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跟贾环都很开心,尤其是薛蟠。
毕竟以前不管是说的多好听,都无法掩盖薛宝钗只是一个妾室的真相。
可今时不同往日,随着赵镇成为太子之后,薛宝钗直接成为了太子侧妃,这是寻常妾室可以比的吗?
而且哪怕是薛蟠这样的人,都清楚的知道赵镇的地位无法撼动。
也就是说赵镇几乎确定了未来皇位,那今后自己的妹妹薛宝钗岂不是宫中宠妃?
这下子再也没人敢说他妹妹只是妾室了。
该说不说薛蟠虽然混蛋,但是对薛宝钗是真的好,甚至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了。
这也算是薛蟠为数不多的优点吧,同时也是赵镇愿意提拔薛蟠的原因。
贾环开心之余倒是想得更多,毕竟与探春乃是一母同胞,实际上贾环的脑子一点都不差,只是以前被王夫人给故意养废了而已。
“我要更加努力,否则的话将来无法给姐姐带去助力。”
贾环知道后宫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虽然赵镇对自己的姐姐极其宠爱,可未来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皇帝这个生物本身就是多变的,因此想要稳固薛宝钗的地位,让其不可撼动,唯有在朝中有靠山。
就像是林黛玉,她是真的不担心自己的地位会出现问题,谁让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乃是当朝户部尚书,未来的丞相呢?
就林如海的身份,可以保证林黛玉在后宫不动如山。
如果换做一般的皇帝,甚至都不敢对林黛玉冷漠。
薛蟠一开始没想到这点,但是通过贾环的指点薛蟠也明悟过来。
薛宝钗的情况比贾探春还差呢,贾探春好歹还是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娘娘。
自己的妹妹薛宝钗还不知道以后在皇宫中到底是什么地位呢。
因此自己要努力,争取混上一官半职,这样的话多少也可以给妹妹增加一些底气。
所以在赵镇都没想到的情况下贾环以及薛蟠居然比之前要更加努力了很多。
果然这人都是需要刺激的,对于如今的两人来说,争取做出成绩给贾探春以及薛宝钗撑腰才是最重要的。
显圣军将领将这件事告诉赵镇的时候,赵镇还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只要肯努力,赵镇必然就会给机会。
须知赵镇的鲜血简直就是神物,分分钟就可以创造出堪比项羽吕布的猛将。
所以只要赵镇愿意,他可以让任何人起飞。
只能说荣国府错过了天大的机缘,若是当初贾母等人狠下心让贾宝玉也进入显圣军,甚至贾宝玉坚持下来的话,那光宗耀祖其实真的不难。
赵镇成为大周太子的消息,极大的振奋了天下百姓。
因为这段时间大周不是叛乱就是被草原入侵,可以说亡国景象已经很明显了。
而每一次危机的时候,都是赵镇横空出世直接力挽狂澜,单单就是这一点就可以让赵镇得到无数百姓的拥戴。
如今百姓们得知,他们大周的战神居然乃是太子,这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不过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就不是好事了。
乾元帝没有后代,本来各国都是等着大周权力更迭的时候,趁着大周内乱获得好处。
毕竟没有后代的乾元帝,他将来不管是选择谁作为自己的继承人,都势必会得罪很多宗室。
因此等到那时候大周必然会陷入内乱,这就是其他国家想看到的。
可谁能想到,赵镇居然是皇太子!
说实话与赵镇交手过的人,此时心中都是绝望的。
他们只能期盼赵镇是一个只会打仗杀人的莽夫,不会治理国家,否则的话他们可无法接受大周出现一个千古一帝。
哪怕是大周出现一个汉武帝,他们其实都不怕。
毕竟大周之前的皇帝可不是文帝与景帝,给汉武帝留下了丰厚的家底,可以让其不计代价的发动对外战争。
天下各国担心的是大周出现一个文治武功都出类拔萃的皇帝。
赵镇的武力值已经让他们心惊胆战,至于这治理国家的能力,他们持有怀疑态度。
他们也不相信,一个人居然可以全能到那般程度,不单单打仗是无敌的,甚至连治理国家都出类拔萃。
天下人的想法赵镇不知道,自从成为东宫太子之后,赵镇发现自己居然忙起来了。
因为乾元帝每天都会将批阅好的奏折送到赵镇这边。
这摆明了就是想提前让赵镇熟悉朝堂政务。
说实话赵镇还是第一次这么忙,因为以前不管是做五军都督府大都督还是后来的天策上将,赵镇都习惯了让手底下的人去办事,自己就做一个甩手掌柜。
可如今不同,治理国家容不得开玩笑,就算是赵镇心中再怎么无奈,还是认认真真的将奏折都看过一遍。
看完之后,赵镇可算是感叹乾元帝每日面临何等的压力了。
这些年大周各地一直都是天灾无数,而大周已经立国百年,按照历史的规律,一个国家立国百年之后,基本上就开始步入皇朝后期了。
若是这时候出现一个中兴之主的话,倒是可以给皇朝续命,再来百年江山。
可如果这一关没挺过去的话,直接分崩离析也是可能的。
红楼原着中的时候虽然没有明说,但各种暗线里面都表示了,红楼时期的皇朝处于末年。
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赵镇的出现,那大周恐怕真的会覆灭了。
不说别的,单单就是水溶带着江南大营造反这件事,就有九成的概率弄死大周皇朝。
哪怕不是灭亡在水溶的手上,那也会因为这场叛乱导致大周被各国趁虚而入。
可以说如今的大周皇朝千疮百孔,赵镇一时之间真的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拯救这座江山。
就在此时贾探春端着一碗鸡汤走了进来。
看着赵镇拿着奏折发呆的样子,贾探春轻声道。
“殿下休息一会儿吧。”
赵镇反应过来,拉过贾探春让其坐在自己的怀中。
“我算是知道为何历代皇帝都短命了,这处理国家大事当真是劳心劳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