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见状立马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快喊御医!陛下晕倒了,快来人啊!”
“快去把甄权,叫来,快去!”
李承乾见状,心中大笑,哈哈,李世民不会被自己气死了吧?玛德,今天可真解气。
畅快之时,他敏锐的发现簇拥着他往外走的外戚们神色各异,特别是不远处的长孙无忌,脸上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他虽然斗不过李世民,但两世为人也心思通透,当即明白这些人所想,如果李世民被气死了,现在还是太子的他,无疑最有机会登上皇位。
不过他不相信这位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这么容易就被自己气死,自己还是难逃死路。
罢了,瘾也过了,死就死吧,一会等没人了赶紧自尽完事。
毕竟李世民这家伙可是记仇的很,一会醒了说不上怎么折磨自己。
乱想间,已经出了太极殿,一时间簇拥着他的一众大臣都有点左右为难。
给李承乾关起来?他们可没这个权利,但放他走?要真撞死在太庙,他们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此时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殿内的长孙无忌,他是当朝司徒,位列三公,同时还是皇亲国戚,李承乾的舅舅,现在只有他有资格拿主意。
李承乾看着众人表现,心里明镜一样,这群傻缺,还指望长孙无忌呢?这家伙可精的不行,一定不会在这个时候拿主意。
事实果然如此,长孙无忌别过头去,根本不看殿外,而是和殿内大臣一起七嘴八舌的喊着叫御医。
此时殿内殿外的大臣分布也十分有意思,外面是以中书令褚遂良、吏部侍郎高季辅为首受过长孙无忌提携的官员,其中是一个武将没有。
里面则除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几个秦王府出来文官外,全是武将。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就是李世民一直是把军权牢牢抓在手中,其实这也能理解,毕竟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肯定要避免后人这样。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自宫门口疾步跑来,同时口中大喊:“战报!战报!八百里加急战报!”
同时太医院众人也赶到,太极殿内,众人立刻闪出一条路,这些人七手八脚的将李世民抬入后殿。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干重臣,也全部走出殿,接过士兵手中战报。
此时众人面面相觑,虽是军情紧急,但八百里加急战报,除皇帝外,别人是没有资格看,现在李世民昏厥,也只能等人醒再说了。
过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太医院首领甄权从后殿走出,一众大臣见状立马围了上去。
“怎么样?陛下如何了?”
“陛下,什么时候能醒?”
“陛下是不是已经醒了?”
面对众人的七嘴八舌,甄权压了压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
“陛下并无大碍,只是怒急攻心而已,我刚已施了针,一会我开个方子,按方服药,少则十天,多则半个月,陛下便能醒过来了。”
此时长孙无忌皱眉道:“需要这么久?就不能让陛下快点醒过来吗?”
“不能!”甄权回答的斩钉截铁。
群臣听到这回答,立刻陷入一片嘈杂。
房玄龄指着长孙无忌手中战报说到:“陛下暂时醒不过来,这战报可如何处理?”
“是啊,军情如火,也不知到底是什么事?”
殿外还被一群人簇拥着的李承乾见状心中冷笑一声。
这群家伙都是百年难出一个的人精,会猜不出战报内容?
之所以如此,说白了,就是谁也不能担擅启八百里加急的责任而已。
这时魏征站了出来,有些欲言又止。
冷眼旁观的李承乾见状,明白他这是要说话了,因为这人向来以果断敢直言着称。
果然他踌躇了一会说到:“诸位大人,军情紧急,如火燃眉,不若我等共览战报,若他日陛下追究,吾等当同心协力,共担此责,如何?”
这些官员能协助李世民铸造贞观之治的盛世,就算某些时候心里有些小九九,但绝不是酒囊饭袋,知道孰轻孰重。
当即都点头道。
“紧急之时,自当权宜行事。”
“没错,如将来陛下追究,愿和大人共担。”
见众人没有异议,一直没开口的长孙无忌说到:“诸位都为社稷尽心于此,不顾个人得失,本官也自当如此。”
说着将手中文书火印揭开后,长孙无忌先看了一遍,而后又交给几位重臣轮番查阅。
看完后,所有人神色各异,皱眉的,咧嘴的,还有面色如常的。
李承乾此时有些不耐烦,这些人是真麻烦啊,这不耽误自己去死吗?
都装什么呢,这战报,我都能猜到是什么,你们会提前没有打算?
现在是贞观十六年年初,按照历史这几年唐朝只有一场大战,就是跟薛延陀打的偌真水之战。
着薛延陀是铁勒部的一支,原为东突厥的附属,李世民为牵制东突厥,曾支持薛延陀,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
这场战争的起因,则是贞观十五年初,薛延陀向唐朝求亲,但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薛延陀便怀恨在心,最终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其实什么拒绝和亲就是个借口,主要就是薛延陀日益壮大,觉得最行了,想跟唐朝掰掰手腕。
李世民作为历史上数的上的明君,那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主,肯定早做好准备了,弄不好中书省都有提前准备好的进军方案。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了一会,最终长孙无忌说到:“薛延陀首领夷男派其子大度设率数十万兵马犯境,如我们不早作决断,怕是容易陷入被动。”
房玄龄皱着眉跟着说道:“如今东北有高句丽随时策马南下,西南有吐蕃虎视眈眈,如果北方边境不稳,恐怕会引发连锁反应。”
长孙无忌点头表示同意:‘诸位议一议把?’
众臣闻言,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肯说话,基本上都一个心思,这都是早就拟定的事了,还议个p。
过了良久,还是没人当出头鸟。
一直旁听的武将中,有些坐不住了,其中一个肤色黝黑,身形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大汉出言道:“你们这帮人,是真麻烦啊,这事不早就议定了?直接下旨就完了呗。”
他说完后,众官员一个个依旧眼观鼻,鼻观口,沉默不语。
这大汉见状直接急了:“你们不就是怕没有陛下同意,怕下旨发兵将来被怪...。”他话没说完,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程知节拉了一把。
“咬金,你拉我干什么,我还没说完呢。”说着就要继续说话。
程知节却死命往后拽了他一把:“敬德,别说了,军国大事自有各位大人决断,你个大字不是一箩筐的人,跟着插什么嘴。”
尉迟敬德话虽然没说完,但也算将窗户纸捅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