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阳光倾洒进王府。朱权早早起身,前往书房,将王妃张氏有孕的喜讯告知顾爻和晏昭。二人听闻,连忙向朱权道贺,顾爻满脸笑意地说:“王爷,这可是大喜事,宁王府又将添新丁,真是双喜临门。”
朱权嘴角上扬,点头道:“是啊,只是当下大宁诸事繁杂,还得仰仗二位多多费心。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听闻方孝孺大人深受陛下器重,大力推行复古改制。他主张恢复井田制,试图以此抑制土地兼并,解决百姓的土地问题 ,可如今土地买卖已成常态,大地主们占据大量田产,骤然推行井田制,无疑会触犯他们的利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在官制上他力求复古,这也与当下官场的实际运作产生诸多冲突,各级官员已经习惯现有的体制,改革阻力巨大。这些理念对朝廷政务影响颇深,恐怕也会波及我大宁事务,二位还需多留意朝中动向。前几日,我听闻燕王朱棣在北方积极部署军事,频繁调动军队抵御北元残余势力。就在上个月,在大宁以北的会州一带,朱棣率麾下精骑三千,遭遇北元小股骑兵约两千人。朱棣巧用骑兵的机动性,两翼包抄,成功击退敌军,稳固了北方防线,只是不知这对我大宁会产生何种影响,你们也找人多探听些消息。还有那朱允炆,在朝中愈发活跃,参与律法修订,他主张宽刑省狱,尤其在藩王相关律法上,对藩王私自调用军队的惩处有所减轻,但对藩王与地方官员的结交限制更为严苛,日后怕是会对藩王们的局势有所变动,我们也得早做思量。
不仅如此,前几日蜀王朱椿寄来书信,与我探讨文化兴邦之策,他在封地大力兴办书院,招揽四方文人学士,传播学术文化,对当地文风影响深远,其举措或许也能为我们大宁在文化建设上提供思路。魏国公徐辉祖,继承父荫,在军中威望渐长,负责京畿附近军事防务,手握一定军权。上月,我与他在商讨北方军事布防时有所交流,他对朝廷军事格局的见解独到,其动向对朝廷军事格局影响不小 。而朝中的李善长虽已失势,但他多年经营所留下的官场人脉与旧部关系,在一些政策推行中仍暗流涌动,不可不察。” 朱权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与谋划的光芒,仿佛在脑海中已经构建出应对各方局势的策略蓝图。
晏昭神色认真,应道:“王爷放心,我和顾公定会全力以赴,辅佐王爷处理好各项事务,也盼着王妃能平安度过孕期,顺利诞下小世子或小郡主。如今这藩王的位置,子嗣越多,家族的根基越稳,将来也能多些助力应对各方局势,王爷后继有人,实乃大幸。”
与此同时,王妃张氏把桃夭和殷念唤至跟前,细细叮嘱她们准备些婴儿衣物和用品。殷念笑着宽慰道:“王妃,您就安心养胎,这些事儿交给我们,保管准备得妥妥当当。”
张氏微微点头,轻声说:“辛苦你们了,布料一定要选柔软舒适的,样式也别太繁杂。”
桃夭眨着灵动的眼睛,笑着说:“王妃,等小公子或小公主出生,肯定和小世子一样可爱。”
王府上下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然而朱权心里清楚,大宁的局势依旧严峻。他刚处理完与王府众人的事务,便接到消息,朝廷派来的监察御史将于近日抵达大宁,督查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这监察御史向来以严苛闻名,朱权深知,此次督查对大宁而言是一场考验,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朝廷的不满。
朱权即刻召集王府重要官员商议应对之策。他端坐在主位上,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扶手,沉思片刻后开口:“此次朝廷监察,关乎大宁未来,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困境。军事上,卫所兵力务必严守规制,陈亨、刘真、卜万三位将军,你们不仅要确保兵源训练有素、军备充足,更要将招募手续尽快完善,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要让监察御史挑不出半点毛病。财政方面,沈靖忠和苏致和,账目必须清晰明了,每一笔开支都要有据可查,遵循藩王财政支出规范,把历年账目重新梳理核对,不可有丝毫遗漏。民生事务,王妃一直颇为关注,可请王妃一同商议,粮食仓储要确保安全,安排专人每日巡查,防止霉变和偷盗;商业稳定方面,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若是有人恶意哄抬物价,立即采取措施干预。”朱权条理清晰地安排着各项事务,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让人感受到他的沉稳与睿智。
顾爻神色凝重,说道:“王爷,此次朝廷监察,重点大概在军事、财政和民生事务上。咱们必须提前梳理各项事务,确保万无一失。洪武年间,朝廷对藩王的军事力量限制极严,规定王府护卫指挥使司,每王府设三护卫,卫设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依制,咱们大宁卫所兵力务必在规制之内,不可有丝毫差池;财政上,藩王的岁禄、赏赐等皆有定数,各项开支需明晰,稍有逾矩便是大罪。且如今朝中政策多变,我们行事更需谨慎。就在去年,朝廷还加强了对藩王的监管,限制藩王与地方官员的往来,我们行事更要小心谨慎。”
晏昭点头附和:“顾公所言极是。军事方面,卫所的兵源、训练、军备都要详细核查;财政上,王府和地方的收支账目要清晰明了,每一笔开支都要符合朝廷规定的明细规范,像藩王的朝贡、祭祀等费用支出,都得有详实记录;民生事务,像粮食仓储、商业稳定、百姓安居等,都要准备好应对监察御史的问询。以儒家仁政爱民之道,民生事务关乎大宁根基,我们切不可懈怠。就如理学所倡导的,为政者当以民为本,关注百姓疾苦,方能稳固根基。如今官场之上,官员们行文、议事皆以理学为准则,我们处理政务也当如此。”
众人领命而去,朱权又陷入沉思。他深知,此次监察不仅关乎大宁的发展,更关乎自己在朝廷的地位。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之策,从监察御史可能提出的问题,到如何巧妙回应,都在他的谋划之中。
王妃张氏在得知监察御史即将到来的消息后,也开始忙碌起来。她叫来王府总管常晏和食官长吴廪丰,询问粮食仓储的详细情况。
常晏恭敬汇报:“王妃,咱们王府的粮食仓储充足,分类储存也井井有条。只是近期有一些小商贩反映,市场上粮食价格波动较大,可能会影响百姓生活。”
张氏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粮食乃民生之本,价格波动不可忽视。你去联系那些粮商,了解价格波动的原因。若是有人恶意囤积居奇,王府必须出面干预。另外,安排人手加强仓库的巡逻,确保粮食安全。此乃践行仁政之举,不可大意。”
吴廪丰连忙应道:“王妃放心,小的这就去办。”
处理完粮食仓储问题,张氏又关注到商业情况。宝钞贬值问题依旧严峻,市场交易虽以实物为主,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她叫来懂商业的幕僚,继续商讨对策。
一位幕僚忧心忡忡地说:“王妃,如今宝钞贬值严重,百姓和商贾对宝钞失去信心,市场交易混乱。咱们之前提出的以物易物和实物结算的办法,虽能暂时缓解,但长远来看,还需找到更有效的解决之道。”
张氏秀眉微蹙,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听说朝廷正在筹备海外贸易,或许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与沿海地区的商人合作,引入一些珍贵物资,以此稳定大宁的商业市场。你们去调查一下,看看哪些物资在大宁有需求,且能通过与沿海商人合作获得。凡事皆要以百姓利益为先,不可因利忘义。这也是理学中义利之辨所强调的,义在利先,方能长久。如今民间百姓在社交往来中,也遵循着理学倡导的礼仪规范,我们行事更应以身作则。就像寻常百姓家的婚丧嫁娶,婚礼遵循‘三书六礼’,葬礼注重守孝时长与祭祀流程,皆是理学规范的体现。”
幕僚们领命而去,张氏又开始思考如何改善大宁的手工业发展环境。她想起之前与酒坊老板的交流,决定深入了解一下大宁的手工业情况。
张氏叫来桃夭和殷念,说道:“陪我去集市走走,我想了解一下咱们大宁的手工业发展现状。”
桃夭和殷念连忙应道:“是,王妃。”
三人乔装打扮后,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张氏走到一个陶器摊位前,拿起一个陶罐仔细观察。
摊主连忙热情介绍:“客官,这可是我们大宁最好的陶器,都是工匠们精心制作的。”
张氏微笑着问道:“你们制作这些陶器,原材料好找吗?销路如何?”
摊主叹了口气说:“原材料倒是不难找,就是制作过程繁琐,成本也高。而且现在宝钞贬值,商人们都不太愿意收,销路有些不畅。”
张氏微微点头,又与其他摊主交流了一番,了解到许多手工业者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回到王府后,张氏立刻叫来相关官员,商讨扶持手工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我们可以为手工业者提供一些原材料的补贴,降低他们的成本。同时,王府出面,与一些可靠的商人建立合作关系,帮助手工业者打开销路。此乃惠民之举,望诸位用心去办。”张氏说道。
官员们纷纷表示赞同,随后开始制定具体的扶持计划。
朱权这边,在安排好应对朝廷监察的事务后,又前往卫所视察。他再次询问了兵源训练进度和军户的情况,对训练科目和强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
“如今朝廷对军事力量监管严格,我们必须在符合朝廷规范的前提下,提升士兵的实战能力。士兵乃保家卫国之根本,当以忠义为本,刻苦训练。这忠义二字,正是理学所倡导的为人处世、为臣为将的基本准则。科举之中,对士子们的忠义考察也极为严格,我们培养士兵亦当如此。”朱权对陈亨、刘真、卜万三位将军说道。
陈亨神色坚毅,说道:“王爷放心,末将等一定严格训练士兵,确保大宁卫所的战斗力,也定不会让兵力超出规制。我等身为武将,自当以保境安民为己任。”
朱权点了点头,又查看了军备情况,对一些老旧的兵器进行了更换,确保军备充足。他一边检查,一边在心中盘算着如何进一步优化卫所的军事布局,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兵力的调配到战术的演练,都有了初步的设想。
随着监察御史抵达的日子越来越近,大宁上下都紧张起来。朱权和王妃张氏更是日夜忙碌,检查各项事务的准备情况。朱权将所有的事务细节再次梳理,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都制定了应对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终于,监察御史抵达大宁。朱权率领王府官员和地方官员出城迎接。监察御史名叫王铭,一脸严肃,目光锐利。
“宁王殿下,皇上对大宁事务极为关注,特派下官前来督查。”王铭说道。
朱权微笑着说:“有劳御史大人。大宁一切事务皆按朝廷规制办理,还望御史大人多多指导。我等一心奉公,不敢有负陛下圣恩。”朱权的笑容中带着自信与从容,让人感受到他的胸有成竹。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铭对大宁的军事、财政、民生等事务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朱权和王妃张氏以及王府官员们小心应对,逐一回答王铭的问题。
在检查军事事务时,王铭对卫所的兵源、训练、军备等情况进行了仔细核查。陈亨、刘真、卜万三位将军详细汇报了卫所的情况,王铭对卫所的训练和军备表示满意,但对兵源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疑问。
“王爷,这部分兵源的招募手续似乎有些不完整,还望王爷解释一下。”王铭说道。
朱权连忙解释道:“御史大人有所不知,这部分兵源是近期从周边地区招募的,手续正在完善之中。我们已经安排专人负责此事,确保尽快完成手续。定当遵循朝廷律法,不敢有违。”朱权回答得有条不紊,既诚恳又不失分寸,让王铭感受到他对事务的掌控力。
王铭微微点头,说道:“王爷务必尽快完善手续,不可马虎。”
在检查财政事务时,王铭对王府和地方的收支账目进行了详细审查。沈靖忠和苏致和将账目整理得井井有条,每一笔开支都有详细的记录和说明,严格遵循着藩王岁禄支取、赏赐发放以及各项事务开销的规范。王铭仔细查看了账目,没有发现问题。
“王爷,王府和地方的财政管理颇为规范,账目清晰。不过,下官还是要提醒王爷,财政事务关乎国计民生,务必谨慎处理。”王铭说道。
朱权连忙应道:“御史大人教诲,本王铭记在心。国计民生乃重中之重,本王定当谨慎行事。”
在检查民生事务时,王铭来到集市和百姓家中,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王妃张氏安排专人陪同王铭,详细介绍了大宁的粮食仓储、商业发展、手工业扶持等情况。王铭对王妃张氏在民生事务上的努力表示赞赏。
“王妃心系百姓,为大宁的民生事务做出了诸多贡献。下官定会如实向皇上禀报。”王铭说道。
经过几天的检查,王铭对大宁的事务有了全面的了解。他对大宁在军事、财政、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王爷,大宁在各方面都有不错的发展,但仍需继续努力。军事上要加强兵源管理,确保手续完善;财政上要严格控制开支,杜绝浪费;民生事务上要继续关注百姓需求,稳定市场秩序。”王铭说道。
朱权连忙应道:“御史大人的建议,本王一定认真落实。大宁定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朱权心中明白,这些建议是进一步提升大宁治理水平的契机,他已经在心中开始谋划如何将这些建议融入到后续的工作中。
监察御史离开后,大宁的紧张气氛终于缓和下来。朱权和王妃张氏也松了一口气。
“王爷,此次监察总算是有惊无险。”王妃张氏说道。
朱权微微点头:“是啊,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大宁的事务还需更加谨慎对待。”朱权深知,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他必须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谋略,才能带领大宁走向繁荣稳定。
在忙碌的事务间隙,朱权也没有忘记关心王妃和腹中的孩子。他时常抽出时间陪伴王妃,陪她在花园里散步,给她讲一些有趣的见闻,逗她开心。
一日傍晚,朱权处理完政务后,来到王妃的房间。王妃正在给未出世的孩子准备小物件,见朱权进来,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
“王爷,你看我准备的这些小物件怎么样?”王妃笑着问道。
朱权走到王妃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目光柔和地看着那些小巧精致的物件,感慨道:“夫人用心了,咱们的孩子肯定会喜欢。你瞧,如今咱们王府里,孩子们嬉笑玩闹,满是生机。我前几日听闻周王已有10个儿子,齐王也有7个,咱们宁王府的子嗣如今也在不断增多,这真是莫大的福气。在这洪武年间,藩王家族人丁兴旺太重要了,众多子女,家族势力才能愈发强大,在地方上也能有更稳固的根基。孩子们将来还能帮衬着处理领地事务,就算将来朝中局势有什么变动,咱们也能多些底气应对。这多子多福,不仅是家族荣耀,更是实实在在的保障,是咱们努力守护大宁的动力之一,我一定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让这份福气延续下去。”
二人正说着,小世子朱盘烒跑了进来。他看到爹爹和娘亲在一起,开心地扑了过来。
“爹爹,娘亲,你们在做什么呢?”朱盘烒问道。
朱权抱起小世子,亲昵地刮了刮他的鼻子,笑着说:“我们在给你未出世的弟弟或妹妹准备东西呢。烒儿,你希望是弟弟还是妹妹呀?”
小世子歪着头想了想,说:“我想要个妹妹,这样就可以陪我一起玩了。”
朱权和王妃听了,都笑了起来。
“好,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都是我们的宝贝。”朱权说道,心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
一家人温馨地聚在一起,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幸福。然而,朱权心中清楚,大宁的未来依旧充满挑战,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为大宁的繁荣稳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