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新程
在贵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热烈。苏然主持着一场紧急会议,参会的除了园区内各大企业的负责人,还有市财政局、税务局以及金融办的相关领导。园区发展势头正盛,但新的难题接踵而至——资金周转。
“各位,随着咱们园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投入增加,不少企业都反馈资金压力不小。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想共同商讨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苏然目光扫过众人,神情关切且坚定。
发言的是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负责人林总,他眉头紧皱,语气中透着焦虑:“苏秘书长,不瞒您说,我们公司正在进行一项重大科研项目,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目前资金缺口已经达到了5000万,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项目进度可能会严重滞后,甚至面临停滞。”
苏然微微点头,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关键信息,随后转向市财政局王局长:“王局长,在财政扶持方面,咱们能不能加大力度,比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这类处于关键研发阶段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王局长扶了扶眼镜,沉思片刻后说道:“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的想法可行,不过财政资金有限,得精准投放。我们先梳理企业需求,按照项目的创新性、市场前景等维度制定量化评估标准,再组织专家评审,确保资金给到最需要、最有潜力的企业。”
苏然接着说:“时间紧迫,评审流程要高效透明,一周内完成初步筛选,半个月内资金到位,您看可行吗?”王局长点头表示会全力推进。
这时,税务局李局长接过话茬:“在税收优惠方面,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政策。比如,对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再提高一些,延长企业的税收减免期限,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苏然眼睛一亮,追问道:“李局长,您预估提升扣除比例和延长减免期限,能为企业节省多少资金?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咱们能不能简化流程,线上办理?”
李局长迅速翻查资料后回复:“以目前园区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初步估算能为企业节省2000 - 3000万资金。办理流程上,我们会尽快梳理清单,和政务服务中心沟通,争取实现全程线上申报,限时办结。”
苏然表示赞同:“李局长的提议很好,这能实实在在地为企业节省资金。金融办这边呢,在融资渠道拓展上,有什么新的思路?”
金融办张主任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们已经和多家银行进行了沟通协调,争取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更大的贷款额度。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目前已经筛选出几家有潜力的企业,正在协助他们进行上市辅导。”
苏然追问:“和银行对接的进展如何?利率能优惠多少?针对企业上市辅导,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节点和辅导计划?”
张主任有条不紊地回答:“已经和三家银行达成初步意向,利率能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调10% - 15%。上市辅导方面,我们制定了为期一年的详细计划,前三个月完成企业财务规范梳理,半年内完成上市材料准备,一年内争取完成上市申报。”
会议结束后,苏然立即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每一项资金支持措施都能尽快落地实施。他亲自跟进每一个环节,每天与各部门负责人沟通进展,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苏然也敏锐地察觉到园区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存在的短板。随着企业的发展,对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仅靠外部引进远远不够,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苏然召集了园区内的企业代表、高校专家以及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共同商讨人才培养计划。会议室内,大家各抒己见。高校专家提出:“我们可以与园区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定向人才。同时,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
苏然对这一建议表示认可:“这个想法很好,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又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实现了双赢。人社局这边,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能不能加大力度,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
人社局陈局长回答道:“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针对园区内不同行业的需求,开设了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班。同时,我们还将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授课教师,确保培训质量。”
苏然接着询问:“培训课程设置有没有和企业充分沟通?培训结束后,如何保障学员能顺利就业?”
陈局长回应:“前期已经和二十多家企业深入交流,根据企业反馈制定了课程大纲。培训结束后,我们会组织专场招聘会,邀请园区企业现场招聘,和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保障就业率。”
经过一番讨论,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成型。园区与多所高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人社局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也陆续开班,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和企业员工参加。
然而,在园区的日常运营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园区内企业众多,人员流动频繁,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园区周边道路车流量大,交通秩序混乱,给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苏然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带领交通局、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园区周边实地考察。他拿着交通流量监测表,详细询问交警每个时段的车流量变化,蹲在路口观察车辆通行情况,还随机询问过往的企业员工和居民的出行感受。经过分析研究,他们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首先,优化园区周边的交通信号灯设置,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合理调整信号灯的时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苏然亲自和交通局的技术人员一起,在控制中心盯着实时路况,不断测试不同的信号灯配时方案,对比通行效率,直到找到最佳方案。其次,在园区内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鼓励员工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苏然实地考察租赁点选址,要求既要方便员工使用,又不能影响园区内的正常通行。此外,还加大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规范交通秩序。苏然和交警大队负责人商讨整治方案,要求增加巡逻频次,利用监控设备抓拍违法行为,定期在园区内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苏然密切关注着效果。他每天都会到园区周边查看交通情况,听取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园区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苏然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他意识到,举办高水平的科技论坛和创新大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企业和人才关注园区,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苏然与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积极筹备科技论坛和创新大赛。他亲自联系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投资机构代表,邀请他们参加。在邀请一位行业泰斗时,对方行程繁忙,起初有些犹豫。苏然多次打电话沟通,详细介绍园区的发展规划和活动亮点,还专门安排团队为其调整行程提供便利,最终成功邀请到。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首届贵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论坛和创新大赛隆重开幕。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专家学者们围绕高新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企业代表们展示了各自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关注。创新大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团队和创新项目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为园区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实力和交流合作的平台,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机构和人才关注园区。活动结束后,多家企业与投资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一些优秀的创新项目也选择入驻园区,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苏然和团队的努力下,贵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好。园区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然而,苏然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把贵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