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皇奶奶!”
宫女一拉开门,朱雄英就一溜烟的跑到马皇后身边,熟练的脱掉鞋子,爬上沙发。
马皇后诧异的看着朱雄英跟朱云容,道:“你们两个小家伙怎么来了?”
“我不是让春梅看着你们吗?”
朱雄英毫不在意的拿起遥控器,开始换台:“我趁他们没注意就带着二妹偷偷跑过来啦!”
换了几个台,终于听到熟悉的:“妖怪,还我爷爷!”
朱雄英连忙招呼道:“二妹,快点过来看葫芦娃!”
常氏拍了朱雄英脑袋一下,道:“最近没人管你,我看你都要变成没规矩的野孩子了!”
“回去我就给你爹说,让你爹收拾你!”
哪知朱雄英一点也不怕常氏,仰着脑袋道:“刚才爹才去学堂看了我,爹才不会打我!”
“现在你就学会顶嘴了,是吧!”说着常氏抬起手,佯装要打他。
朱雄英吓得一下子扑进马皇后的怀里道:“皇奶奶救我!”
马皇后也轻轻拍了一下朱雄英的屁股,道:“要是你皇爷爷看到你现在的样子,又要教训你!”
朱雄英没有回话,看了一眼常氏,发现她不是真的要打自己,于是把朱云容拉到自己身边,并排坐好,眼睛盯着电视,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常氏也没继续揪着朱雄英教育,毕竟他只有四岁。
刷了一会儿手机后,常氏把手机递给马皇后,道:“娘,你看看这个。”
马皇后接过手机,就看到手机里有两个女子正说道:“家人们,不要998,不要888,只要188,你就可以把这套高级面膜带回家!”
“这是?”
马皇后疑惑的看着手机里,那两个女子喊得唾沫星子飞溅。
“杨姑娘给我说过,这叫直播带货!她们公司做的就有这种项目。”
常氏凑了过来,道:“娘,你看这上面卖的东西真的太便宜了,一两千的东西,只要几十上百元就能买到,好多都打一折两折,可划算了。”
马皇后闻言,愣了一会儿才开口:“这些商人,他们这样卖货,不会亏吗?”
常氏摇了摇头,道:“这个就不清楚了,下次问问杨姑娘,她应该知道。”
马皇后没有多问,两人又看了好一会儿的直播。
那两个女子声情并茂的叫卖,让马皇后都动了想买一套的心思。
“月娥,你给我也下一个直播,我瞧着稀奇!”
马皇后默默掏出了自己的手机。
……
“陛下,皇庄的人来说,红薯可以挖了。”
听到吴吉祥的话,朱元璋眼睛一亮。
这红薯从七月初种下后,到现在马上四个月了。
期间一直派专人看守。
这段时间,老朱忙得都忘了这事。
没想到今日却听到,让人意外的好消息。
“走,咱马上去瞧瞧,一定要让他们等咱到了才开挖,咱要亲自来挖!”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换了一身便服,带上吴吉祥就往皇庄而去。
至于朱标,那小子正头痛怎么处理宋慎的事,还是不带他了。
不到一个时辰,朱元璋就到了皇庄。
吴吉祥早就派人骑马前去安排。
所以,皇庄一大群人都跑过来迎接老朱。
朱元璋挥了挥手,道:“行了,带咱去看看红薯。”
皇庄的管事连忙引着老朱往往种植红薯的土地走去。
“陛下,当初拉过来的红薯,一共种了十八亩土地。”皇庄管事指着眼前一片绿油油,道:“这些全是!”
“每两亩都派有专业农家汉子照看,另外,农部的张执事、何执事,经常会给与指导。”
老朱点了点头,道:“给咱拿把锄头来,咱要亲自挖挖!”
管事不敢耽搁,找了一把锄头递给老朱。
朱元璋接过锄头,掂了掂,蹲下身仔细端详红薯藤。
藤叶肥厚,根茎粗壮,显然长势极好。
深吸一口气,老朱一锄头下去,泥土翻飞。
由于力道没掌握好,差一点就锄在自己的脚背上。
“陛下当心!”
吴吉祥惊呼一声。
只是,吴吉祥话音未落,就见老朱已从土里扯出一串拳头大小的红薯。
大的有拳头大,小的只有鸡蛋大小。
众人一脸新奇。
当初育种时,一个红薯砍冒出好多苗根,移栽时,也只是种植的红薯藤。
没想到,红薯藤真的结果了,而且结的还是一串!
朱元璋也不嫌红薯上沾着的泥土,用手把上面的泥土抹掉,道:“拿秤来!”
“这、这一株便结了三斤!”农部张执事看着称重,声音发颤,心中激动不已。
忙活了近四个月,付出的辛苦跟汗水,没有白费。
朱元璋点了点头,没有露出什么意外的神色。
如果没这样的产量,怎么能达到一亩三四千斤的亩产?
朱元璋丢了锄头,摘下一个鸡蛋大小的红薯,用身上的衣服擦了擦,咬下一口。
很脆!
又有点甘甜,像水果,但口感一般。
不过烤红薯的滋味,老朱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看着一众眼巴巴的庄户,老朱笑道:“挖吧,先挖一亩,看看,亩产如何。”
几十名庄户在管事的指挥下,用了不到两炷香的时间就把一亩地的红薯给清理了出来。
管事哆嗦着对老朱禀报道:“陛下,已经称重完毕,这一亩地的红薯,有二千五百二十九斤!”
还记得吴公公让人把红薯拉来时说过,红薯玉米土豆什么的,都是亩产几千斤的宝贝!
当初,没几人相信能有亩产几千斤的粮食。
没想到,这是真的!
而围在一旁的庄户炸开了锅。
尽管陛下在前,他们还是忍不住叽叽喳喳的小声议论着。
朱元璋沉默着走到田埂边,抓起一把带泥土。
大明一斤是后世的一斤六两,按照后世计量来算,应该有三千多斤。
当然,一亩能有三千多斤的产量,是因为有专人精心照料的结果。
等红薯推广出去,产量应该没有这么多。
毕竟土地肥沃不同,照料不同,产量自然不一样。
不过,哪怕一亩只产一千斤,那也是了不起的存在!
足以解决百姓的温饱。
等来年开春后,土豆、玉米、后世的水稻小麦都种下,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想起洪武三年大旱,饿殍千里,易子而食的哭嚎声;想起前些日的奏报,山西又现饥荒预兆。
老朱突然大笑,笑声惊飞了远处的麻雀。
“给咱弄上一车!明日大朝会,咱要让大臣们也尝尝这红薯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