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文钱一斤?!
众人见豆芽是这价钱,纷纷倒吸一口冷气。
有人忍不住出声询问:“什么金子做的,敢卖两文钱一斤?”
平时普通的蔬菜基本不会超过一文钱一斤,要是应季的蔬菜,一文钱都能买上四五斤。
陈大山心里也有些忐忑,面上却不露声色,铿锵有力道:“就是两文钱一斤,这可是黄豆发出来的豆芽,光是成本都是一文钱一斤。”
这价格可不是他定的,而是冠哥儿说的。
按照冠哥儿的原话,这豆芽只有他们小池村的人能产出,在这片地界就是独一份,卖贵一些又何妨。
更何况他们也不是卖给穷人的,穷人连吃喝都成问题,哪里有多余铜钱去买蔬菜吃,有山间的野菜吃就不错了。
至于那些手里有富裕铜钱的,也不会计较这一文两文,有的是人愿意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花大价钱。
只是这豆芽怕是卖不了多久,等气候暖和起来了,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各种蔬菜会在田地里大量生长。
到时候人们可以选择购买的蔬菜就多了。
不像现在,开春不久,市面上根本没什么蔬菜,大多都是一些老白菜老南瓜什么的。
现在要趁着市场空档期,狠狠将价格抬高。
至于日后,将价钱降低不就行了,到时就说成本降低了。
一位穿着黑色齐膝上衣,头戴皂色方巾,脚上踩着黑色单梁练鞋,肩上还搭着一块白色毛巾,一副小二打扮的人突然出声问道:“要是买的多些,能否优惠一二?”
众人见他有买的意思,不由看向他,心里面露恍然。
这是来福客栈的伙计,怪不得有底气购买,估计是客栈的伙计出来采购。
陈大山犹豫一下,问道:“不知你要买多少?”
小二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起码十斤。”
豆芽毕竟是新菜,他也不敢多买,害怕弄出来不好吃。
陈大山一副很纠结的模样,最终才下定决心道:“今天乃是俺们首次卖豆芽,便优惠一些,一文五分一斤,不能再少了。”
小二点头,心中暗喜,自己又可以从中吃一些回扣。
陈大山和陈招娣动手准备十斤重的豆芽,又听见小二问道:“这豆芽该如何做成吃食?”
陈大山将豆芽递给他,朗声回道:“就和其他菜一样,用来煮汤,小炒,干拌,都是可以的,小兄弟拿回去一试便知,若是还合口味,莫要忘了再来。”
“一定!”
小二提着豆芽,继续在周围摸索,他要买的蔬菜可不少,客栈一天的采购量可不是小数目。
毕竟白马镇虽然只是一个小镇,可地理位置却是极好,处于一个交通要道,往来的人很多,否则也不至于修建一条官道出来。
也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了,所以客栈的生意一向很好。
小二似乎给陈大山等人打了一个开门红,其余还在观望的众人,也纷纷掏钱购买。
这些人大多穿着不差,虽然够不上细棉布,但身上的粗布衣看不见补丁,脚上也踩着布鞋。
但他们买的也不多,大多是一斤两斤,准备拿回去尝个新鲜。
就这么过了一个半时辰,带出来的豆芽便全部卖完!
毕竟虽然这是一个村子培育出来的豆芽,但毕竟是第一次,村里的黄豆并不是很多。
一共就培育出了五六十斤的豆芽,在这白马镇市场溅不出一丝水花。
但陈大山等人的脸上满是喜色,特别是陈招娣,她对小弟无限信任,培育出来的豆芽也最多,足足有十斤。
这趟便卖了二十文铜钱,足够给小弟割上一刀猪肉,再买上几斤大米。
光是想到这里,陈招娣心里便美的不行。
所有的铜钱都装在一个荷包里,看起来鼓囊囊的,陈大山贴身放在怀里,生怕被旁人惦记。
随后不敢耽误,将竹篮收起来放在牛车上,待陈招娣买好肉和大米,直接出了白马镇,朝村里赶回去。
陈大山一手牵着水牛鼻子上的绳子,满面红光,感慨道:“没成想这法子真能成,这下村里可算有个进项了。”
陈招娣也有些不可思议,咂舌道:“镇上的人可真有钱,两文钱一斤的豆芽都敢买。”
陈大山哼了一声,“他们有什么不敢买?哪怕是肉,也是三天两头就吃上一顿。”
陈招娣闻言不由有些羡慕,三天两头就吃肉,这是什么神仙日子?
苏虎见陈招娣咽了咽口水,瓮声瓮气道:“等回了村,俺进山里一趟,天气暖和了,山里的野味多。”
前几天他没工夫进山,得忙着田地和水塘的活计,每日都不得空闲。
今天要是可以抽出半天去山里转一圈,看能不能打只野味回来。
陈招娣想了想,没有反对,要是自家男人能有点儿收获,正好明天一起给冠哥儿送去。
一想到明天又能见到心心念念的冠哥儿,陈招娣便感觉浑身充满了力气,闹腾的五脏庙也不会让她感到苦恼。
日头上升,阳光打在身上,甚至感觉有些刺痛。
几人额头挂着汗水,回到村里,村里小孩儿看见了,立马跑着朝家里走去。
“七叔公回来了,招娣姐也回来了。”
他们是专门被家里安排在村口的。
家里的妇人听见了,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计,朝陈招娣家里走去,脸上带着期待和忐忑。
陈大山站在牛车上,见人差不多来齐了,声若洪钟,挨家挨户按照豆芽的数量分铜钱。
当货真价实的铜钱躺在手心,陈赵氏不可思议道:“七叔,能得到这么多铜钱?”
她记得自己不过就是培育了三斤豆芽,本以为能得个一文钱就差不多了,没想到手心足足有六个铜板!
早知如此,她就该把家中的黄豆全拿出来。
陈大山肯定点头,绘声绘色将上午的场景描述出来,这些妇人听的心潮澎湃。
随后,村中便闹哄哄一片,一会儿说着要去其他村买黄豆,多培育豆芽,一会儿又夸赞陈及冠,说读书人就是不一样。
陈大山看着兴高采烈的族人,嘴角的笑容就没下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