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区域合作的蓝图徐徐铺展之时,苏然又迎来了新的棘手难题。随着数字化转型在民生领域的深度渗透,医疗、教育等关键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却遭遇了“最后一公里”的困境。
在医疗方面,虽然全省推行了电子病历系统和在线医疗服务平台,但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依然难以共享。患者在一家医院做的检查检验,到了另一家医院往往需要重新再来,既浪费时间和金钱,也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苏然实地走访了多家医院,与医生、患者交流。一位老医生无奈地说:“苏领导,不是我们不想共享信息,实在是各个医院的信息系统供应商不同,数据格式、接口标准都不一样,整合起来谈何容易。”苏然深知,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他组织医疗信息化专家、医院代表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召开了一场“医疗数据共享闭门会”。会上,各方各执一词,供应商强调技术难度和成本,医院担心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性。苏然冷静地分析局势,提出了一个分阶段推进的方案:先由政府牵头,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鼓励各医院逐步改造现有系统;同时,建立省级医疗数据交换中心,作为过渡阶段的信息枢纽,实现不同医院数据的安全、有序流通。为了打消医院和供应商的顾虑,苏然积极协调财政部门,争取专项改造资金,还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对数据交换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和协调,各方终于达成共识,医疗数据共享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
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同样面临挑战。在线教育平台虽然蓬勃发展,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突出。偏远地区的学校缺乏硬件设备和网络条件,难以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而一些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也不够熟练,影响了教学效果。苏然深入偏远山区的学校调研,看到孩子们在破旧的教室里,眼巴巴地望着那台偶尔卡顿的电脑,心中满是触动。他向省委申请了专项教育数字化扶持资金,用于改善偏远地区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同时,组织开展全省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邀请教育技术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们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应用技巧。
为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苏然还推动建立了“名校网络课堂”项目,通过直播、录播等形式,让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同步聆听名校教师的授课。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遇到了版权问题的困扰。一些名校担心课程内容被滥用,对授权有所顾虑。苏然多次与名校沟通,详细说明项目的公益性质和版权保护措施,承诺只在特定范围内用于教育教学,并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经过不懈努力,多所名校同意参与项目,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优质教育的大门。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也逐渐显现。一些传统岗位因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而减少,部分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数字化转型的质疑声。苏然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组织人社、工信等部门以及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召开了“数字化时代就业转型研讨会”。在会上,苏然提出了“以转型促就业,以培训保民生”的思路,鼓励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开展内部转岗培训,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同时,政府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数字化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如数据分析、软件开发、数字营销等。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苏然推动建立了培训与就业对接机制,与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确保培训后的人员能够顺利就业。
在应对这些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苏然的工作压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常常加班到深夜,回到家时,孩子们早已入睡。田彩看着疲惫不堪的苏然,心疼地说:“你别太累着自己,身体要紧。”苏然苦笑着摇摇头:“这些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不能退缩。”尽管身心俱疲,但苏然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实施,医疗、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困境逐渐得到缓解,就业市场也在转型中逐渐趋于稳定。苏然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数字化转型的道路还很漫长,未来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将继续在这条充满荆棘的秘途之路上奋勇前行,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