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遗憾榜第二名,杜甫。】
诗圣,杜甫!
这个名字可能对前人没什么感觉,但对于百年之后知道诗圣之名的人来说,杜甫能上这榜单,一点都不会觉得意外。
玄之又玄李隆基:“杜甫?名字倒和他的草堂一样朴素,只是不知道,此等诗人究竟经历了什么事情,才会让他写出这些东西来?哎,这么悲惨,一看就是隔壁宋朝,不知道是哪个昏君,朕必须得好好嘲笑嘲笑。”
北狩天子赵佶:“有没有可能,你所说的这个人......”
玄之又玄李隆基:“哦?我所说的这个人怎么了?听你这语气,是不是朕说中你的痛处了?也对,一提起宋朝这种情况下,那肯定是你的靖康之变,你看看,只有你的宋朝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哎,真是为这杜甫感到惋惜啊......”
【杜甫出生于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元年。】
系统在群里突如其来的介绍打断了李隆基的话,同时此时场上的氛围变得无比尴尬,所有人都沉默着看向刚才那个说话的名字。
李隆基尴尬的看着屏幕,没想到自己刚才骂了半天的昏君竟然落到了自己头上,他连忙解释。
玄之又玄李隆基:“这,这不对吧?这今天系统要陷害朕?这中间一定是出了什么差错!对,一定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李隆基,你又凭空污人清白了。”
“小丑居然是你自己。”
“昏君,昏君呐!”
不管李隆基怎么解释,这事便又成了一个笑柄,而在欢快的气氛声中,杜甫的生平展现在群聊当中。
【杜甫年幼时便勤奋好学,在他年轻之时便已经游遍天南地北,二十四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不中,于是他便继续开始游历天下的生活,在这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不可思议的见面之一。】
【当诗仙遇上了诗圣,两人见面便把酒言欢许多时日,也从这段时间开始,杜甫开始崇拜起同时代的这位“明星”李白。】
【结束这段漫游后,杜甫便回到长安开始继续学习,而正是在这段时日中,他发现了长安并非像他所想的那般光鲜亮丽,尤其是百姓的生活,这让杜甫在这段时间里萌生出了歌颂盛世之外的其他诗作。】
【同样在这段时间,杜甫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极度贫困,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历练。】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参加了几次考试都不中,最终朝廷给他安排了一个河西尉的小官,杜甫不愿任此官职,便改为参军,此时的杜甫已经年方四十四,年轻的岁月悄然消逝。】
【杜甫回到家后,由于穷困潦倒,连自己的小儿子竟都饿死,杜甫愤郁不解,将这些年和路过的经历写下了着名的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看到杜甫这首诗中的严厉指责后,群里的气氛变得极度凝重,尤其是不少尚有良知的书生,对这两句话深表赞同。
同时,李隆基的脸色一黑,杜甫这么写,这不就等同于在骂他吗?他治理下的大唐真的有这么差?
玄之又玄李隆基:“朕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长安如此繁华,难道还能发生如此情形?朕不相信,肯定是杜甫夸大其词!”
穿越者王莽:“鸡啊,你别在这里自欺欺人了好不好?这在哪个王朝都是必然的事情,怎么到你口中就不对劲了呢?与其在这里死鸭子嘴硬,不如好好听听杜甫的诗,及时想办法扭转这种情景!”
李隆基默默不语,论怼人能力,他自然是不如王莽,如今也只能继续将视频看下去。
【同年,杜甫刚获得官职,安史之乱于此时爆发,第二年潼关失守,玄宗向西逃窜,没多久唐肃宗继位,他便只身北上,打算投奔新君,谋得一份重要的官职。】
【可不幸的是,杜甫在北上时,被安禄山的叛军发现并抓去了长安,幸运的是,由于杜甫官小且此时尚不出名,叛军对他的看管并不紧,杜甫趁机逃了出来。】
【而同时代的几位已经出名的大诗人可就没这么好运了,所以说,有时候迟出名有迟出名的好处,比如当时的大诗人王维,叛军严加看管,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
系统突然插播的一句话让安史之乱介绍下紧张的气氛松弛了几分,对于杜甫来说,这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贫困潦倒却能逃出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穿越者王莽:“王维哭晕在厕所!”
【杜甫还是成功的等来了郭子仪的大军,并投奔肃宗,他也因此获得了左拾遗的官职,可因为不久后营救房琯的事情惹得肃宗大怒,杜甫被贬。】
【在这段时日里,杜甫写下了不少抒发内心的诗作,失意惆怅,世态炎凉!】
【长安收复,杜甫又任左拾遗,可不久后再次受到牵连被贬,杜甫郁闷的心情也只能从诗中可见一斑。】
【乾元二年,唐军与叛军交手中大败,杜甫返回华州的途中,对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愤慨不已,看到战争带来的疮痍和流离失所,杜甫为此创作出《三吏》,《三别》的史诗。】
【杜甫几经辗转之下来到成都,并在几位好友的帮助下建造了草堂,杜甫虽然寄人篱下,但也得以获得安身之所。】
【等到朋友去世,杜甫再次四处辗转,还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杜甫才算是暂住了下来。】
【在这两段时间中,杜甫的诗词创作也来到了巅峰,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
【最后,在一条返乡的船上,杜甫结束了他这并不算波澜壮阔的一生。】
杜甫的事迹到此结束,虽然看似一生的遗憾平平无奇,可陈羽知道,杜甫这排名当之无愧。
身处黑暗的人,依然向往着光明,并希望能够帮助其他黑暗中的人走向光明。
古代也好,近现代也罢,这样的人,永远值得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