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院子里的人陆陆续续地都回来了。李太平和赵德柱手里提着点心匣子和天福号的酱肘子,一进家门就赶紧放下,笑着对柱子说道:“谢谢柱子啊!今天汽车厂招工,一听是你何雨柱,我们一个院子的人都要了,我俩工资都是三千五呢!”
正说着,贾东旭父子也提着两瓶汾酒走了进来,一进门就赶忙说道:“谢谢柱子了!东旭进厂就三千二,这可真是多亏了你啊!”
这时候,雷师傅他们也回来了。何大清见状,连忙招呼赵德柱、李太平、贾大福、贾东旭留下吃饭。何雨柱也赶紧把准备好的菜让何雨水、李树桃、蔡全无端上来,又从地窖里拎出了十斤二锅头,给大家倒上。
一切准备就绪,何大清、蔡全无、李有粮、李太平、贾大福、贾东旭、赵德柱纷纷落座,开始喝酒。大家边喝边聊,气氛十分融洽。
就在这时,雷师傅走了过来,对何大清说:“大清啊,明天就可以验工了。”何大清连忙说道:“老雷,我还能不相信你吗?不用验了,明天完了要多少钱,让全无给你就是了。我这几天有点忙,娄老板让我先去给汽车厂的人做几天饭。”
后来,大家的酒都喝得差不多了,何雨柱便开始准备拉面。只见他手法娴熟,三两下就将面团揉好,然后迅速地将其拉长、折叠,再拉长、再折叠……如此反复几次后,面条便如丝般细长。紧接着,他将面条扔进煮沸的锅里,稍等片刻,待锅开后,便将面条捞出来。
何雨柱把煮好的面条放在一旁,让地窖自己过来拿。至于炸酱,他则让大家自行调制。
这时,何大清注意到何雨柱拉面的手法十分熟练,不禁好奇地问道:“柱子,你这拉面的手艺是跟谁学的啊?”
何雨柱笑了笑,回答道:“这是我在路边看到的。那时候我天天卖包子,有时候会去天桥那边逛逛。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拉面摊,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去看了几次。后来自己试着在家拉了几次,今天还是我第一次正式拉拉面呢。”
他顿了顿,接着说:“我是想着我太姥爷和舅姥爷第一次来咱家,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所以就给他们做了炸酱面。问题是咱家还有这么多人干活呢,我就一起拉了,顺便也练习一下拉面的技术。要是咱家以后开了二荤铺,说不定也能卖拉面呢!”
何大清听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让何雨柱把怎么拉拉面教给他和蔡全无。他说:“到时候谁有空谁就去拉拉面,这样也能多一种经营项目。”
何雨柱满口答应道:“行啊,没问题!其实刀削面和扯面我也会,都是我卖包子的时候看会的。以后有时间,我慢慢教你们。”
何大清感慨地说道:“我们能够品尝到这么美味的面食,还得要感谢你太姥爷和舅姥爷他们啊!如果不是他们过来,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你竟然会这么多面食的做法呢。”
李有粮和李全海也纷纷附和道:“是啊,柱子的水井真是个好东西,那个抽水的装置做得可真不错!我们这次出来可真是长了不少见识,回家后一定要找人打一口这样的井。井然以后种地就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地去提水了,今天我们两三个人就种了一亩多地,而且还顺便浇了水,效率可高了呢!”
这时,贾大福插嘴道:“对了,要不是柱子告诉我们国家要和娄半城老板合伙开汽车厂,让咱们院里的人去街道报名,东旭说不定现在还是个整天游手好闲的街溜子呢!我过几天就去找媒婆给东旭说个媳妇,让他也安定下来。”
话音刚落,就听见李树桃说道:“贾大哥,你说的媒婆不就是我堂姐嘛!我堂姐可是个很靠谱的媒婆呢,过几天我就让她过来给东旭说媒去。”
就在这个时候,人们都已经吃完了饭,开始纷纷起身告辞,离开了这个地方。李树桃见状,连忙从屋里拿出了新做好的被褥,还有茶壶和脸盆,递给了李有粮和李全海。
接着,何雨柱蹬着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拉着李有粮和李全海,朝着六十六号院的方向驶去。到了六十六号院后,何雨柱打开大门,将三轮车推进院子里。然后,他把被褥抱进屋里,找了一张草席垫铺在炕上,再把被褥铺好。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何雨柱便转身离开了六十六号院,回到了自己的耳房。他先帮何雨水洗了脚,然后自己也洗了脚,看着何雨水安然入睡后,何雨柱才放心地闭上眼睛,让自己的神识进入丹田中的铁匠铺里。
在铁匠铺里,何雨柱用神识拉动风箱,火苗在风箱的吹动下闪烁着,他的法力也随着循环了十七个周天。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时间已经是凌晨五点四十了。
何雨柱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迅速点火烧水,然后出去解决一下个人问题。回来后,他开始忙碌地和面、切菜。他从地窖里取出了白菜、姜、洋葱和蒜,将它们洗净切好。接着,他又拿出了之前剩下的猪油渣,将其剁碎,加入各种调料,调成了馅料。
最后,何雨柱拿出了昨天发的面团,开始包起包子来。不一会儿功夫,他就包好了整整五笼包子。水烧开后,他直接将包子上锅蒸,然后坐在一旁等待着包子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