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大婚后,玉蕊就带着世子搬去了清凉台。
澜依看着跟弘旭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庆郡王世子,无奈地叹了口气.......
“太后下旨让你带着世子住过来,你就安心住下吧。”
一旁的玉娆贴心地拍了拍澜依的后背,“既来之,则安之。”
“总归这个孩子在咱们这儿,会比在庆郡王府里要安全。”
一开始,玉蕊还有些纠结,感觉自己这辈子就要守活寡了。
但是时间一长,玉蕊发现,自己这是直接跳过怀孕生产的危险,当了额娘。
而且自己是福晋,孩子长大后只跟自己亲,也会孝顺自己。
自己住在这儿,没有那些勾心斗角,吃得好、穿得好,还能闲来无事用月琴和玉娆合奏一曲,澜依会带着孩子为大家表演她们家乡的舞蹈........
渐渐地,玉蕊开始觉得自己这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能够从低贱的南府乐伎摇身一变成为乌拉那拉氏的女儿。
太后给自己的任务也挺简单的,好生地把世子养大,让世子从小就亲近乌拉那拉氏一族,过几年太后会经常送乌拉那拉氏的女儿过来一起玩,长大后继续娶出身乌拉那拉氏的青梅竹马做福晋。
想通了太后的目的后,玉蕊也开始了愉快的摆烂生活。
反正都有人伺候世子,世子只见得到自己,也只会与自己亲近。
一切尽在掌控。
玉蕊开始放心大胆地与澜依和玉娆一起玩耍,时常还带着两个孩子去山中游玩和打猎........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宫中再也没有孩子降生。
朝中又开始有大臣多次向弘昼建议选秀,提醒他开枝散叶。
弘昼对此烦不胜烦,直到璟琪与他一起研究炼丹的时候,提了一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才给了他启发。
弘昼往提得最凶的那几个大臣后院里塞了不少街边流浪的孤儿,让他们收为义子。
弘昼要求那些大臣必须把这些义子当成自己亲生的孩子一般教养,不可缺衣少食,必须送去私塾或家学里读书。
还吩咐博亲王弘时有权随时去各位大臣府上抽查这些孩子过得如何.......
一时间,京城中街头流浪的孤儿乞丐少了许多。
许多老臣的家里却是出现了数十个义子,让他们头疼不已。
这是皇上下的旨意,帮他们开枝散叶,他们不能不从啊。
可是养这些孩子,还要读书,花费巨大。
而且皇上下令让博亲王随时抽查这些孩子过得如何,博亲王那可是率直无比啊。
更何况皇上非常倚重自己的这位亲哥哥,觉得他赤诚率真,不会弄虚作假、贪污受贿。
博亲王若是觉得没有把孩子养好,他是真敢说啊。
他一说,自己可不就是要倒霉了吗?
于是这些大臣只能愁眉苦脸地花钱养这些孤儿,不能短了吃穿,还必须送去上学.......
自此以后,朝臣们倒是再也不敢提要弘昼选秀、开枝散叶之类的话语了。
弘昼觉得耳根子清净了,便又高兴地开始继续炼丹。
弘昼如今已经明着立了永琮为太子,每日甚至把奏折交给永琮来批复,只有永琮拿不准的事儿,他才会亲自批复。
省出来的时间,弘昼全都拿来打坐、练功、炼丹了。
终于,在永琮十三岁这年,弘昼觉得永琮已经能够独立处理朝政了。
弘昼便主动退位成为太上皇,自称旭日居士,搬到圆明园居住。
永琮便登基成为了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