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有找人查了几日,杀害自己孙儿的刀客。
“老爷子的加钱,一个是儒家书院的得意门生,一个躲在书院内。”
黑衣人冷冷地说道:“书院规矩严,但总有法子。不过,这价钱可不低。”
李文有咬咬牙,从袖中取出一叠银票:“只要能抓到那刀客,别管那些什么书院的人,如果你能带来这两人这些钱都是你的。”
黑衣人接过银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放心,老爷子,我做事向来干净利落。”
说罢,黑衣人转身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一阵冷风拂过李文有的脸庞。李文有站在门口,望着黑衣人离去的方向,眼中闪烁着狠厉的光芒。
这几日,茶不思饭不想,满脑子都是孙儿惨死的模样。那刀客,他一定要将其碎尸万段!
李文有回到屋内,坐在太师椅上,闭目沉思。他知道,儒家书院规矩森严,但那又如何?为了孙儿,他什么都可以做。只要那黑衣人能将那刀客和同伙带来,他不在乎付出多大的代价。
夜色渐深,李文有屋内的烛火摇曳不定,他起身走到祖祠,
拿起香烛,点燃后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列祖列宗在上,文有今日誓要为孙儿报仇雪恨,望列祖列宗保佑。”
拜完祖先后,李文有回到书房,提笔写信。
他要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关系,务必找到那刀客,将其绳之以法。
信写完后,他吹灭烛火,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孙儿生前的音容笑貌,心中愈发悲痛。
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李文有起身,将信封装好,准备派人送出。他站在窗前,望着渐渐亮起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愿苍天有眼,助我报仇。”
只是他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儒家书院。
儒家书院可是天下庙堂的正派,把持着天灵十六国的许多王朝的把柄。
辅佐各朝君主,其影响力之大,绝非他一个小小的武学世家所能想象。
书院内的学生,更是受到严格的保护和教育,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智谋过人。
李文有心中虽有万般不甘,但他也明白,仅凭一己之力,想要与儒家书院抗衡,无疑是蚍蜉撼树。
儒家辅佐君主的两种功法最为出名。
一是文治之道,以仁德治国,倡导礼仪之邦,二是武学之道,以武止戈,守护天下苍生。
这两种功法相辅相成,使得儒家书院在天下间拥有极高的威望。
每一个皇帝的国师基本上都是儒教的人,成为国师也是儒家学派这些人的梦想。
修一股浩然正气,是立身之本,也是儒家修炼的核心。
儒家的修行倒是和武夫剑修的不同。
一品境(先读书),二品境(修德),三品境(修身),四品境(修心),五品境(修气),六品境(立身明德),七品境(修浩然之气),八品境(小儒)九品境(大儒)……
至于十品听都没怎么听说过,据说,达到大儒之境的人,不仅武艺超凡入圣,更拥有改天换日之能,一言一行皆能影响国运兴衰。
大千世界,修行之法千千万万条。
有剑道,刀道……但儒家之道,却是独树一帜,备受推崇。
李文有虽然是个武学世家之主,但对于儒家书院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
他并不知道,儒家书院的学生,不仅武艺高强,更有着一颗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心。
他们所学的,不仅仅是武艺更是治国安邦之策,是守护天下苍生的责任。
说起来因为此事,长孙思宇也是在与夜长青谈话的第三天突破了大道。
封了儒心,有了一股浩然正气成功踏入七品境。
第二日便早早地来到师父的住处,手中紧握着一封早已准备好的信件,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他轻轻敲了敲门,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向师父表达自己的兴奋。
门吱呀一声开了,郑鼎祥那淡然的面容映入眼帘,仿佛一切世俗的纷扰都无法打扰到他的内心平静。
长孙思宇恭敬地递上信件,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师父,这是我突破后的第一份心意,请您务必收下。”
郑鼎祥微微一笑,接过信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轻轻拍了拍长孙思宇的肩膀,语气温和而坚定,“思宇,修行之路漫长且艰,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因为长孙思宇突破七品这一件大事,书院邀请了
各位门派和道家法家的人前来庆祝,场面热闹非凡。
长孙思宇站在人群之中,接受着众人的祝贺与羡慕,心中却异常平静。
他知道这一切靠的是夜长青的那一番话让自己走了出来。
本想去找夜长青道喜,却没想到夜长青料到了这些事。
早早地带着玉娥和老驴上路离开了苍梧朝着幽冥谷走去。
只留下了一封书信,信中只有寥寥数语,却透露着夜长青的洒脱与不羁:“思宇兄,恭喜,我知你必有此成就。我与玉娥有事需前往幽冥谷一趟,他日有缘,我们再会。夜长青留。”
长孙思宇望着夜长青离去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夜长青此人,性格洒脱,行事不羁,此次离去,恐怕日后再见会是十几年之后。
但想到夜长青对自己的教导,长孙思宇心中充满了感激。
他收起信件,转身回到人群中,继续接受着众人的祝贺。
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难以平静。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有今日的成就,除了师父的教导与自身的努力之外,更离不开夜长青的那一番话。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夜长青将他衣服里的几两银子全部偷偷拿走了。
在长孙思宇发现的时候还是那天去青楼准备喝点小酒。
“擦,夜长青你踏马当个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