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女人都怀上了!
婉儿脸颊通红:“哪里是臣妾厉害,是陛下厉害,夜夜在臣妾这里,不怀上才怪呢。”
朱允熥一阵激动,再次扑上去。
……
早朝。
文武大臣位列两旁,有一百三十人之多。
朱允熥很少上朝,不是每日都上,这叫‘大起’。
早朝是为了宣布特大事情和商议重要国策才有的。
大臣必须深夜就起床,空腹坐轿来到皇宫奉天殿。
若每日都这样,人的身体是吃不消的。
今日上朝,该说什么,朱允熥已经提前和李进、刘璟商量好了,不过这事不能由皇帝提出,否则就是妥妥的昏君。
“陛下驾到!众臣叩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熥轻抬右手:“众卿家平身。”
“谢万岁……”
“好久没叫‘大起’了,今天要说的是倭寇袭击我大明沿海一带的事。朕已命平安公马赫然带兵去驻防,还缺少一个文臣辅佐,不知哪位卿家愿意前去?”
这只是朱允熥的一个开场由头。
马赫然文武双全,哪里用得着文臣去当参谋。
去了也只是个做文案的。
李进第一个站出来:“陛下,倭寇之乱,自太祖皇帝始就一直存在,平安公谋略超群,定能驱逐倭寇,佑我大明,此乃陛下识人之明所至。臣以为,陛下的当务之急是选秀女。”
“选秀女?朕已经说过,不选秀女。”
“陛下,选秀女之事,亦是国事,乃重中之重。后宫多添佳丽,是为皇家延绵子嗣,彰显我大明千秋鼎盛之气象。而非单纯之女色而已。”
说完,刘璟也站了出来:“陛下,李大人之言甚是。恳请陛下采纳李大人之言,为我大明鼎盛之气思量,多选秀女,充斥后宫。”
两个文臣大佬都出来说话了,一旁的户部尚书也出来插嘴。
“陛下,李、刘二公之言,实乃顺应天意。昔日太祖皇帝有子二十六人,有女十六人,此乃天佑我大明。纵观历朝历代的明君,不乏其人,唐太宗李世民有子十四人,有女二十一人。秦始皇帝有子二十三人,有女十人。但凡明君,无不是龙嗣繁荣,陛下亦为明君,当效仿之。”
这些文臣,真会说话。
不过他们没敢反过来说,儿子多的皇帝,造反的概率也大。
秦朝二世就亡了,太祖朱元璋实行分封旧制,导致藩王拥兵过重,前有燕王为患,现有宁王作祟,都是眼巴前的事情。
众大臣全都跪下了。
“陛下选秀,顺天应人,刻不容缓!”
台阶给了,朱允熥顺着台阶下就可以。
“好吧,既然众卿家都这么说,那朕就采纳,刘璟,这件事,你全权负责。”
“臣领旨!”
散朝之后,朱允熥将李进和刘璟带到御书房内。
他们知道皇帝要离开应天,三宝给他们传过话了。
皇帝要做的事,这两个喜欢自保的人,是不会阻谏的。
“朕随时会离开,中书省和朝廷上,有劳你们多费心了。”
“臣二人愿为陛下一效犬马!”
三宝忽然走来,给了朱允熥一个眨眼示意。
朱允熥让这两人下去后,三通就进来了。
替身已经选好,在冷宫位置等待。
他去了之后,看见的另一个自己,其实不是特别相向,只是五官轮廓大体一致,只要凑近十步之内看,眼睛不瞎的人都能分辨出真假来。
而且,这个人居然是暗卫。
三通说:“主子,仓促之间,实在找不到更加相似的了,不过,上朝应该没问题,十步之外,朝臣不敢仰面视君,就无人能察觉。”
“还是尽量不要上朝的好。”
为了避免假皇帝与群臣接触,朱允熥还想了个办法。
就是让三宝传消息,说皇帝女人都怀孕了,一时选美又太慢,所以成天去青楼玩耍,不思朝政。
宁愿让自己变成一个昏君,也不能让外人知道他不在应天。
一天傍晚,朱允熥和三通一起,伪装成商人,驾着车马出城了。
不带随从,就他们两个。
严格的来说,应天也属于江南,但由于应天是皇帝所在,大明的版图上,应天是一个独立的府。
他们到江南只用两天就够。
皇帝选秀的消息,只半天就到了宁王这边。
他所了解的情况,也是两个消息,其一是朱允熥派马赫然去防守沿海地界,其二是派遣三通到江南这边来查询天宁教。
“朱允熥还是很有章法的,不过,他做皇帝太舒服了,忍不住想女人了,男人嘛……谁都一样。”
面前的倭寇将军持有一丝忧虑:“王爷,此话未免言之过早。”
“怎讲?”
“朱允熥一向不好女色,文武大臣多次谏言选美女,他都拒绝了,现在你我双方一起造势,他却在此时流连于女色裙间,不觉得可疑么?”
朱权看了看身边的谋士——解士仁。
“先生,你认为呢?”
解士仁轻轻捏着八字胡:“王爷,朱允熥其人,计谋颇多,他突然选秀女,确实可疑。但是,在下却猜不透这背后隐藏的事情。”
朱权冷哼一声:“有什么可疑,他朱允熥也是人,还是个男人。哪有男人不喜欢女人的,瓦剌公主,他要了,鞑靼公主,他也要了,皇帝身边总共才四个女人,再漂亮也有腻味的时候。本王就有十几个妻妾,本王还嫌不够呢。本王尚且如此,何况他是一国之君。”
真是这样的么?
倭寇将军轻轻低喃:“王爷,万事还是小心为上啊。需要宫中眼线时时观察朱允熥动向。王爷,你可有安排女子去选秀?”
“当然有,朱允熥要选秀一千人,本王给他安排了十人,都是美貌之女,才色俱佳,只要有一人入选就足够了。”
解士仁的怀疑和倭寇是一样的。
只不过,他们是真猜不透朱允熥选美女的背后想干什么。
“王爷。”
“嗯?”
“可密令大明各州府的天宁教一起为事,只在江南这边,会让朝廷的焦点都在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