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人知道祖天师那三年去了哪,但是他却在那三年研究出了一套绝天绝地,能够困龙锁龙的阵法,名为阴阳五行八卦绝龙阵。”
齐铁嘴等人听完陈玄的讲述,不由满脸惊讶。
“祖天师竟然还有这般玄奇的经历,陈先生,你的意思莫非是这四座陪葬墓,便是这套阵法?”
“没错。”
陈玄点点头,目光投向远处被锁在空中的龙尸。
“杨筠松曾经说过,惊龙厥的阴阳失衡,才会让命格至阴的妻子陪葬于此。而有至阴就有至阳!如果我没猜错,张会长此前发现的另外两座墓,一座应该是男子墓,墓中有八卦相关的阵法。”
听到这话,张启山点点头,沉声解释道:“的确如此!”
“1号陪葬墓就是一具男尸,墓中的壁画,有八卦图案,并且墓后面还有一道密室,也是就是2号陪葬墓。”
齐铁嘴恍然大悟,惊讶道:“这么说来,两座墓都是墓中墓,一个至阳包含八卦,另一个至阴,包含了五行。两座墓中墓,维持了惊龙厥的阴阳平衡!”
说到这,齐铁嘴不由暗暗咋舌。
也不知道杨筠松口中的惊龙厥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够布置如此复杂的阵法,还有这巨大的龙尸来陪葬。
陈玄点点头,道:“不管怎么说,还是先去那座矮山下面,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矮山距离这片空间的出入口,约莫有二三十公里的距离。
说不上长,但也不算短。
张启山思索片刻,打算让吴小狗留下,看着这片空间的出口。
虽然现在出口完好,但保不齐会发生什么变化。
吴小狗留下,可以在事情有变的时候,直接点燃狼烟,让众人退回去。
其次就是,这片龙墓太过神秘,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危险存在。
张启山也不想吴家现在唯一的吴小狗,白白葬送在此地,因此一路来对吴小狗都颇为照顾。
吴小狗心里不太乐意,也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真正的龙。
但他也知道,总要有人留下来看着后路,只能勉强答应下来。
随后大部队继续向前,朝着这片空间的中央地带赶去。
这片空间似乎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头顶是一片虚无,脚下则是寸草不生的荒芜。
甚至周围的四座高山,包括龙尸底下的矮山,都是光秃秃的一片,山体也呈现灰黑色。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片灰败的空间,死气沉沉,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气。
九门家主一行人,包括陈玄和白止,静静走在崎岖的山道间。
虽然看着那龙尸和矮山距离不远,可望山跑死马。
他们一行人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却仍有一大半的路程。
齐铁嘴有些撑不住,弯下腰揉了揉酸胀的大腿。
“哎,这也太远了。不知道还有多少路程。”
话音未落,一旁的霍三娘忽然喊道:“你们快来看,这里有墓碑!”
听到这话,众人急忙看向霍三娘,顺着她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只见前方百米外有一处山谷,谷内还真竖起了一块接着一块的墓碑。
放眼望去,几乎是密密麻麻,遍布这两公里长的山谷地带。
“走,过去看看!”
张启山一马当先,动身赶往了山谷。
众人来到山谷里面,这才发现这些墓堆很简陋,没有棺椁,只有黑色的石头堆成的坟墓。
而在坟堆前面,则是立着黑石雕刻的墓主人的名字。
“刘庄,太原人氏,建武二年生,卒于建武二十四年!”
“赵寐,楚州人士,建武元年生,卒于建武二十四年!”
“林臣,睢阳人士,元始三年生,卒于……”
这一个个墓碑虽然简陋,但也记载清楚了墓主人的生卒年和籍贯。
按照这些生卒年推断,这些墓主来自五湖四海,但基本上都是死于建武二十四年。
建武这个年号,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从公元25年,一直到公元56年刘秀驾崩,共有三十二年。
看到这,陈玄心中一动,在心里暗道:“莫非当年张道陵锁的龙,就是矮山上空的那条?”
这么一来倒是合理了,这里的阴阳五行八卦绝龙阵,并不是唐朝的杨筠松布置,而是张道陵为了锁拿这条飞龙而设。
只不过,当年为了抓这条飞龙,张道陵麾下损失惨重,这件事也成了他最悲痛的回忆,不愿提及。
到了唐朝年间,杨筠松应该是无意间或者从其他地方得知了这片空间,以及空间里面的龙尸,才会将墓址选在此处。
当然……
这些都是陈玄的猜测,具体情况如何,恐怕也只有找到更多的线索才能知晓。
另一边。
齐铁嘴看着山谷中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的墓碑,只觉得头皮有些发麻。
“陈先生,佛爷,这里的墓也太多了,怕是不下两三万座了!”
张启山没有说话,只是蹲下身子,观察着墓碑上的字迹。
过了好一会儿后,他这才确定道:“这里葬着的,应该就是古代的军队。如果我没有猜错,这条龙尸,就是当初古人抓住的。只是不知道出了什么缘故,虽然抓住了龙,却没有带出去,反而留在这片空间。”
听到张启山的话,众人不由在心中感叹。
如果换在现在,可以有火枪大炮,那面对龙凤这样的神话生物,军队也有一战之力。
但古代可不一样,那可是真的需要用人命来填的。
也不知道当初这支军队,到底付出了多少代价,才困住这条龙,又是为什么要来屠龙。
一行人走在墓林当中,脚步也放慢了许多。
不过,走了约莫一公里后,二月红忽然轻咦一声道:“不对,哪里有一块墓碑不一样!”
听到二月红的话,众人纷纷转头看过去。
只见在一众坟茔当中,的确有一座石头坟墓,明显和其他的不一样。
那座坟墓的墓碑前,居然摆着贡品!
齐铁嘴吃了一惊,连忙走了过去。
众人跟在后面,来到这座墓碑前。
只见墓碑上写着:“杨亚夫,长安人士,生于建武三年,卒于永平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