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子一看,字迹工整,笔法稚嫩,跟隽秀沾不上边,但其中亦有独属于他的风骨。
假以时日,勤加苦练,笔法娴熟,定会有所成。
就这样,李小宝毫无悬念的入学。这对于他二堂兄李大贵来说,他在学堂的“好日子”也结束了,只是本人却没有这方面的觉悟。
当李小宝小大人似的斜挎着布包,走进学堂时,惹来同窗纷纷议论。
“个子好小,该是我们班年纪最小的吧。”
“肯定了,咱班最小的王明现在都7岁了。”
“哎,听说还是你们小刘村的。”同桌用手肘去推玩得不亦乐乎的李大贵。
李大贵一抬头,“怎么是他?”
同桌一听还真是熟人,就来了兴致。谁料李大贵又继续低头跟他的宝剑去玩了。
同桌见他不搭理自己,撇撇嘴,天天就知道玩,在家里玩多好。这种荒废学业,态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行为,不仅先生不喜,就是同窗们也不愿意多有接触。
刚好沈夫子就把李小宝,安排坐在王明的左边。站在门外的李小苗见状,就去扯张氏的衣服,示意她离开。
张氏用衣袖擦了擦眼泪,李小苗内心吐槽:这还不至于吧,李小宝是去读书,晚上回家就见着了,又不是出嫁。
“小苗,你说娘会不会太狠心,这么小就把小宝丢学堂里?他还不到六岁。”
她真想直接说出来:“六岁在她们那个社会,上学都晚了,她们那里四岁就开始上学前班了。”甚至更早的,提前一年上托儿所。
她还挂念着二哥给她才带回来的话本子呢:“娘,二哥还在等我们去县城送货呢。”
“对对,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母子三人如往常一般的进了城,就见城门张贴公告的地方,挤满了人。
李小苗一看时间还早:“二哥,你下去看看。”
李大路停好牛车,李小苗趁机给老黄牛喂了把黄豆。他也不往人群里挤,只是跟周围的询问。
没一会儿李大路急火火的跑回来,“县令大人发劳役令了,听说要挖河。”
张氏脸一白,她怎么把这事给忘了。没分家前,老李家都是李满田服劳役。如今从老李家分出来,当家的又躺在床上,李大飞也才14岁,这劳役怎么办?
“二哥,听说这劳役可以用银子代偿?”
“可以的,只是村里很少有人会舍得这样做。”
李小苗点点头,这价格可不便宜,少说得要一两银子。
张氏闻言,脸色就没有之前那么难看。她怎么没想到?
或许是惯性思维,之前家里穷,李满田还能干。如今没人能出劳役,就没有往银子方面考虑。
“这不就得了,咱家交银子。”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她虽然没亲眼见过服劳役,可她知道,就是正值年富力强的壮汉,听到“劳役”,也会忍不住腿打哆嗦。一场劳役下来,好好的人都会被剥一层皮。
“等回村,你就把这个消息告诉李叔。”就是他们的村长李德厚。
县令有权利,每年在他的治下发劳役令,包括他们的小刘村。征集劳役这事,离不开下面里正和村长的运作。
果然,一听到这个事,吃过晚饭,李德厚就把村里人召集起来开会。
李德厚抽着旱烟,蹲在地上。好在他们村都已经耕作完,劳役不与之冲突。
下午杨里正应县令的吩咐去了趟县城,回来就找了他们几个村长说话,把此次役令的精神传达给他们。
今次征调劳役,针对的是周水村,隶属安和县。“周水”见字明其义,就是水多。这个村庄地势低洼,上次全县范围内下的那场大雨,雨量充沛,雨水积聚,迟迟排不出去,所以导致大量农田如今还泡在水里。
这次役令,主要目的横穿周水村,由西向东挖一条大河,让田里的水尽快排出,争取让村民早点把田种上。
这是令朱县令最头疼的事,影响他政绩事小,搞不好会使周水村的人无地可种,无粮可食,成为流民。
其实就周水村来说,这个役令早就该发了,田地泡在水里,时间越久,对地力的影响越大。
可那时正是农忙,总不能因为此事耽误了各村的农时。只能先把周水村的村民安置好,有的人家房子进水严重无法继续居住,只能往附近山上高地搬迁。
安置的事一落实,大部分农耕结束,所以这役令就来了。
役令来了,大房的烦恼也来了。开过会回到家的李德权又摸起来旱烟。“孩他爹,你说以往都是他二叔出劳役,现今二房分出去了,谁去顶这个缺?”
高氏的声音从屋子里传来,李德权也正在想这个问题。李满福没说话,上次挑麦子肩膀上落下的伤,如今才长出新皮。
劳役可比挑麦子苦多了,需得人一直站在水里挖泥,就是搬大石块的活,许多人都抢着干。
“你这身子才养起来,俺可不允许你去。”高氏高声满口回绝,谁家的男人谁心疼,仿佛不是在跟自己男人表态度,而是跟公爹。
“老大不去,难道让老三去?”孙老太嘟囔着回怼,她今天很安静,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对劳役也是畏惧的。
李德权这次却是赞同老板的说法,李满钱从小娇惯,一下子能受得了服役的苦?往严重的说,万一他甩手不干,逃役,那他们老李家就出了名了。
所以今次只能李满福出劳役了。
仿佛知道自己在做无用的抵抗,李满福望着栓在棚子里的驴,喃喃自语:“要是我不冲动就好了。”
自己执意买驴,家里的积蓄也见底了。如今就算想交银子,他们大房也拿不出这笔钱来。
李大贵放学回来,还在稀罕驴子的时候,也高兴的去拿草喂驴。“今儿怎么这么早回?”
“爹还不知道吧,李小宝也去我们私塾了,我是坐牛车跟着回来的。”
这确实出乎他的意料,看来二房这是不差钱了,都能自己供娃娃念书了。
这段时间李小宝念书,他耳朵听的真真的,当然比他大儿子还是差远了。
再看面前的傻儿子,这个不上进的崽子,拿着家里的血汗钱不当钱,天天就是混日子。
于是李大贵喜提一次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