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群雄征伐,天下之乱!
此刻,兖州!
随着陈留太守张邈邀请曹操共同抵抗山阳太守袁遗,反而被曹操所杀之后,曹操也是在天下群雄间,得了一个奸贼的称号!
而原先还是十八路诸侯,同为盟军的袁遗和曹操,也是开始为争夺陈留而大战!
虽然,颜良身死,但文丑可是活下来了的!
反观他曹操,身边最猛的两个兄弟,夏侯惇、夏侯渊全部身死,只剩下了曹洪、曹纯、曹仁三人!
单单论斗将,更是远不敌他袁遗!
更让曹操遗憾的是,那个被他看上的谯郡许褚,竟然没有接受他曹操的招揽,反而和那刘备打得火热!
或许是因为关张二将救了他性命,使得许褚感念关羽、张飞之恩,又被刘备礼贤下士所打动,追随了他!
而此刻,刘备也是回到了幽州,既然他兄长公孙瓒已死,他自然得去帮他照顾家小,顺便将北平太守的位置,拿下!
如此一来,他刘备也摇身一变,成了一地诸侯,并安排在刘虞麾下!
当刘虞见到刘备后,竟然也是诧异的发现,他二人都是汉室宗亲,两人论辈分,刘备还竟然是刘虞的侄儿!
再加上他刘备还是大儒卢植的弟子,又是公孙瓒的师弟,于是,刘虞更加重用刘备,更有意,在自己故去后,将幽州交给刘备来管理!
“玄德啊,如今这天下,张羽贼子祸乱朝纲,你我身为汉室宗亲,竟然毫无余力对抗这贼子,我等有愧于陛下啊!”
听到刘虞的哀叹,刘备也是不由得双目含泪道!
“叔父,备恨自己不能解救陛下于水火之中,我刘备,真是愧对于列祖列宗啊!”
“现如今听闻,那张羽贼子竟然为张角平反,将太平道立为国教,而满朝衮衮诸公竟然无一人反对,真是我大汉之耻辱!”
听到刘备这话,又看到他为了大汉而流泪,刘虞也是老怀大慰,自认为,自己这个侄儿也绝非常人!
只看他手下大将,一个个都是勇武之辈,比起公孙瓒而言更加强悍,若以他为将,集结幽州之力,倒也不能说,不能和张羽一战!
等到时候,在联合各地诸侯,或许也有解救刘辩的可能性!
“是啊,玄德,那张羽贼子竟然还敢强娶公主,更过分的,他将公主定为平妻,反而将自己义妹娶了,真是丧尽天良,不理世俗纲常!”
随着二人的痛骂,刘虞和刘备越发引为知己!
幽州和平无虞,刘备、刘虞各自开始积攒实力,青州一地,倒是因为各地官员贪污、横征暴敛,使得青州爆发黄巾之乱!
他管亥,自以为青州黄巾军渠帅,公然作乱,攻占州郡,包围北海!
无奈之下,北海太守孔融求援各地诸侯,却无一人赶至!
而当刘备得知此事,则向刘虞借兵五千,带着关羽、张飞、许褚三将南下,准备支援孔融!
青州、幽州二地,也因此战乱再起!
反观冀州,却是和平无比,因为袁绍早已身死,公孙瓒也被张羽麾下大将斩杀,冀州韩馥倒是稳坐钓鱼台了!
至于南方诸侯,益州的刘焉回到益州后,再次和汉中张鲁酣战,因为张羽说太平道定为国教!
所以张鲁借此机会,让五斗米教继续壮大,自以为天兵天将,占据大义,和益州刘焉大战!
当然了,这其中倒是有一点传闻,说是他张鲁的母亲,和刘焉有不正当关系,因此才……
相比于益州,荆州一地,倒是没有多大的战事,在刘表迎娶了蔡家女后,便和荆州世家联合在了一起,共同治理荆州!
但是,让人意外的时候,其中倒是还有些乱子,当孙坚身死被处置于洛阳,人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上的时候,孙坚之子孙策,在荆州拜刘表为义父!
而出于对孙文台的可惜,还有孙策之勇猛,刘表也是答应了下来!
如此一来,便给自己未来有了生乱的可能性!
至于扬州,除开有山越人作乱外,倒也没有其他问题!
豫州一带,汝南郡中,刘辟、龚都再次以黄巾军的名义作乱,说是要为张羽这个大贤良师攻取豫州!
可在和豫州刺史孔轴交战之下,反而损兵折将,逃亡山林中苟存!
徐州一带,也有贼人臧霸作乱,被誉为泰山贼,时常在徐州一带掳掠百姓,攻占城池,陶谦一时间也拿他没办法,只能将其招安!
交州,远离中原,更是士家兄弟的天下,根本无人能够插手!
反倒是西凉一地,因为董卓身死,而韩遂得了西凉刺史的身份后,开始大肆攻占西凉各郡!
而最主要的,就是和董卓女婿牛辅,大战于北地郡!
随着天下烽烟四起,张羽也是将麾下文武召集起来,开始商议,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等到一众文武全部抵达丞相府后,张羽也是端坐于首位,笑着道!
“诸位,今天下初定,各地诸侯征伐频繁,我军也休养生息半年之久,按照诸位所看,该如何行动啊?”
随着张羽开口之后,李助当即起身道!
“启禀主公,臣以为,当率军攻取河北,如今青州黄巾起兵,正是给了我们机会,先取冀州、青州、幽州,将整个河北之地全部拿下!”
“今我大军拥兵三十余万,实力雄厚,又有司隶一地作为后备,粮草不缺,可以进行大的战争了!”
说罢,李助也将目光放在了房玄龄的身上!
而见到李助的目光,房玄龄也不由得笑着起身道!
“主公,在下以为,李助所言,相当合理,在下也赞同,出兵河北一地!”
这一次,见房玄龄终于赞同自己的意见后,李助也是哈哈一笑,然后落座!
而随着房玄龄开口后,朱武也是道!
“主公,在下也以为,当取河北之地,先前主公在冀州就留下诸多后手,今可为之!”
“一旦拿下冀州,我军之富庶,天下群贼再起,我军也不惧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