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既定,周亦云迅速往广州发去了一封电报给李雪,在电报中,他详细告知了李雪自己的行程地址,让李雪直接前往武昌与自己汇合。
考虑到林娥怀有身孕,身体比较虚弱,所以他们选择走水路,周亦云和林娥便选择悄悄地从下关码头出发,他们没有身着军装,而是换上了便装,低调出行,来到长江边。
下关码头前身是1910年左右兴建的下关客运轮渡码头,最初称大生码头,后历经迁移和多次更名,1928年为奉安国父灵榇,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周亦云和林娥登上了江安轮。
江安轮缓缓启动,在宽阔的江面上稳稳行驶,上辈子作为成都人,周亦云还是第一次乘坐轮船,心中不免有些新奇之感。
周亦云和林娥一同来到甲板上,感受着江风的吹拂。江风带着些许湿润的水汽,轻轻拂过脸庞,让人心情舒畅。但周亦云考虑到林娥的身体状况,担心她受风寒,便带着她找到了一个避风的角落。
就在这时,一艘日本军舰突然故意加速,一个左满舵,气势汹汹地逼了过来,巨大的波浪随之涌起,一片江水翻腾着扑向江安轮。日本人嚣张地冲着江安轮叫嚣着,态度极为跋扈。
周亦云看到这一幕,心中怒火中烧,义愤填膺。然而,此刻他身边既没有千军万马,也无法立刻采取强硬措施,国家的积贫积弱,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无奈和痛心。
就在这时,舰尾突然传来一声惊呼:“有人落水了,有人落水了,”接着 一片混乱的脚步声,呼喊声传来,原来,由于日本军舰的逼近,江安轮被迫急打方向躲避,站在栏杆边上的人来不及做出反应,便被惯性甩下了长江,在江水里挣扎,周亦云心中一惊,赶忙安顿好林娥,迅速朝着舰尾跑去,上辈子他还是会游泳。
当他赶到舰尾时,只见一个年轻人已经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周围的人们纷纷将救生轮胎扔了下去,年轻人将落水者拖到轮胎上让他抓紧轮胎,他也抱了上去,两人紧紧抱着轮胎,趴在上面,救生轮上有绳子,他们被轮船拖着前行。
不一会儿,轮船减慢了速度,在众人齐心协力的救援下,两人终于被拉上了轮船,被救者的亲属纷纷上前,对救人者和被救者表示感谢,周围围观的群众见两人并无大碍,便渐渐散去。
周亦云见事情已经平息,正准备返回林娥身边,这时,救人的男子看到周亦云,急切地开口说道:“周兄” 说着,他上前拍了拍周亦云的肩膀,然后悄悄地在周亦云耳边低语:“周将军,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换个地方谈。” 说完,他放开了周亦云。周亦云原本暗中掏枪的在激发状态的动作停了下来,默默关上了保险,随后带着这名男子回到了林娥的旁边。
林娥看到周亦云回来,关切地问道:“亦云,怎么样,出事了什么吗?”
周亦云回答道:“林娥,已经没事了,有有落在了长江里,日本人真是嚣张,早晚让他们好看,对了就是我身边的这位先生把人救了回来” ,接着周亦云邀请救人者坐下,自己则是走到林娥旁边坐下,然后开口问道:“这位先生,不知你叫什么名字?”
来人直接说道:“周将军我的名字是属于人民的” 周亦云闻言,顿时吃了一惊,哈哈大笑起来,对于她的说词无疑是红党了
周亦云很快便恢复了平静,毕竟如今时局变幻莫测,确实应该小心一些
林娥的表情也十分平静,没有过多的惊讶。救人的年轻人看着穿着得体、气质优雅的林娥,对着林娥说道:“这位小姐,可以请你暂时离开一下吗?我有要事和周将军商量。”
周亦云微笑着说道:“这位先生,这是我的太太。”
年轻人闻言,脸上露出笑容,说道:“恭喜恭喜,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周将军,在南京时,我可是亲眼目睹了您的风采。面对帝国主义的挑衅,您毫不妥协,充分展现了华夏军人的英勇气节,可惜啊,你们那位总司令竟然解除了您的军职。” 年轻人感慨地说道。
然后,年轻人顿了顿,接着说道:“如今,你们那位总司令已然背叛了革命,他们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国父先生的遗训。”
“如今,武昌政府正急需像周将军您这样的帅才,我们一定可以北伐成功,而你现在也正乘坐着前往武昌的轮船,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您可以脱离南京的反革命集团,来到武昌,继承先生的遗志,继续北伐大业。”
周亦云听了他的这番话,对他的直言不讳感到十分震惊,他看着年轻人说道:“先生,你可真是大胆啊,如今我还在南京任职,你说出这样的言论,难道就不怕我把你送上断头台吗?”
他笑着说道:“我对周将军的人品深信不疑,再说了,我这不是已经到了前往武昌的船上了吗?我相信周将军你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会做出那样的事,。”
周亦云笑了笑说道:“你还真是直言不讳,不过我现在已经没有想法在军界任职了,也不想掺和政治,只想我带我的太太回家结婚。”
林娥在旁边温柔的依偎在周亦云身边,表面上伪装成一个民国普遍的贤妻良母,暗地里在年轻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林娥不着痕迹的观察着周围,没有异常才用他和周亦云约定的肢体语言告诉他,谈话安全,没有特务。
周亦云又和年轻人聊了几,年轻人见说不动周亦云便只能告辞,片刻之后两人也双双的起身回到了船舱,一路上,瞿秋佰时不时的来找周亦云,从国际局势,一直谈到国内,后来才知道他叫瞿秋佰,离去之时周亦云给了瞿秋佰一个日记本,瞿秋佰回代住所一看赫然是《田中内阁满蒙积极政策上奏文》,在上面标注不要提周亦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