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人都到齐了,大家便开始忙碌起来。有的人前往正阳门的铺子,有的人则去了红星街道六十六号院,开始布置场地。何雨柱也没闲着,他又和了一袋白面。
不一会儿,大家都把场地布置得差不多了。这时,杨太真、范俊康、吴士奇、李士平还有彭长海都已经把汤吊好了,何雨柱也顺利地吊上了开水白菜的汤。
时间来到了十一点半,杨太真炖了一锅香喷喷的烩菜,何雨柱也开始准备拉拉面。他熟练地揉面、拉面,不一会儿,拉面就拉好了。
这时,帮忙的人们都陆续回来了,何雨柱将拉面下锅煮熟,然后捞出来分给大家。大家开始开心地享用美食,何雨柱看了看,觉得差不多够了,便也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吃饭。
一点半的时候,何大清从轧钢厂下班回来了。他稍作休息后,把总管叫了过来,然后和蔡全无一起开车,带着总管前往牛栏山,去徐家商量明天结婚的事宜。
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子里,杨太真、范俊康、吴士奇和李士平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为明天的酒席准备蒸菜。时间紧迫,所以他们现在就得着手准备了。
与此同时,何雨柱被总管安排去九十五号院收拾东西。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开始整理和清洁。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飞快,已经到了五点多。
何雨柱完成任务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正阳门铺子的后院。他熟练地开始拉面,不一会儿,香喷喷的拉面就做好了。
就在这时,何大清和蔡全无总管也回来了。他们安排了一下晚上放炮的人员,然后大家一起享用晚餐。晚餐过后,何雨柱先把何雨水送回九十五号院。他给妹妹洗了脚,看着她爬上床,进入甜美的梦乡。
待何雨水熟睡后,何雨柱再次回到正阳门的铺子后院。他守着火上熬的汤,确保它不会烧焦。接着,他决定给自己也熬一锅羊杂汤。
在等待汤熬好的过程中,何雨柱的神识进入丹田,进入铁匠铺。他拉动风箱,火苗闪烁,法力在他体内循环。就这样,他不断地观察着火势,循环了十五个周天。
时间悄然流逝,六点多的时候,杨太真、范俊康、吴士奇和李士平都带着全家人过来了。
时间来到八点多,人们纷纷起床,洗漱完毕后,来到餐桌前享用早餐。蔡全无匆匆吃完早饭,便驾驶着汽车,与轧钢厂的车辆一同出发,去迎接新娘。与此同时,何大清也带领着一顶花轿,前往六十六号院接亲。
大约十点多,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返回,开始举行拜堂仪式。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十一点多,轧钢厂的许多员工也纷纷赶来,参加这场喜庆的婚礼。
不仅如此,红星街道军管会的吴德贵主任也带领着一群人前来道贺,并留下来吃席。前门街道军管会的人员也接踵而至,前来送上贺礼,一同品尝喜宴。
娄半城则带着谭令雅和娄小娥一同前来,为新人送上祝福。赵德柱、贾东旭等一帮年轻人则忙碌地穿梭于席间,帮忙端盘子、上菜,确保宴席的顺利进行。
这场婚礼一共摆了十五桌酒席,宾客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庆祝这对新人的幸福时刻。后院的老太太看到军管区的许多干部都在场,心中一动,她想到了自己的养老问题。于是,她找到红星街道军管会的吴德贵主任,向他诉说了自己的想法——捐献房子,换取国家未来的养老保障。
吴德贵主任认真倾听了老太太的诉求,然后表示需要回去商议一下,过两天再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
何雨柱看着被众人围着起哄的何大清,心中有些无奈。毕竟结婚才三天,还没到正式的大小之分,他就带着何雨水回到了九十五号院的耳房。
何雨柱心里暗自思忖着,眼看着何大清和蔡全无都已经结婚了,自己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个人问题呢?或许回去学厨,把厨艺练得更加精湛,到时候就不用再整天卤那些下水了。
想到这里,何雨柱的思绪又被打断了。他想到何雨水到了今年秋天就要去上学了,这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算了,先不想那么多了,还是看看报纸吧。
他随手拿起一叠报纸,开始翻阅起来。当他看到报纸上吹嘘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时候,不禁有些好奇。报纸上说,在二战期间,盟军之所以能够破译第三帝国的电报,完全是依靠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
接着,报纸对计算机进行了一番天花乱坠的吹捧,把它形容得无所不能。何雨柱越看越觉得神奇,他不禁想知道,这种神奇的计算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快到下午三点了。何雨水还在熟睡中,为了避免她尿床,何雨柱赶紧把她叫醒,带她去上厕所。上完厕所后,何雨柱又带着她去洗脸洗手,然后一起走到了正阳门铺子。
铺子里很热闹,人们正在喝酒吹牛,好不欢快。何雨柱和何雨水在一旁看着,偶尔也会插上几句话。过了一会儿,何大清和蔡全无走了过来,他们把何雨柱、徐慧真、李树桃以及何大清的一帮把兄弟都叫到了后面的屋子里。
等大家都坐好后,何大清开口说道:“各位,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有件事情要跟大家说清楚。这铺子和六十六号院,都是柱子用枪和图纸跟军管会换来的。今天正好我和树桃结婚,趁这个机会,也跟柱子把房子的事情说清楚,省得以后麻烦。”
他顿了顿,接着说:“以后呢,柱子就在六十六号院种地,我和树桃还是在九十五号的正阳门铺子这边。全无和慧真在这里开铺子,后院就给全无他们夫妻住。那个铺子每年给柱子三层利润当房租,柱子有空的时候也可以过来帮忙。”
然而,那个利钱并非会一直给予下去,顶多也就持续十年而已。十年之后,后院的房子以及前院的铺子都将归属于全无所有。而且,那时的全无已然成婚,待到他生育子女之时,让其中一个男孩随蔡姓,其余孩子则随何姓,这样的安排,全无是否能够接受呢?蔡全无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没问题。”
徐慧真又接着询问:“那么,柱子呢?”何雨柱也爽快地应道:“我也没问题。”
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那就开始拟定文书吧。帐房先生和阎埠贵立刻动笔,开始撰写相关的文书。众人静静地等待着,眼看着文书逐渐成形。
待文书写完之后,一式四份,分别由蔡全无、何大清、何雨柱和杨太真各自持有一份。此外,何大清的把兄弟范俊康、吴士奇、李士平,还有杨太真以及何大清的师弟彭长海,帐房先生和阎埠贵也都纷纷在文书上签字画押,以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最后,杨太真将属于自己的那份文书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放入一个大信封中,准备明天前往前门大街的军管会,将其作为备份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