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沪市南新区。
一条宽阔的黄浦江,将这座城市分割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江北岸,是繁华的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江南岸,则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大片的农田,破败的棚户区,还有那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场……与对岸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徐哥,咱们来这儿干啥?这地方,鸟不拉屎的,有啥好看的?”周松一脸不解,望着眼前这片荒凉的土地,实在想不通徐括为什么会对这里感兴趣。
徐括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田埂边,找到一个正在干农活的老汉,蹲下身子,递上一根烟,问道:“老伯,您这地,要是卖的话,多少钱一亩?”
老汉接过烟,上下打量了徐括一番,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小伙子,你不是本地人吧?想买地?”
“是啊,老伯,我想在这边落户,您看这地……”徐括一脸真诚,语气恳切。
老汉“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江对岸说道:“小伙子,你要落户,也该去那边啊!那边的房子才值钱,这边都是些不值钱的荒地,没人要的!”
“老伯,我就想在这边落户,北边的房子太贵了,我买不起。”徐括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脸上没有丝毫动摇。
老汉见徐括不像是在开玩笑,便收起了笑容,认真地问道:“小伙子,你是真心想买?你打算出多少钱?”
徐括心里早有打算,他知道,再过几年,这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现在看起来一文不值的土地,将会变成寸土寸金的宝地。
他报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已经相当高的价格,但与几年后的地价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老汉听了徐括的报价,简直不敢置信,他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这么爽快的买主。
“小伙子,你……你真要买?”老汉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他生怕徐括反悔。
“当然,老伯,我说话算话。”徐括斩钉截铁。
“那……那你要不要我家的农田?你要是也要,我给你算便宜点!”老汉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都要!”徐括毫不犹豫地回答。
老汉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农具,拉着徐括的手,热情地说:“走走走,小伙子,咱们回家,好好商量商量!”
两人跟着老汉往家走,稍稍落后几步。
“徐哥,你真要买这鬼地方的地啊?”周松压低了声音,凑到徐括耳边,语气里满是疑惑和不解。
“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个鬼影子都没有,买了有啥用?”
徐括当然不能把“二十年后这里寸土寸金”这种话说出来,他只能含糊其辞:“现在看着是没啥用,以后……以后用处大着呢!”
周松还是将信将疑,他可不信这荒地还能变出金子来。
可看着徐括那一脸笃定的样子,周松又不敢多问,生怕又惹来一顿数落。
毕竟,这一路上,徐括的眼光和判断就没错过。
很快就到了老汉的家。
放眼望去,四周的环境更是让人不忍直视。
垃圾堆积如山,散发着阵阵恶臭,破旧的棚户区歪歪扭扭地挤在一起,里面黑压压地住满了人。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捂住鼻子。
老汉也有些不好意思,他搓着手,讪讪解释:“那个,两位小哥,你们别介意啊。这北边的垃圾都往咱们南边运,好多人都靠捡垃圾过活,难免……难免脏了点。”
徐括却毫不在意,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这片土地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没事,老伯,我不嫌弃。”他甚至在心里默默盘算着,或许以后还能在这里做些什么。
进了屋,老汉从一个上了锁的木头箱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几张泛黄的纸,那是他的土地凭证。
他指着凭证上的图,一一给徐括指认:“小伙子,你看,这就是我家的地,这几块,还有那边那几块……”
徐括仔细看着,他心里清楚,现在还不能太过张扬,收购的规模不能太大,免得惹人注意。
“老伯,我就要这两块靠河边的吧。”徐括指着图上两块紧挨着的土地,这两块地位置最好,将来升值潜力也最大。
他心里仔细算了算,这两块地加起来,大概有一亩多。
“周松,你要不要也买点?”徐括突然转头问周松,语气中带着几分怂恿,“这地,以后肯定值钱!”
周松本来还有些犹豫,可一听徐括这么说,再联想到徐括之前的种种“神机妙算”,他一咬牙,也下定了决心:“买!徐哥,我也买半亩!”
“行!”徐括拍了拍周松的肩膀,心里暗自得意,这下,又多了一个“同伙”。“老伯,一亩地我给您两千,不过我现在手上没那么多现金,得过两天再来给您。”
老汉喜出望外,连连点头:“行,行!不着急,不着急!反正这地也没人要,啥时候给钱都行!”他做梦也没想到,这几块破地还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
从老汉家出来,徐括心里一阵感慨。
多亏了现在政策还比较宽松,不是本市户口也能买地,不然还真麻烦。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后期还得去公证一下,才能彻底放心。
徐括在心里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每一步。
周松看着徐括这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心里更加疑惑了。他忍不住又问:“徐哥,你咋就这么肯定这地能值钱呢?你是不是……是不是有啥内部消息?”
徐括神秘一笑,没有回答。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就一直待在旅馆里。
透过窗户,可以清晰地看到证券交易所门前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到了人山人海的地步。
徐括知道,自己买的那几只股票已经开始发力了。
他清楚地记得,这波牛市持续不了多久,但他并不记得具体结束的时间。为了保险起见,他硬是让自己的钱在股市里待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徐括去证券公司看了一眼账户。
好家伙!三十万已经变成了将近两百万!
周松也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的钱也翻了好几倍,快有五十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