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开国之初,朱元璋收养孤儿,传授帝王之术。如今太子朱标年少英武,众臣无不惊惧。
众人正议论间,忽闻前方战报传来,说蓝玉被杀,朝局震动。文官们先是震惊,继而面露不屑,直指武将夸夸其谈。
独有冯胜面红耳赤,羞愧难当。他本对朱政诸多怀疑,却未料对方谋略深远,布局精妙。从初战挑衅,到示弱退让,再到设局围剿,步步为营。
尤其令人胆寒的是,朱政深知蓝玉自负轻敌之心,故而诱敌深入,待其自投罗网。这哪里是运气,分明是天才般的智慧。
众人沉默许久,方回过神来。文官们虽心存疑虑,但武将们却已暗自折服。他们深知,朱政才是真正的领军奇才,将来必成大器。
\"此子天赋异禀,实乃国之栋梁!\"冯胜感叹不已。其他武将则面色铁青,心中五味杂陈。蓝玉战败之事,令他们倍感挫败。
这小子朱政,竟已达到这般境界?
连蓝大将军都败下阵来,谁能奈何于他?
但他越强大,对他们就越不利!
位居高位者岂非更加肆无忌惮,认为他们可被取代?
想到这里,一众淮西将领顿觉陷入深渊,内心惶恐。
特别是想起刚才他们对朱政冷嘲热讽的话语,
更是堵在心头,恨不得吐血。
这朱政,莫不是上天派来的惩罚?
不仅他们如此,即便是李善长这般深沉之人,
此刻也不禁变色,难以置信!
再想到此事可能给淮西集团带来的严重后果,
心中忐忑不安。
如今淮西集团处境本就危险,
老朱的心思早已显露无疑。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又出了个朱政,把蓝玉都踩在脚下。
这无疑是重重一击,让淮西集团愈加危急。
稍有不慎,他多年的心血恐将毁于一旦!
想到此,李善长脸色阴沉得似要滴水。
而朱允炆此刻更是惊得舌头差点咬断,瞠目结舌!
竟真的输给了朱政!
他气得咬牙切齿,满心郁结,十分憋屈!
尤其是想到祖父和父亲会更看重朱政,
更是嫉妒的眼睛发红。
甚至想放声大喊以发泄情绪。
但有悲也有喜。
此时徐允恭与李景隆却喜不自胜。
徐允恭看到家族复兴的希望,
李景隆则更坚定了与朱政结交的决心,
甚至不惜代价攀附这棵大树。
他看得明白,即便宠溺朱政的朱元璋离世,
新太子即位后也会重用朱政。
如此一来,他又何须顾虑?
当然,在场最开心的还是朱元璋。
他对朱政此次击败蓝玉展现出的智谋和用兵手段极为满意!
虽然那支所谓的特种部队有些取巧,
但朱政始终展现的掌控人性的成熟手段,
以及诱使蓝玉中计的计策,并非取巧,
而是真正的兵法诡道!
果然不出他所料,
他的爱子果然留有后招,没让他失望。
而这后招,甚至连他也没察觉。
这让朱元璋倍感欣慰!
胸怀大志,文武双全,
此次演武与对阵蓝玉的表现,堪称翻天覆地,光彩夺目!
这样的孙儿肩负千秋大业,再合适不过!
想到这里……
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立刻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他眉飞色舞地扭头看向还在发呆的朱标,骄傲地问道:\"标儿,怎么样?还记得我刚才说什么吗?胜负尚未可知啊!\"
朱标这才从震撼中回过神来,想起刚刚所有人都对朱政持怀疑态度,包括自己在内也没想到朱政居然能赢下蓝玉。心中感慨万千,感叹道:蚂蚁般的人群喧嚣不已,雄鹰却独自俯瞰四周空旷寂静。朱政无疑就是那只翱翔天际的雄鹰,而自己反而和别人一样成了庸碌之辈。
想到这里,朱标心中五味杂陈。转头看着朱元璋,真心实意地称赞道:“父皇英明,眼光独到,儿臣远不能及。朱麟确实是天资卓越,文武双全,堪称文武兼备。实在难以用常理衡量,未来不可限量!\"
\"哈哈哈,不错,朱麟确实天赋异禀,非同凡响!”朱元璋听了更加高兴,忍不住挺起肚子,得意扬扬地扫视四周众人,炫耀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对李善长以及淮西诸将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看到他们无言以对的样子,心里特别舒
坦。
就在此时,一阵脚步声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朱政从战场归来,神情平静地走来,曹震垂头丧气地跟在后面,却不见蓝玉踪影。众人此时并未多想,只是目光紧紧盯着朱政,表情各异。
再次见到朱政时,他的形象与今日初见时已判若两人,与先前与蓝玉交手前更是截然不同。
有人认为朱政像一把剑,剑锋虽藏于鞘中,但寒光已现;有人觉得他似一座山,看似平缓,实则巍峨;还有人觉得他如一片海,风平浪静时不起眼,一旦翻腾,必是惊涛骇浪。
朱政依旧镇定自若,步履稳健地走到朱元璋面前,行礼道:“末将骠骑卫指挥使朱政,参见陛下!\"
\"免礼!\"朱元璋满面笑容,看着眼前英气勃发的朱政,越看越满意。他知道今天朱政不仅没让他失望,还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通过这次演练,朱政已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尤其刚才与蓝玉对决,击败了当今名将。
朱政在大明军中的崛起,堪称一飞冲天!无人再敢质疑,三军上下无不敬服。他的行动彻底赢得军心,同时结合大明完善的退役军人安置体系,进一步稳固了他在军队中的根基,令百万士兵对他感恩戴德。若再加上未来麾下亲信遍布军中,掌控军权指日可待!又有谁能撼动朱政的地位?想到这里,老朱意识到自己的布局已然有了显着进展,只需继续管理淮西集团,就能顺利掌握兵权。到那时,与标儿摊牌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这一天已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