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海战胜利的余韵还未消散,咸阳城依旧沉浸在一片欢庆之中。胡亥在宫中大摆庆功宴,犒赏参与模拟作战的将士。宫殿内灯火辉煌,明亮的烛火跳跃摇曳,将整个宫殿映照得如同白昼。精美的酒器摆满了桌案,醇厚的酒香四溢飘散,弥漫在宫殿的每一个角落。群臣与将士们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与自豪。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时,一名侍卫神色匆匆,脚步急促地穿过热闹的宴会大厅,小心翼翼地将一封加急密信悄然呈到了胡亥的案前。胡亥原本正与身旁的大臣交谈甚欢,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当他的目光触及到那封密信时,笑容瞬间凝固,一种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
密信是李斯派出的密探从倭国历经千辛万苦传回的。信中详细且精准地描述了倭国舰队近期的种种异动:倭国从国内各地紧急征调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这些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忙碌在战船修缮的工作中,他们在昏暗的工坊里,伴着刺鼻的木屑味和汗臭味,敲击着、打磨着,每一艘战船都被他们精心修缮,力求达到最佳状态。与此同时,倭国还在一处隐秘的海湾秘密训练一批精锐水手,这些水手们在海浪的冲击下,不断磨练着自己的驾驶技巧和战斗能力,他们的呼喊声在海面上回荡,充满了侵略的野心,大有再次进犯大秦沿海之势。
不仅如此,倭国还与周边一些心怀不轨的小势力暗中勾结,他们通过秘密的使者往来,在阴暗的角落里签订着见不得人的协议,试图组建联盟,共同对抗大秦。这些小势力虽然规模不大,但若是联合起来,也会给大秦海防带来不小的麻烦。
胡亥看完密信,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原本明亮的眼眸中此刻满是忧虑与沉思。他深知,模拟作战的胜利只是暂时的鼓舞,真正严峻的挑战即将如暴风雨般来临。
第二天一早,天色微亮,天边才泛起一丝鱼肚白,胡亥便紧急召集众臣于朝堂之上。朝堂的气氛凝重压抑,空气仿佛都变得黏稠起来。巨大的宫殿内,寂静无声,只有大臣们沉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的衣袂飘动声。
胡亥高坐在龙椅之上,神色严肃,将密信内容一字一句地告知众人后,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群臣,声音低沉而有力地问道:“倭国此番来势汹汹,诸位有何良策?”
老将王翦率先迈着沉稳的步伐出列,他身形挺拔,虽已历经岁月沧桑,但眼神中依然透着坚毅与果敢。他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陛下,倭国既然有备而来,我们更应加强沿海防御。在各港口增设炮台,这些炮台要选用坚固的石材建造,安置威力巨大的火炮。同时,安排重兵驻守,每一个士兵都要训练有素,时刻保持警惕,让他们无机可乘。”
赵刚紧接着快步上前,身姿矫健,眼神中闪烁着无畏的光芒,大声说道:“王将军所言极是。但依末将之见,单纯防御过于被动。我们可打造一批特制的侦察船,这些船只要轻巧灵活,船身用坚韧的木材打造,配以先进的风帆和船桨设计,航速极快。挑选最精锐的士兵组成侦察船队,他们要熟悉海战,精通航海技巧,时刻监视倭国舰队动向,一旦发现其有进犯迹象,便主动出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擅长情报工作的李斯,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他微微欠身,不紧不慢地进言:“陛下,我们还需继续深挖倭国内部情报,破坏他们与周边势力的联盟。臣愿加派人手,这些密探要精通倭国语言和风俗,善于伪装。他们乔装成商人,带着精美的货物,混入倭国的集市;或者扮成渔民,在倭国的港口附近出没,深入倭国的大街小巷、港口军营。从内部瓦解他们的阴谋。”
这时,一直沉默的墨渊站了出来,他身着朴素的工匠服饰,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说道:“陛下,臣虽不通军事,但新型钢铁战舰虽已成功,可数量有限。臣愿带领工匠们加快建造速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打造出更多的战舰,增强我军实力。我们将改进炼钢工艺,提高钢材的质量和产量,优化战舰的设计图纸,让每一艘战舰都更加坚固、灵活。”
胡亥听后,微微点头,神色稍缓,说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传令下去,沿海各港口即刻加强防御工事建设,增设炮台,增派兵力;赵刚,你挑选精锐水师,组建侦察船队,密切监视倭国舰队动向;李斯,情报工作至关重要,务必破坏倭国联盟;墨渊,钢铁战舰的建造就全靠你了,朕等着更多的战舰下水。”
众人领命而去,大秦上下再度忙碌起来。沿海港口,士兵们日夜加固城墙,他们喊着整齐的号子,齐心协力地搬运巨石修建炮台。沉重的巨石在他们粗糙的手中缓缓移动,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一门门火炮被安置到位,士兵们仔细地擦拭着炮身,检查着每一个零件,确保火炮能够随时发射。
赵刚则在水师中精心挑选出最精锐的士兵,他亲自考核每一个士兵的航海技能、战斗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士兵组成侦察船队,他们驾驶着轻巧灵活的侦察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悄无声息地穿梭。他们配备了先进的了望设备,时刻关注着海平线的动静,密切监视着倭国舰队的一举一动。
李斯派出的密探也纷纷潜入倭国,他们乔装成商人,带着琳琅满目的货物,混入倭国热闹的集市。他们与倭国的工匠、水手们攀谈,用巧妙的话术和丰厚的贿赂,成功获取了倭国战船的修缮进度。有的密探扮成渔民,在倭国的港口附近出没,观察着倭国舰队的训练情况,打听到了倭国与周边势力联盟的细节。这些情报被迅速通过秘密渠道传回大秦,为朝堂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墨渊则一头扎进了造船厂,他带领工匠们日夜赶工。炉火昼夜不息,熊熊的火焰照亮了夜空,映红了工匠们满是汗水的脸庞。打造战舰所需的钢材堆积如山,墨渊不断优化建造流程,改进工艺。他亲自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吊装设备,这种设备利用了杠杆原理和滑轮装置,大大加快了战舰零部件的组装速度。工匠们在他的带领下,齐心协力,为打造更多的战舰而努力。
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时间悄然流逝。大秦的海防力量在不断增强,而倭国的动向也在被密切监视着,一场大战似乎已经在悄然酝酿,只等那最后的导火索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