分,一直在招兵买马,心里头惦记着造反的事儿。她就趁着跟皇上相处的时候,时不时地提醒皇上,要多留意安禄山的动静。
“陛下,安禄山在边疆的势力越来越大了,咱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啊。”杨贵妃一脸担忧地跟皇上说。
皇上却满不在乎地说:“爱妃,你别瞎操心了。安禄山那是朕的臣子,对朕忠心耿耿的,不会有啥问题的。”
杨贵妃还想再劝劝,可看着皇上那满不在乎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她知道,一时半会儿想让皇上警醒过来,可不容易。但她也没放弃,心里琢磨着,得找个机会,让皇上真正认识到安禄山的威胁。
就这么着,杨贵妃一边在宫里继续崭露头角,一边偷偷地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做准备。她知道,未来的路还长着呢,这宫里的日子,从来就不会太平。但只要她有皇上的信任,有一帮子真心对她的朋友,她就有信心,能在这复杂的宫廷里,稳稳当当地走下去,守护好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