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宫殿内,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光洁的地面上。杨玉环端坐在案几前,面前堆满了来自各地的奏报。她神情专注,目光在一份份奏报上扫过,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如今,各项改善民生的政策已初见成效,百姓生活得到了显着改善,可她并没有丝毫的满足与懈怠,反而越发坚定了继续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
“来人啊。” 杨玉环轻声唤道。
一位宫女匆匆走进来,恭敬地行了一礼:“娘娘,有何吩咐?”
“传本宫的话,让负责税赋改革的官员明日进宫,本宫要详细了解改革后的最新情况。” 杨玉环说道。
“是,娘娘。” 宫女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第二日,负责税赋改革的官员们齐聚宫殿。为首的官员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娘娘,自税赋改革推行以来,各地百姓的负担明显减轻,民心大悦。只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杨玉环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有些地方的官员,在执行土地等级评定时,存在一些偏差。部分肥沃土地被评定为较低等级,而一些贫瘠土地却被评定过高。这导致税赋征收未能完全达到公平合理的预期。” 官员小心翼翼地说道。
杨玉环听后,脸色微微一变:“此事关乎税赋改革的核心,怎能如此马虎?立刻派人重新核查,务必做到公正公平。对于那些故意弄虚作假的官员,严惩不贷!”
“是,娘娘。我们一定尽快处理。” 官员连忙应道。
接着,另一位官员说道:“娘娘,还有个问题。在商业税的征收上,一些小商贩反映,虽然总体税赋降低了,但征收时间过于集中,导致他们在资金周转上出现困难。”
杨玉环沉思片刻,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可以调整征收时间,将其分散开来,让小商贩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税款,确保他们的生意不受太大影响。”
官员们纷纷点头,将杨玉环的指示一一记下。
处理完税赋改革的问题后,杨玉环又将目光转向了水利设施的维护。她深知,水利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水利设施的维护工作进展如何?” 杨玉环问道。
一位负责水利的官员上前汇报:“娘娘,目前各地的水利设施都在正常运行。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偏远地区的水利设施出现了新的损坏。由于当地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和足够的资金,维修工作进展缓慢。”
杨玉环皱了皱眉头:“这可不行。水利设施关乎百姓的生计,绝不能掉以轻心。朝廷可以拨出专项维修资金,同时组织一批专业的维修队伍,前往偏远地区,帮助当地及时修复损坏的水利设施。另外,要加强对当地百姓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水利设施维护知识,以便日后能够自行进行简单的维护。”
“娘娘圣明,我们这就去办。” 官员们领命而去。
在关注农业和商业的同时,杨玉环也没有忘记工坊的发展。她深知,工坊不仅为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更是推动大唐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一日,杨玉环来到了长安城内的一家纺织工坊。工坊内,机杼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看到杨玉环进来,工坊负责人连忙上前迎接。
“娘娘大驾光临,工坊蓬荜生辉。” 负责人恭敬地说道。
杨玉环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本宫今日来,是想看看工坊的生产情况。”
她在工坊内四处走动,仔细观察着工人们的操作流程和生产设备。“这新设备的使用情况如何?工人们都熟练掌握了吗?” 杨玉环问道。
负责人回答道:“娘娘,新设备总体运行良好,工人们也基本掌握了操作方法。只是,随着订单的增加,我们发现生产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而且,原材料的供应有时也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杨玉环听后,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关于生产效率的问题,可以组织工人们进行技术交流和竞赛,鼓励大家创新操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原材料供应短缺的问题,朝廷可以出面协调,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充足供应。”
从纺织工坊出来后,杨玉环又来到了一家陶瓷工坊。在陶瓷工坊里,她看到了精美的陶瓷制品,也了解到了工坊在产品销售方面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陶瓷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还不错,但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遇到了一些困难。” 工坊负责人说道,“海外的一些国家,对我们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喜好和需求,我们现有的产品款式和设计,不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杨玉环点了点头:“这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可以选派一些工匠和设计师,到海外去考察,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文化特色,回来后根据这些信息,设计出更符合海外市场的产品。同时,要加强与海外商人的沟通与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回到宫殿后,杨玉环依然在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推动各项民生政策的完善。她深知,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玉环不断地深入民间,亲自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她乔装打扮,来到集市上,与卖菜的农民、卖布的商贩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她还走进农户家中,查看他们的生活环境,询问他们对各项政策的看法。
“大娘,您觉得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吧?” 杨玉环微笑着问一位卖菜的大娘。
大娘连忙点头:“好太多了,姑娘。自从税赋减轻,水利设施修好了,我们家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就是有时候,这菜卖不完,烂了怪可惜的。”
杨玉环听后,心中一动。她想,或许可以建立一些农产品保鲜和储存的设施,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通过这些实地考察,杨玉环发现了许多在奏报中未曾提及的问题。她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与大臣们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在一次朝堂会议上,杨玉环将自己在民间发现的问题提了出来:“诸位大人,本宫近日深入民间,发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农产品的保鲜和储存问题,许多农民因为缺乏相应的设施,导致农产品滞销和浪费。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位大臣思考片刻后说道:“娘娘,我们可以在各地修建一些大型的粮仓和冷库,用于储存农产品。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兴办一些小型的保鲜和储存设施,为农民提供服务。”
杨玉环点了点头:“此计可行。但要注意,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玉环持续关注着各项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唐的民生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然而,杨玉环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问题等待着她。但她毫不畏惧,因为她心中始终装着大唐的百姓,始终坚定着为百姓谋福祉的信念。她将继续前行,为实现大唐百姓永远幸福安康的生活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