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生,你什么时候改行卖菜,怎么不继续抄书了?”
一个身穿锦缎的男子,正趾高气扬冲一摊位男子冷哼。
“这卖菜能挣几个钱?”
说罢,嫌弃的对着水灵灵的菜就是一脚,青菜瞬间横七竖八的被踢出老远去。
附近的菜农警惕的望着这公子哥,害怕对方把自己的也踢了。
被踢也只能自认倒霉,根本不会给丁点赔偿。
“小爷我每天的花销都要一两银子,你就是卖上一个月也赚不来,还想着要跟我赵家斗。”
男子赤裸裸的挑衅,试图激起对方的怒火。
“少爷,小的跟县城所有书肆的老板都打过招呼,要好好关照尤廷东。”
小厮讨好的说。
“谁让你这么做的?没有书抄,尤生还怎么吃饭?”
锦缎男子一副虚伪的关心口吻,“真是不懂事”。
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把原本上前来买菜的人,都惊走了。
可书生气浓厚的摊主,仍一副事不关己的淡漠神情,仿佛糟蹋的不是他的菜。
也许觉得这样甚是无聊,又阴阳了会儿,少年带着小厮才离开。
从牙行出来,准备去书肆的李小苗,正好看到这出仗势欺人的戏码。
忍不住好奇,跟书肆老板打听道:“胡老板,你可知尤廷东这人?”
李小苗是常客,每次借书,都要登记,胡老板也自是知道她乡主的身份。
他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这个尤廷东,他之前是县学的学生,以前常在我这里抄书,他主要抄的是《春秋》。”
“那他怎么不去考科举?”
“就坏在这考试上,这尤廷东也不知道怎么得罪了赵家的少爷,其中有一个传闻,说赵家看上他的才学,想把本家姑娘许配给他,可被他婉拒了,如此便把赵家得罪了。”
“在他县学结业考试时,被冤枉夹带小抄,就影响了毕业。”
这事无疑搞臭了他的名声,也断送了他的科考前途。
“那县学山长就没仔细调查一番?”
“我估计,山长肯定有把柄捏在赵家手里。这尤廷东才华了得,很有可能拿个进士,听说也有先生要保他,可是人没保住,这先生也被排挤出了县学。”
“你说的赵家,可是开银楼的赵家?”
“没错。”
“能不能给我看看他抄的书?”
胡老板拿了一本《春秋》递给她,字迹隽秀,笔调流畅,大气不俗。
“好字!”
“是啊,就是可惜了。咱们这样的小户商贩,哪里敢再用他,这不是明目张胆的跟赵家作对?”
“某今天若是用他抄书,不到明日店铺都能给我关了,全家老小都要跟着喝西北风。”
李小苗点点头,并不因为胡老板畏惧强权而看低他。
“安和乡主,您和我们不同,你是皇上亲封的乡主,有官身,您出面保一保,还是可以的。”
“保他我有什么好处?”
“这尤廷东是个读书人,那可以用的地方多着了。比如做账房,做先生什么的。”
李小苗眼睛一亮:“胡老板所言有理,那尤廷东家里地址你有吧?”
“你等着。”
李小苗很快的选了最热门的话本子,又赶去早市,希望能在这找到人。
扑了个空,只能照着胡老板给的地址找去。
“咳咳!咳咳!”
屋子里传来妇人的咳嗽声。
“请问这里是尤廷东家吗?”
“我就是,不知您是哪位?”
“我是李大路,小刘村人。经胡老板介绍来此,手里有抄书的活想找你,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
尤廷东的眼眸暗了暗,“还是算了,尤某得罪了县城的大人物,若是我存有私心接下,恐怕会连累兄台。”
李小苗闻言,便试探出这尤廷东人品贵重,这最后的顾虑一被打消,遂下车亲自与他商议。
“既然敢来找你,自是不会怕的。”
“原来是安和乡主。”
“我想聘你为私塾先生,需长住小刘村,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学生自是愿意。”
“吃住全包,每月三两银子,年节都有节礼,每年两身衣服。”
李小苗够良心,这待遇比县学的先生都好。
尤廷东家里为给娘亲看病,除了留下的这间茅草房,早就不剩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小心的把书搬上车,其他东西随便一卷,扶着其母上车。
“路上还请乡主关照娘亲一二。”
“好说好说。”
他自己则是随着李大路坐在车辕,以示男女有别。
二房的新房比之猪舍,建起来要快的多,建好已有几日。
李大飞陆续用竹子编制了不少物什,比如李小苗的衣柜、鞋柜、竹椅、衣篓等,全都搬进了新房。
新房是二进的院子,李小苗把两人安排到内院两个相邻的屋子。
屋子里的家具基本都备齐,可以任意取用,母子俩直接拎包入住即可。
李德厚也看到了陌生的尤廷东,“小苗,你就这样把陌生人接到家里住?”
“村长爷爷,这是书肆的胡老板,给我介绍的私塾教书先生,尤廷东。”
然后她把对方简单的跟李德厚介绍了一下。
“带他回咱们村,不会招来麻烦吧?”
“这里是咱们的地盘,还能怕了别人去?”
李德厚听着也觉得有理,再怎么说,对方还是会忌惮李小苗这个乡主的。
既然是教孩子们识字,那自己就没什么好说的,小刘村也有私塾的骄傲感,让他这个村长与有荣焉。
“娘,这是地契,你收好。”
在县衙登记时,李小苗用的是张氏的名字。这近千两的田,张氏是不会舍得把这么多东西都归给大儿子李大飞的。
等下次再买田写上他的名字就是。
张氏宝贝的放在怀里,自己成了地主老财,她有种梦幻般的不真实感。
“不知道这些田里庄稼都怎么样,改天还得特意去看看。”
“嗯,到时带上大哥。”
“这么多的田,家里根本忙不过来。”
没地的时候想要有地,如今地一多,又愁没人侍弄。
“不急,这两天再招几名长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