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诸神的庇佑,约拿王国的北方防线濒临崩溃,境内百姓陷入恐慌。除此之外,另外两个人类王国则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不到八个月的时间,约纳王国修建数百年的边境重镇铁山防线,就被比蒙王亲自攻破了。王国最精锐的十万龙骑兵也在兽人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全军覆没。百万兽人大军直冲约纳王国,对王国的土地肆虐如无其事。几乎每天都会传来城市遭到屠杀的消息。
人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消息:妇女和儿童被杀害、军队被活埋、城市被烧毁。也正是在兽人军队的残酷行径之下,激怒了约拿王国的人民。年龄在 15 岁至 50 岁之间的男子报名参军,发誓要保卫家园、保卫国家免遭兽人的入侵。就连那些不必贡献的富裕贵族,也都纷纷捐出自己的财富,锻造武器装备,分发粮食和布匹给百姓。
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人民都是战士,生死与共。但即使如此,他们也没能阻挡半兽人大军的前进。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兽人军队便屠戮了上百座人类城市。他们所到之处,皆无生命迹象。在这个过程中,约拿王国的人民一次次向神灵祈祷,甚至大声呼救,用死亡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护。
不幸的是,无论这个过程重复多少次,他们面临的都只是失望。最后,半兽人大军将路上的所有城市连根拔起并屠戮殆尽,直至抵达约拿王国的首都。京城内所有的男人都拿起武器,走向城墙,准备决一死战。其余的老人、妇女、儿童则来到寺庙广场,跪在地上,流着血泪哀求。他们只希望,在最后一刻,这位他们崇拜了数百年的神,能够拯救约拿王国脱离这悲惨的命运。城外,兽人军队早已筑起了高台,俯视着城市。当比蒙王看到城中人民再次向他们的神灵祈祷时,他不禁狂笑起来。
“哈哈!弱小的两脚羊,你的神已经死了。”他之所以敢率领百万兽人大军南下,是因为他知道乔纳王国已经与他们的神失去了联系。不仅如此,比蒙王还发现,自己和自己的兽神失去了联系。尽管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比蒙王知道,这是他们打击最大敌人的最好机会。过去,约纳王国有神的庇护,牢牢占据着大陆上最肥沃的土地。
而且他们信仰的兽神,也没有约拿王国的神那么强大。因为一些难以解释的原因,兽神从来没有支持过北方兽人联盟入侵南方,甚至在过去的战斗关键时刻也没有给予他们指导。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之前多次入侵都失败并且损失惨重的原因。但现在,约拿王国失去了神的庇护,而兽人却没有可以阻挡他们的神。比蒙王终于可以率领他的军队去入侵南方最肥沃的土地了。当约拿王国的子民听到比蒙王那如鼓一般的咆哮声时,一个个都不由得脸色铁青,心中充满了恐惧。原本熙熙攘攘的皇宫此时变得冷清起来。
平时守护公主的龙骑兵,以及其他的禁卫军,都已经调往城楼上镇守京城。就连负责打扫卫生的仆人,侍奉国王和王后的侍女,负责做饭的厨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忙碌着保卫京城。他们要么搬运原木和石头,要么缝制盔甲和战袍,要么照顾受伤的士兵。从国王、王后到小贩和卒子,几乎每个人在战争中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唯独一处院落,气氛颇为不同寻常,虽然安静,却不失典雅之气,坐在中间的人,显得颇为悠闲。就好像城外那百万兽人大军,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就在这时,一名身穿女战袍的绝色女子走进了小院。她来到了院主的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哀求道:“苏先生,求求您,救救约纳王国吧!那些兽人大军几乎把约纳王国的人民都杀光了。”
“现在他们要进攻京城,伤害我的父母,求求你们救救他们!”女人才说了几句话,就已经泪流满面,失声痛哭起来。她脸上的悲凉与惊恐难以掩饰。这两人正是苏洛与约拿王国的公主。
数年前,两人在南方丛林中游历,意外遇见了一条半神级的火龙。一百名龙骑兵拼了命保护他们,却无法阻挡火龙的进攻。然而,就在火龙即将抓住公主时,始终无动于衷的苏洛却动了。他手指轻轻一弹,一道流光爆射而出,洞穿了火龙的额头。一瞬间,出现了一个拇指大小的洞,那条狂暴无比的火龙就死掉了。这时,众人才意识到,看似人畜无害的苏先生,实力竟然如此恐怖。他只是挥手,就能瞬间击杀一条半神级别的火龙,这几乎超越了普通人类的极限。
从此以后,原本高傲无比的龙骑兵在面对苏洛的时候,就越来越听话了。也是从那时候起,约拿王国的公主才知道,这个自己曾经暗自爱慕的男人,竟然如此强大。也是从那时候起,这位公主才终于明白,他们两人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假装不知道苏洛的实力,也不去追究他的来历。因为一旦真相被揭露,他们两个人很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但现在,百万兽人大军已经逼近城门,她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她不知道的是,约拿王国之所以无法与自己的神灵沟通,是因为苏罗等外来神灵。但此时此刻,她希望苏洛能够采取行动,拯救约拿王国免于可怕的命运,哪怕她这一生都无法再见到他。看着眼前哭泣的公主,苏洛不禁叹息一声,心中微微有些感动。他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神,拥有永恒的身躯,但在前世,他也曾是一个为了守护家人和国家,牺牲自己心灵的男人。想到这里,苏洛面色凝重的看向公主,认真的说道:“殿下,感谢您这两年的热情招待。这个国家真的很棒。尤其是您,还有您做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