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的营地,风雨依旧肆虐,可杨玉环的声音,却像一道坚韧的丝线,穿透这嘈杂与混乱,直直钻进众人心里。她站在那儿,身姿虽单薄,却透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眼睛里满是对李隆基的深情,还有对往昔岁月的眷恋。
“陛下……”杨玉环轻声唤道,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还记得咱们初次相遇的那个春日吗?御花园里,百花争艳,您一袭华服,意气风发地站在那亭台楼阁间。臣妾不小心迷了路,正慌乱间,抬眼就望见了您。那一瞬间,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周围的繁花似锦都成了陪衬,臣妾的眼里,就只剩下您温暖的笑容。”
李隆基站在一旁,听着她的话,那些美好的回忆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记得那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杨玉环就像一只误入仙境的小鹿,眼神中透着懵懂与慌张,却又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爱妃,朕当然记得,那也是朕这辈子最难忘的日子之一。”李隆基的声音有些沙哑,眼中满是温柔与不舍。
杨玉环微微颔首,继续说道:“后来,陛下对臣妾宠爱有加,带臣妾游遍了宫中的每一处角落。夏日,咱们在太液池畔,看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您亲手为臣妾摘下那娇艳的荷花,插在臣妾的发间;秋日,咱们一起登高望远,赏那满山的红叶,您为臣妾吟诗作画,倾诉着对大唐江山的抱负和对臣妾的深情;冬日,雪花纷飞,咱们在暖阁里,围着火炉,煮酒烹茶,谈古论今。那些日子,是臣妾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士兵们静静地听着,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在杨玉环的回忆中渐渐缓和。一些士兵的眼神里,开始浮现出一丝动容,他们想起了自己在家乡的亲人,想起了曾经太平日子里的点点滴滴。
“贵妃娘娘,我们也知道您和陛下感情深厚。”一个年轻的士兵忍不住开口说道,“可如今大唐局势如此艰难,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实在是……”他的声音有些哽咽,说不下去了。
杨玉环看着他,眼中满是理解与同情:“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大唐,为了百姓。这些日子,我虽然身在深宫,却也听闻了外面的种种苦难。每听到那些消息,我和陛下都痛心疾首。陛下日夜操劳,就是为了能早日平定叛乱,让百姓重回安宁。”
“哼,说得好听!”那个满脸横肉的士兵却依旧满脸不屑,“你们在宫里花天酒地的时候,可曾想过百姓的死活?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
“这位兄弟,你先听我把话说完。”杨玉环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对大唐的江山社稷,对天下百姓,那是一片赤诚之心。这些年,他推行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只是被一些奸臣从中作梗,才导致如今的局面。但陛下从未放弃,一直在努力。”
说着,杨玉环又将目光转向李隆基:“陛下,您还记得咱们一起去民间微服私访的那次吗?看到百姓们生活困苦,您当场就落泪了。回宫后,您立刻下令减免赋税,开仓放粮,还严惩了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
李隆基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坚定:“朕当然记得,百姓乃我大唐之根本,朕身为天子,定当为百姓谋福祉。这些年,是朕做得不够好,让百姓受苦了。”
“陛下,您已经做得够多了。”杨玉环说道,“只是这一路艰难险阻,总会有波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她又看向士兵们:“各位将士,你们都是大唐的英雄,是陛下最信任的人。如今大唐正值危难之际,正需要你们的支持。我们不能自乱阵脚,要团结一心,共同对抗叛军。”
士兵们听着杨玉环的话,心中的怨恨和愤怒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他们想起了曾经那个繁荣昌盛的大唐,想起了自己当初参军时的誓言,心中不禁有些动摇。
“贵妃娘娘,您说的这些,我们都明白。”一个老兵站出来说道,“可我们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杨国忠那奸臣,把大唐搞得乌烟瘴气,我们的兄弟们在前线拼命,他却在后方享乐。我们怎么能不恨?”
“我理解你们的恨。”杨玉环说道,“杨国忠犯下的罪行,他自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但请你们不要因为对他的恨,而迁怒于我。我真的从未参与过朝政,也从未有过任何危害大唐的想法。”
“那可说不定!”那个满脸横肉的士兵还是不肯罢休,“你和杨国忠是亲兄妹,他干的那些坏事,你能一点都不知道?”
“我与杨国忠虽是兄妹,但我们的志向和行事风格截然不同。”杨玉环说道,“我一心只想着陛下和大唐的安宁,而他却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双眼。我也曾多次劝诫他,要他一心为国,可他却不听。”
士兵们听了杨玉环的话,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些人的态度已经明显软化,他们看着杨玉环,眼中的怀疑和敌意渐渐减少;但还有一些人,依旧满脸怀疑,不肯轻易相信。
“贵妃娘娘,就算您说的是真的,可现在大唐的局势如此危急,我们该怎么办?”一个士兵问道。
杨玉环看着他,眼神中透着坚定:“我们要相信陛下,他一定会带领我们走出困境。陛下已经承诺会对过去的种种问题进行反思和整改,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大唐一定能重振雄风。”
李隆基站出来,大声说道:“各位将士,朕在此向你们保证,今后一定会更加勤勉治国,整顿朝纲,让大唐重新恢复往日的繁荣。也希望你们能相信朕,相信贵妃,我们一起为了大唐的未来而努力。”
士兵们看着李隆基和杨玉环,心中的矛盾愈发激烈。他们一方面被杨玉环的深情回忆和李隆基的承诺所打动,另一方面又难以轻易放下心中的怨恨和疑虑。场面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僵持,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答案,等待着一个能打破这僵局的契机。而此时的马嵬坡,风雨依旧未停,仿佛也在为这艰难的抉择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