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朝会,气氛凝重而热烈。晨光穿过雕花窗棂,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洒下一片片光影。大殿中香烟袅袅,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胡亥身着绣满金线的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巍峨的龙椅之上,他的目光威严而深邃,从群臣的脸上一一扫过,神情若有所思。
这段时间,大秦因蒸汽机车的诞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漫长的运输路途,如今被大大缩短,商贾往来频繁,物资流通顺畅无阻。百姓出行也变得轻松便捷,城市与乡镇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农业借助新工具实现了增产增收,手工业也在技术改良下蓬勃发展。然而,胡亥的雄心壮志远不止于此,他的目光望向了更辽阔的远方,心中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他渴望寻找到一种全新的力量,让大秦的强盛迈向新的高度,是时候发动工业革命了,早晚都要马踏倭国赏樱花。
朝会结束,大臣们有序地鱼贯而出,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胡亥却轻轻抬手,唤道:“墨渊,你且留下。”墨渊身形矫健,听到传唤后,迅速转身,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走到御前,单膝跪地,身姿笔挺如松。在蒸汽机车的研发历程中,墨渊凭借果敢的行动和灵活的头脑,成为胡亥最为器重的革新干将。
胡亥凝视着墨渊,眼中满是信任与期待,语重心长地说道:“墨渊,蒸汽机车让大秦迈出了一大步,但朕坚信,茫茫天地间,定还有更为强大的能量,等待着我大秦子民去发现、去驾驭。朕听闻,在遥远的西方,有人对一种名为‘电’的神秘力量有所研究。虽说目前只是零星传闻,但朕直觉其中蕴藏着无限可能。朕命你即刻着手,广招天下奇能异士,组建一支精锐的研究团队,全力探寻‘电’的奥秘。”
墨渊抬头,眼神坚定,声音洪亮有力:“陛下放心,臣定当肝脑涂地,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自那之后,墨渊便踏上了广纳贤才的征程。他穿梭于繁华喧闹的市井街巷,走过宁静清幽的书院学府,四处打听那些对新奇事物怀有钻研精神的人。每到一处,他都详细讲述胡亥的宏伟愿景,以及探索“电”的重要意义。经过一番不懈努力,不久之后,咸阳郊外便矗立起一座专门的研究工坊。工坊里汇聚了铁匠、木匠、学者、术士等各行各业的奇能异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却都怀揣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的热情。工坊内摆满了各种造型奇特、用途各异的器具,玻璃器皿折射出五彩的光芒,金属框架散发着冷峻的光泽,彩色矿石纹理独特,还有密密麻麻的线圈整齐或杂乱地摆放着,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开启的神秘探索之旅。
研究伊始,困难重重,毫无头绪。他们对“电”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些模糊的传闻以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自然现象,比如划破夜空的雷电、衣物摩擦产生的静电火花等。墨渊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日夜坚守在工坊,废寝忘食地进行各种实验。他们将丝绸与玻璃棒反复摩擦,把毛皮和橡胶棒相互揉搓,试图从中产生稳定且可供利用的电流。然而,一次又一次,实验以失败告终。刺鼻的焦味弥漫在工坊内,四溅的火花伴随着器具的破碎声,让人感到沮丧和挫败。但这些挫折并未消磨他们的意志,反而促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实验方案。
尽管胡亥每日被如山的政务缠身,批阅奏章至深夜,但他始终对“电”的研究进展保持着密切关注。每隔几日,他便会在咸阳宫的偏殿召见墨渊,详细询问研究情况。偏殿内,胡亥时而眉头紧锁,在殿内来回踱步沉思,时而灵光一闪,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思路,为研究团队指引方向;时而又温和地鼓励墨渊:“别灰心,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铺垫,只要坚持不懈,定能有所突破。”不仅如此,胡亥还颁下诏书,令各地官员全力搜集与“电”相关的书籍、文献、奇闻轶事,哪怕只是只言片语,都要迅速呈送到咸阳,为研究团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支撑。
这日,胡亥放下手中堆积如山的政务,亲自来到研究工坊,参与到研究讨论之中。工坊内,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又带着几分焦虑。胡亥在工坊中缓缓踱步,观察着各种实验器具,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一根金属丝和一块磁石上。他拿起金属丝,又拿起磁石,脑海中回忆起之前在古籍中看到的一些零散记载,灵感瞬间涌现。他对众人说道:“你们看,雷电常与金属、天空中的磁石般的能量有关,我们是否可以将这金属丝缠绕在磁石上,再想办法让它们产生运动,说不定能引出电来?”
众人听后,眼前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墨渊和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金属丝紧密地缠绕在磁石上,随后,一名年轻力壮的工匠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磁石,快速地转动起来。刹那间,连接在金属丝两端的小磁针微微颤动了一下。“动了!真的动了!”工匠兴奋地大喊起来,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众人迅速围拢过来,眼睛紧紧盯着小磁针和金属丝,确认金属丝中产生了微弱的电流。胡亥看着这一幕,眼中也满是惊喜与兴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胡亥笑着对墨渊说:“这是个了不起的突破,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们要想办法增强这电流,让它稳定且强大,真正为大秦所用。”
在胡亥的激励下,墨渊和团队成员们仿佛被注入了无尽的动力,他们日夜奋战在工坊。工坊内灯火彻夜通明,映照着他们疲惫却又坚定的面庞。他们不断更换金属丝的材质,尝试金、银、铜、铁等各种金属,观察不同材质对电流产生的影响;又试验各种形状的磁石,圆形、方形、菱形,甚至自己打磨特殊形状的磁石,还精确调整转动的速度与角度,记录每一次实验的数据和现象。失败的沮丧与成功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进后,一台较为稳定的发电机诞生了,它能够持续产生强大而稳定的电流。
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如何将这强大的电流合理应用,成为摆在众人面前的一道难题。胡亥再次召集朝中大臣、学者以及墨渊的研究团队,齐聚咸阳宫议政殿,共同商讨对策。一时间,殿内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非凡。
一位大臣率先起身,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利用电流驱动机械,如此一来,我大秦的生产效率必将大幅提升,无论是纺织、冶炼还是其他行业,都能实现飞跃式发展。”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陛下,依臣之见,还能通过电力传输,让动力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就像蒸汽机车连接了大秦的版图,电力也能让大秦的动力无处不在。”
此时,一位来自沿海地区的学者站了起来,恭敬地说:“陛下,臣家乡临海,潮汐涨落的力量巨大,臣斗胆提议,或许可以研究利用潮汐来发电,如此稳定的自然之力,若能为我所用,定能惠及大秦。”
还有一位对天象颇有研究的术士也起身进言:“陛下,风亦蕴含着无尽能量,可制作巨大的风车,利用风力转动来发电,尤其是在空旷多风之地,此方法大有可为。”
胡亥认真倾听着每一个建议,时而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时而提出疑问,深入探讨可行性。经过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决策。
胡亥大力支持将电力应用于工业生产。在咸阳郊外,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高耸的烟囱冒着袅袅青烟,这不仅象征着大秦工业的蓬勃发展,更标志着大秦工业革命的开端。工厂内,电动纺织机飞速运转,梭子在丝线间快速穿梭,织出的丝绸质地更加细腻,花色更加精美,不仅在国内备受欢迎,还远销海外;电动冶炼炉火力更旺,通红的铁水在高温下翻滚得更加热烈,钢铁的冶炼速度大幅加快,为大秦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筑长城、建造宫殿、铺设道路等,提供了充足而优质的材料;电动起重机高高耸立,巨大的机械臂轻松吊起沉重的货物,原本需要众多人力耗费大量时间的装卸工作,如今变得高效快捷,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度。电力驱动的机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工业生产开始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
在能源探索上,胡亥批准在沿海地区开展潮汐发电的研究与建设。墨渊带领团队前往海边,实地考察潮汐规律,设计建造巨大的堤坝和水轮机。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终于成功利用潮汐的涨落驱动水轮机转动,产生稳定的电流,这些电力被输送到沿海的城镇和工厂,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发展。潮汐发电的成功应用,为大秦的工业革命提供了稳定的能源支持,使得沿海地区的工业生产有了更可靠的动力来源。
同时,在北方广袤的平原和山口地区,巨大的风车拔地而起。工匠们精心制作巨大的风叶和坚固的支架,利用风力带动风车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这些风力发电站不仅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还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风力发电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大秦的能源结构,为工业革命的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的工厂和作坊能够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更高效的生产。
在农业方面,胡亥指示墨渊研究电力灌溉。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研究团队成功发明了电动水泵。在干旱的农田旁,农民们满怀期待地启动电动水泵,只见清澈的河水如欢快的银龙,沿着沟渠源源不断地流入干涸的农田。干裂的土地渐渐湿润,农作物在水分的滋养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农民们的脸上绽放出喜悦的笑容。不仅如此,在胡亥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下,研发团队又成功研制出了电动耕地机。以往,耕地需要健壮的耕牛和大量人力协同劳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农民们十分辛苦。如今,电动耕地机只需一人操作,便能轻松翻耕大片土地,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使得耕种效率大幅提高,为农业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也与工业革命的浪潮相呼应,进一步推动了大秦经济的全面发展。
随着电力在大秦工业、农业等各领域的深入应用,整个国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商业更加发达,大秦的商品凭借着高效的生产和精美的品质,在海外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各国的商船纷纷停靠在大秦的港口,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的使者、学者、商人纷至沓来,他们惊叹于大秦先进的技术,虚心学习大秦的文化,同时也带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思想,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大秦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站在咸阳宫的城楼上,胡亥俯瞰着这座繁华的城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上,人们穿着鲜艳的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整齐,生意兴隆。远处,工厂的烟囱冒着青烟,农田里农作物茁壮成长,风力发电站的风车悠然转动,一片生机勃勃。他深知,大秦的工业革命已然拉开序幕,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在他的带领下,大秦必将沿着创新发展的道路,朝着更加繁荣富强的方向大步迈进,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