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不长,长不过二百余里,漓江不宽,宽也不到五十丈,两侧高山崇岭、山势奇特,郁郁葱葱、气象非凡,江中河卵石沉底,少泥沙,故而水质清澈无痕、苗人竹筏行于其上,犹行于虚空之中,水中游鱼穿梭,犹如鸟飞空中一般,两侧有平原,容得些许良田,苗人村落沿河而建,星星点点,苗人种田、养桑、水中捕鱼,这里的生活犹如世外桃源、仙境一般。
围绕这片富饶的土地,有一郡、三县、一古镇,郡为桂临郡、三县为安兴、灵水、乐平,古镇为灵朔,其中灵朔有一关口,名为南山关,抑制了从湘入贵的通路,也是南方三苗九黎与汉人通商交换物资的重要关口,也是茶马古道的最后一个关口,出了南山关就进入湘水流域的邵陵郡,因为往来经济交往密切,故而灵朔千年来都相当繁荣,为贵地的第一镇。
两年前古镇外漓江边,盖起了一座竹楼,且在漓江边盖了一个竹筏码头,搭起了一个平台,日日有个年轻的白衣夫子在此钓鱼,但是奇怪的是无论钓的是大鱼还是小鱼,钓鱼的人都对鱼自言自语。
“下次别那么贪吃,别人可没有夫子这么善良的,走吧,日后得了道记得夫子就好了。”
然后对鱼嘴吹一口气,再将鱼放回漓江之中,鱼下水之后仿佛能听懂一般,在其周围对其摇尾巴,不忍离去,那钓鱼的人挥挥手,那些鱼儿才离开。
“鱼先生,你这钓了鱼又放了,不是白忙活了吗?”
一个撑着竹筏用鸬鹚捕鱼的渔夫路过钓鱼台,好奇的问钓鱼的白袍年轻人。
“米老爹,看来今天收获不错嘛!我钓鱼是钓缘分,能咬我鱼钩的鱼都跟我有缘,当然要放了,何况他们还跟我同姓呢!”
“鱼先生,您真有趣,这样我都不好意思送您几条鱼下菜了,多谢你教我孙儿识字!”
“米老爹,上我钩的鱼跟我有缘,被您老抓到的鱼跟我没缘,故而还是使得!”
“好嘞,鱼先生,接住!”
米老爹,从竹筏上拿出两三尾最大的鱼,往码头上一抛,奇怪的是那几条鱼像自己会找方向一样,直接落在鱼先生鱼篓里。
鱼先生大笑道:“米老爹,好手法啊,扔得那么准。”
那米老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心里也嘀咕:“怎么回事,我手法这么好吗?”
“鱼先生,昨夜小米给我背了孝经,小老头高兴啊,我们苗民没什么机会学习中原经典,多亏了鱼先生。”
“小米聪慧,日后当有大出息的,没准还能封侯拜相呢!”
“多谢先生,希望天下太平些,日后还有机会去建都求学,小老儿告辞了。”
..........
鱼先生提起鱼篓,收起鱼竿,自言自语:“今晚有鱼汤喝了。”
鱼先生收拾好鱼,熬好了鱼汤,自己尝了一口,笑到:“香!够喝一杯了。”
自己端着一壶酒,三两个小菜,在竹楼顶上的露台摆上一小几案,自顾自的喝起来。
喝到兴起,自己高歌起来。
“柔水绕山枝,落花入水流、此去是何年、苍云几度秋,问君有何忧、问君有何忆,知者莫相问,随君进一杯!…….”
歌声清扬,传声三里。
........
漓江对面有一个小苗寨,随着这中原雅音曲调的歌声传过对岸,不少苗女从寨子中出来,来到漓江边上,苗女门都穿着露腰的短襟苗服,身材曼妙,相貌动人。
“祈楼,你听是对面的鱼先生唱歌呢,真好听!鱼先生仙人一样的人物,真不像人间的人。”
“艾亿,你说鱼先生能留下来吗?”
“小姐,我也不知道,两年前鱼先生来的时候就一个人,现在还是一个人,每天除了教教书,就是钓鱼、喝酒、弹琴、唱歌。”
“小姐,你是不是喜欢鱼先生?”
少女害羞的打了旁边的女伴:“艾亿,你说什么呢?谁喜欢他了。”
“小姐,你打我做什么,你每晚都跑过来看鱼先生,不仅仅是你,这寨子里的少女,那个不是天天过来看的,小姐既然鱼先生没有堂客(湘贵土语,媳妇的意思),你就大胆追吗,我们苗女没有那么多规矩,喜欢就告诉他!”
“怎么告诉他啊!”
“小姐,祈田不是在对面鱼先生私塾读书吗,你明日打扮漂亮一些,直接去找他,你那么漂亮,他一定克制不住的,若他要了小姐,小姐就是他堂客了。”
少女边说边笑了起来。
而祈楼听了,顿时害羞的唔住脸:“你说什么啊,这多难为情啊!”
“小姐,那回头其他的女孩爬上了鱼先生的床,你可别后悔!”
祈楼咬着下嘴唇,看着远处的竹楼,隐隐点了点头。
.......
竹楼的一楼是一个小私塾,大概有三十来个孩子,年龄都在八到十二岁之间,看着穿着苗服饰,就可以看出都是附近苗寨的孩子,这些孩子以前从里没有机会学习中原经典,因为这三苗之地,汉人不愿意久居,自然也没有什么人在这里开设私塾,教育文化,所以实际上三苗九黎中除了部落的巫师,就连很多头人都不认得汉人文字,更不要说读懂汉人经典文章了。
所以两年前鱼先生在江边盖起了这座竹院,然后游走在四周的苗寨之中,说自己过来开设私塾,只招收苗寨弟子。
苗寨头人问鱼先生:“先生,我们三苗穷,先生要收多少钱啊,我们到挺想让孩子们学点东西的。”
鱼先生笑道:“我教书不收钱,大家随意就好,给几条鱼、一只山里的猎物或者给两块腊肉都可以,不过孩子我得看看,跟我有缘的就入私塾就读。”
“那敢情太好了,鱼先生,明日我就将我孙儿送到先生那边去,看他是否跟先生有缘。”
“好!”
...........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
漓江书院内,苗族的娃娃们,也用字正腔圆的中原雅音念着千字文,虽然语调还有一些怪异,但是也都可以听的明白了。
“好了,看来你们都背会了?可有谁懂得这文章中的意思啊?”
鱼玄机问孩子们。
祈田:“鱼夫子,不是很明白。”
“明不明白,暂时没有关系,但是要先会背、会认、会写,认得每一个字,体会他们彼此的意思关联,文字的都是有关联的,语言也一样,联系到一起了,就会有你们对于意思的理解,所以大家今日都背会了,夫子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这三日每日背五十遍,然后抄写五遍,三日后为师再问大家意思为何?你们尽可畅所欲言,就说你们自己的理解。”
“好的夫子!”
“好了,今日放学了,你们回去吧,记得为师布置的作业!”
田祈大声喊道:“向夫子行礼!”
现场的几十位孩子都出列:“恭送夫子!”
鱼先生点头,出了课室,又走到钓鱼台,跟他的鱼儿对话去了。
孩子们收拾好了书,开始一个个离开,这里都是山区,不少孩子需要走两个时辰五十多里山路,就为求学。
鱼玄机教授学问与其他夫子不同,不做文字、不教经典,只教文字和对文字的理解,故而半年开一个班,两年教了不下两百人。
“鱼夫子,我们走了啊!”
“路上小心,别贪玩,天黑了,山路不好走!莫让阿爹阿姆担心。”
“夫子,我们知道了!”
“夫子,阿爹今日猎了獐子,说明日让我送给夫子当下酒菜!”
“古力,待我谢谢你阿爹!”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