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熔不耐烦的打着哈欠。
心中嘀咕事儿怎么这么多。
早知道这样麻烦他就给粮食和医药费得了。
这才一起住了多久,以后岂不是要累死他。
心里不情愿但也认为媳妇说的对,万一他妈真出了什么事儿,就算不被村里人戳脊梁骨,叶烽和三个妹妹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叶熔无奈地说:“我现在就去。”
叶彪年轻觉多,雷打不动,外面动静不小照样呼声震天。
杨朵被吵醒,穿上衣服出来。
“妈,怎么了?”
“你奶发烧了,你爸去喊草药医生来看看。”
杨朵去屋里看老太太,手放在额头上,滚烫的温度吓了杨朵一跳。
“怎么这么烫。”
叶父沉默地坐在床边没搭话。
杨朵出来忧心的对叶大嫂说:“妈,奶烧的太厉害,得赶紧降温。”
“我知道,可家里没有退烧的药。”
叶大嫂没怎么照顾过病人,不知道发高烧了除了吃药打针还有什么办法。
“先用温水给奶降温。”
杨朵的小弟从小身体就不太好,三天两头生病,弟弟是家里的宝贝不能有一点闪失。
因此她们姐妹都很会照顾人,寻常的小毛病都知道该吃什么药,怎么处理。
叶大嫂见杨朵手脚麻利的把水壶里的水倒进盆里,显然是有经验清楚要怎么弄,顿时眼睛一亮。
“这事就交给你了,千万不能让你奶出事。”
杨朵手顿了下:“我不知道有没有用,只能试试看,不行还是得送医院。”
她刚嫁进来不久,比谁都希望家里人和六畜兴旺,不然她的名声就毁了。
再一个二老对她很慈祥,她也希望老太太好好的。
可她既不是医生也没有药,老太太烧的又这么厉害,哪敢保证一定就能让她退烧。
“我懂,你尽管试。”
村里人住的散,一部分住山脚一部分住山腰,还有一部分人住在一里外的山窝子里。
草药医生就住山窝子里,一个来回要走三四里路。
叶熔打着电筒去找人,走了一半就下起了大雨。
叶熔去也不是回也不是,骂了声倒霉,硬着头皮顶着大雨去找人。
杨朵一遍遍用温水给叶母降温,忙活了一个小时,水换了几盆,老太太身上的温度一点没降下来。
人昏昏沉沉的,问她什么也不说。
叶大嫂这下慌了。
她是真没想到婆婆是个玻璃,一不小心就会碎的那种劣质玻璃。
以前她还嘲笑叶烽和方小芝大惊小怪,钱多的没地儿花。
十次下山至少有八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拿点药就回来了。
她还嫌叶烽两口子事儿不够多,总是偷偷怂恿婆婆有病千万别大意,一定要去医院好好看,千万别把小病拖成大病。
公婆很听劝,一点不舒服就往镇上县里跑,把叶烽和方小芝累的够呛,身体没啥大问题可钱没少花。
每次她都当笑话看,笑叶烽和方小芝傻不拉,由着老两口折腾。
这下她是真笑不出来了。
跟叶熔同样的想法,早知道老两口事儿这么多,说什么也不会让人住家里。
这下子全村人都知道他们大房要尽孝心。
请神容易送神难。
想送都送不走。
婆媳俩急得团团转,叶熔和草药医生来了。
村里离镇上太远,村里人不舒服首先想的是自己扯些药草熬水喝,不行就找草药医生看看,实在好不了才考虑去镇上和城里。
为了方便村里人,草药医生老唐除了有各种草药,一些简单的西药也有,只是没有针药。
叶母烧到四十度,老唐拿了颗退烧的药让叶大嫂给喂下去。
又给人检查了一下,说:“烧退不下来就赶紧送卫生所去,实在不行就去县城,不能再耽搁了。”
虽然村里人称呼他为医生,其实他不是正宗的医生,只是有祖辈传下来一些偏方。
简单的头疼脑热,摔伤扭伤能治,病情稍微重点就束手无策。
他自己生病了都往城里跑。
叶熔被淋成落汤鸡,冻的哆哆嗦嗦,刚换了身干衣服出来就听到这话,人都要炸了。
咋那么麻烦。
心里万般不情愿,脸上却是担忧的神色,连忙说:“雨小点就去,杨朵快去把阿彪喊起来。”
山路崎岖,去镇上的路不好走,村里没拖拉机,下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走路。
他没叶烽高大强壮,背不动老太太,用板车拉也很困难,好在他有个强壮的儿子。
老唐好心提醒:“叶叔咳的厉害,一起去看看,年纪大了比不得年轻人能扛,病了不能拖,很容易小病拖成大病。
花的钱多不说,万一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就麻烦了。”
叶熔和叶大嫂连连道谢。
老唐留下几颗退烧药,收了三块钱,交代几句穿着斗笠蓑衣走了。
吃了药继续物理降温,温度下来点没多会儿又升了上去。
这下叶熔和叶大嫂没法再抱着省钱的侥幸心理,雨小点后叶熔叶彪和杨朵把老两口送去镇上。
家里有猪要喂,叶大嫂得留在家里。
叶父体质稍微好点,病的不算太严重,先开点药吃吃看,不好再打针。
叶母拖的太久,感冒咳嗽转成了肺炎要住院治疗,就只能去县医院。
叶熔抹了把脸。
他这个长子做了二十多年的甩手掌柜,此刻总算体会到叶烽的不易。
叶彪是真心关心爷奶,听医生这样说一刻不等的带老太太去县医院。
他和杨朵去在医院照顾老太太,叶熔和叶父先回村里。
一路上叶父面无表情,不说话闷头往前走,不时咳嗽几声,走不动了就靠着树休息一下。
“爸妈你们也真是,不舒服怎么不早点说。”
叶熔心虚,只能没话找话,把责任往叶父叶母头上推。
叶父依然没说什么。
他能说什么,还不是自找的。
三岁看到老,他和老太婆知道叶熔不是个孝顺的,远比不上叶烽,大儿媳也只是耍嘴皮子的。
才会在叶熔结婚后就把他们分出去。
村里其他家有两个儿子的一般都是大儿子养老,把叶熔分出去,叶熔两口子少不了会被人笑话。
他跟老伴儿就想着多补贴他们一点,粮食不给装作不知道,说好的医药费平摊叶熔不说,他们同样装作不记得。
跟叶烽过了十几年舒心的日子,没想到老了要跟叶熔过这样的日子。
说什么十一年后继续跟叶烽过,就叶熔两口子的做法,他和老太婆能不能活着见到叶烽都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