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来枪往,火花四溅,呼喝声、武器碰撞声,不绝于耳。
赵林与文聘已交战十余合,不分胜负。
文聘吐气开声,将长柄大刀抡圆,斜砍而去。
赵林知文聘用了全力,手中长矛木杆受损,不敢硬接,只好用巧力化解,同时夹紧马腹,让坐骑前冲,以图避开锋芒。
文聘不愧是荆州有名的将领,对时机把握异常敏感,见赵林用巧力化解而非格挡,便知端倪。
几乎同时催马向前追击,二人一前一后,仅相距半个马身。
而列阵观战的曹军骑兵,忽然在几名将领的带领下,向两侧后退,让出中央十余步。
赵林见状也不客气,再次化解文聘大刀直刺,纵马向前加速,同时调转长矛,扭身反刺文聘。
二人均提起马速,在千余曹军阵中,沿着中央空出的通道厮杀。
战马嘶鸣,刀枪再次相撞,赵林似是听到手中长矛木杆的哀鸣。
心知再厮杀下去,长矛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心思急转之间,纵马向着列阵的曹军靠近。
文聘毕竟身着重甲,限制了马匹的爆发力,一时之间被赵林拉开两三个马身,知道拦不住对方,索性勒马停在原地,大喊道:
“少年人且换了兵器再来恶战!”
众曹军早被赵林忠肝义胆折服,少年虽是敌人,却不妨碍众骑卒慕强羡勇,听闻将军之言,不约而同的举起长矛、骑枪递给赵林。
少年将军回头,见文聘已驻马停刀,心道“文聘虽虚伪,却不失气概,如此人物不愧青史留名。”
将受损的长矛扎在地上,从眼前的枪林中随意抽出一杆,花里胡哨舞动了几下,手感尚可,比之刘备军的兵器要精良不少。
赵林持矛抱拳,在身前一晃,大声言道:
“林尝闻:‘中原大地,豪杰辈出。’ 今蒙诸位壮士美意,慷慨相赠兵器,林于此稽首拜谢矣。”
众骑士齐声大喊:“不谢!”
赵林闻听千人呐喊,只觉得豪情万丈,正要挺枪与文聘决一死战,忽闻一阵马蹄声接近,只听一道豪迈豁达的浑厚嗓音,隐约随风传来:
“少年将军,英气勃发,风姿卓然,真乃虎雏也!”
赵林愕然回首,只见三五骑士策马来到近前,大喊道:
“小将军且暂缓决斗!丞相有令,请小将军阵前答话。”
赵林闻言,向骑士身后看去,只见百余步外,无数骑士簇拥着一人,身穿金色明光铠,头戴錾金兜鍪,一条大红披风覆于马背,身后二人,一人举华盖,一人掣大旗,旗上隶书曰:大汉丞相冀州牧曹。
少年大惊,曹操怎在此处?
原来是文聘接受赵林提出的阵前赌斗之时,早有军中斥候快马报与曹操知晓。
曹操爱极了长坂坡战神赵云,闻听一小将疑似赵云之子,正在与文聘赌斗,便令夏侯惇领兵追击刘备,自领亲卫及数百虎豹骑前来观战。
赵、文二人激战之中,未曾发觉曹操亲临,曹操亦未声张,只令文聘麾下骑兵分开阵列,空出战场供他观战二人争斗。
待众骑士献枪,赵林于马上拜谢之时,才派人前来相邀。
赵林吃惊之际,文聘早已策马来到曹操面前,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拜道:
“丞相,末将于阵前,私与敌军赌斗,自知此举有违军规,罪莫大焉,特来向丞相请罪,请丞相降罪责罚。”
曹操手持马鞭,指了指文聘笑道:
“仲业将军,汝今日阵前与那小将军赌斗之举,着实莽撞了些。
然吾亦知晓汝向来忠勇,或为一时意气,欲显我军之威也。
嗯,那小将军,吾观其确有不凡之处,武艺胆识皆为上乘,本相甚是欣赏。
汝虽犯了军纪,念在未酿大祸,今暂免汝之罪。
至于那小将军,吾倒盼着能有朝一日,使其归降朝廷,共襄大业。
汝可能胜了赌斗?”
文聘抱拳拜道:
“谢丞相不罪之恩。聘愿拼死,擒下此人。”
曹操微笑颔首,却让文聘先立于身侧,等待赵林上前答话。
赵林见状,只得催马上前,面色如常,心中却思绪急转。
“我刘备麾下一个将军的亲卫,怎么就碰上曹操了?
还叫我上前答话,我有什么好跟你答的?
怎么称呼曹操呢?喊曹贼?那不是老寿星吃砒霜,活腻了吗?
喊丞相?那刘大耳知道了不得怪罪于我?
就算刘大耳不说什么,云叔也得教训我。
嗯......这年头有了名气才能混的好,要不......趁机扬名?”
战马缓缓而行,不过百步,很快就走到了曹操面前,自有两名骑将向前,刀枪交叉,拦住赵林。
赵林原本还有些犹豫,见有二将阻拦,索性便定下应对之策。
左右看了一眼两个胡须茂密的将领,猛地抬枪挑开二人兵器,朗声道:
“曹孟德,我乃刘皇叔帐下赵云将军的亲卫,与你这汉贼有何话可说。
今日既无生路,吾自死战以报国家,大丈夫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又有何惧!”
赵林言罢,回首糜夫人处,又言道:
“只恨林学艺不精,时运不济,不能救主母而还,惜哉!”
此一番言语,配合赵林的作态,将一个悲壮、勇烈的少年将军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怎能不叫众人动容?
只是动容归动容,却不能在曹操面前毫无作为。
当下便有数名战将满面怒容,作势便要冲出战阵,拿下此贼。
曹操却笑容不减,挥手按下众将,言道:
“汝尚年少,不知天下大事,虎雏之言也。
哈哈哈哈哈,汝言我乃汉贼,岂闻汉贼守诺?
本相知你已胜了两场,若再胜一场,便放你与玄德家眷同归,如何?
若如此,柏轩亦视本相为贼乎?”
赵林听到曹操不干涉赌斗之约,反而认同了,不禁有些语塞,沉吟半晌,方道:
“若如此,我便敬你有丞相胸襟。”
曹操闻言呵呵一笑,发问道:
“汝名赵林,与常山赵子龙有亲?”
赵林答曰:
“某乃赵风之子,云乃我叔父。”
曹操又问:“汝父赵风?可曾入仕?”
赵林答曰:“家严见背,生前并未入仕。”
曹操颔首,言道:
“汝父有子如此,当无憾矣。汝字柏轩,可见汝父于你,寄予厚望,若赌斗失利,可愿随我效忠朝廷?”
赵林朗声答曰:“我虽年少,亦知忠义,若不胜,当依赌斗之约,任文将军处置。
然吾叔父投效刘皇叔,我为子侄岂能事敌?若败,有死而已。”
曹操面色闪过一丝不愉,手捋长髯道:“且继未尽之斗,待胜负已分,再作计较。”
赵林闻言,微微颔首,枪指文聘,大叫道:“来战!”
言罢,拔马而走,行至百余步外,勒马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