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财家在镇子外围,新盖的几间红砖瓦房很醒目。
张发财这两年在鹏城做工,除了偶尔去洗个头有些花销外,钱都寄回来盖房子。
可惜新房他连看都没能看上一眼。
如果没出事他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跟上辈子一样没有大富大贵,但过的很舒坦。
叶烽问了人才找到,还没到张家就听到吵架声。
叶烽跟附近的村民打听了张发财的情况。
“人送回来没两个月人就没了,可怜呦,那么年轻人就没了,还不如就在农村种地。”村民唏嘘道。
他媳妇目前还没改嫁,叶烽听对方的意思,已经在找下家。
张发财的父母都是丧偶后中年又重组的家庭,张发财年纪不大他父母快七十。
一双儿女还不到上小学的年纪,张发财出事后生活的重担就落到他媳妇和妹妹的身上。
妹妹去年就说了亲事,明年就要出嫁。
妹妹出嫁后所有的压力都得张发财媳妇一个人扛。
上面两个老的下面两个小的,张发财媳妇才二十三四,很年轻,不可能一直为他守着,也不愿意一直伺候公婆。
再嫁也是人之常情。
公婆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她不放心把娃儿丢给他们。
想嫁个能接受两个娃儿的男人,她公婆不阻止她改嫁,但不许她把娃儿带走。
为这事,原本还很和睦的婆媳关系越来越僵。
现在又为了赔偿款怎么分,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李工头除了承担张发财的医药费和包车把人送回来的费用,还额外给了一万八的赔偿款。
李工头嘴毒,也很财迷,心却比大多数工头都好。
叶烽能想象得到李工头给出这笔钱时有多痛心疾首。
这笔钱不少。
如今整个镇子都找不出几个万元户。
按照现在的工价,相当于张发财在工地上干七八年的工钱。
上辈子他从鹏城回来后跟张发财有走动,买饲料也是跟张发财买,跟他的家人都认识。
这辈子张发财的家人都不认识他,既然张发财不在了他就没有再去的必要。
免得张发财的父母拉着他边倒苦水边哭。
听方小芝哭已经听的够够的,不想让无关紧要的人影响自己的心情。
叶烽可以不用回村,在镇上待一晚直接回鹏城。
下次回来不知是什么时候,想想他还是决定回去一趟。
就当去看看父母和叶熔失望的眼神好了。
叶父叶母两天没见到叶烽,担心他办好事直接走了。
叶熔更担心。
他们还等着跟叶烽借钱,要是叶烽走了,欠三个妹妹的钱怎么办,总不能又低声下气的找几个舅子。
几个舅子不是很好说话,借了钱也是要还的。
让他去人生地不熟的城里打工,比打他一顿更容易。
他是家乡宝,做农民又没什么不好。
除非是去享福,不然他绝不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
在四人惴惴不安中,叶烽踏着月色来了。
盛夏的南溪村,夜晚也很热,只有清晨最舒服。
晚上村民都喜欢坐在屋前的小晒坝上,扇着蒲扇纳凉。
最热的那两个月还会把凉席铺在晒坝上,晚上就在外面睡。
叶熔看到叶烽,跟看到财神爷无异,脸上是从未有过的热情笑容。
“吃过饭了没有?没吃让你大嫂给你做。”
叶烽说吃过了,又招呼叶大嫂给人泡茶。
叶母关心地问:“都办好了?”
“办好了。”
“那钱?”叶父不死心地问。
“这是我跟方小芝的事,爸妈你们就别操心了。”
叶烽的话说的毫不客气,直接给几人都干沉默了。
叶熔搓着手,有些难为情地说:“阿烽,阿彪跟杨朵结婚的彩礼不够,跟秋萍她们借了些,马上就到约定的还钱时间。
你晓得我跟你大嫂没本事,一下子凑不出那么多钱来。
说好的总不能又拖着不给,你看......”
杨朵听到彩礼两个字就有些无地自容低下头。
虽然她的彩礼比姐姐的彩礼少,但在村里也是笔巨款了。
每当公婆提起彩礼总让她有些抬不起头来。
叶烽看了眼无动于衷的父母。
上辈子兄姐要跟他借钱,基本上是找父母,然后父母来找他,帽子一顶顶往他头上戴。
这次怎么不帮叶熔出头了。
知道他不会给,干脆不在叶熔跟前丢脸面?
叶烽直接拒绝:“找我没用,我就剩点路费,大哥你不如再跟大姐二姐三姐商量商量,延迟还钱时间,要么跟大嫂的兄弟借点。”
他那三个姐姐借钱给他和叶熔会定个时间,时间一到不还钱就会收利息,比存银行的利息更高,连带之前的时间一并算上。
叶熔:“......”
直觉告诉他叶烽肯定有钱。
可叶烽连父母的面子都不给,不借钱给他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叶大嫂干笑:“我哥他们就在县城打点零工,又不是天天都有活干,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的,不像阿锋你有本事。”
叶烽笑笑:“大嫂你给我戴高帽子没用,我还是那句话,没钱。”
有钱也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