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占领杭城的第七天,邓文山收到秦婉清的电报:\"母亲与小妹已平安抵沪,盼君速归。\"
邓文山长舒一口气,当即下令:\"备舰,明日启程回沪!\"
经过连日来的严格训练,靖海号、扬威号和启新号三艘舰艇的官兵已经能够熟练完成各项战术动作,初步形成了战斗力。
邓文山答应了秦耀威要给他撑撑场面,这次三艘舰艇全都会开往吴淞口,顺便检验一下训练成果。
为了增强舰队实力,邓文山还特意从系统中兑换了五艘漂亮国最新式的驱逐舰。虽然这些驱逐舰吨位仅千余吨,但机动灵活,非常适合近海防御作战。
邓文山很想直接组建一支海军舰队,但一个完整的海军编队至少需要七、八艘主力舰艇,上万名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水兵,海军建设不同于陆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第二天,邓文山身着军装,踏上靖海号的甲板,随着他一声令下,整个舰队同时鸣响汽笛,三艘主力舰与五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缓缓驶离杭州湾,朝吴淞口驶去。
这一幕震惊了沿岸的所有人,潜伏在港口的国内、外记者们对着舰队疯狂按下快门。
邓文山等人还未抵达沪市,舰队航行的照片就登上了《字林西报》《申报》等中外各大报刊的头版。照片中,靖海号巍峨的舰体与威武的主炮清晰可见,特别是上面还挂着北洋水师的旗帜,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各国领事和商人们传阅着报纸,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上帝啊!中国人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舰队?\"
其中脚盆鸡总领事松本信介最为震惊,因为三艘主力舰的轮廓与脚盆鸡最新式的战舰几乎一模一样。
当他看清照片上靖海号那标志性的\"金字塔\"式舰桥和410毫米主炮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八嘎!这明明是我们的长门级战列舰!\"
电报传回国内,立即引起了军方的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自查,要知道以脚盆鸡当时的工业实力,建造一艘长门级战列舰也需要三年零三个月。
从特种钢材冶炼到主炮铸造,每一环节都需要顶尖的工业基础,生产一艘长门级战列舰光特种钢材就需要两万吨!!
如果东大真的已经掌握了这样的造舰能力,那么脚盆鸡在东亚的海军优势将荡然无存。
吴淞口码头上,江风猎猎。秦耀威身着督军制服,率领一众沪军将领列队等候,站在他身侧的,正是长子秦剑辉和次子秦书逸。
整个吴淞口的都被清空了,往日在此耀武扬威的外国军舰此刻也不见踪影,没有人想这个时候触霉头。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秦耀威回头瞪了两个儿子一眼,\"待会儿见了文山,别给我摆脸色!\"
\"父亲放心,\"秦书逸笑着整了整军帽,\"妹夫如此出息,我这个做二哥的脸上也有光。\"说着偷瞄了一眼身旁的秦剑辉,这位向来心高气傲的大哥此刻脸色铁青。
也难怪秦剑辉郁闷,兄弟俩被派到第8师、第9师当参谋,本以为能在直皖战争中大显身手。谁料战事草草收场,他们连像样的仗都没打上一场。
而邓文山不声不响就拿下杭州湾和舟山群岛,现在更是带着舰队耀武扬威地回来了。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显得他就很无能。
\"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远处的江面上,三艘钢铁巨舰劈波斩浪而来。最前方的靖海号巍峨如山,四门410毫米主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与此同时,码头另一侧的观礼台上,邓母和邓秀兰在秦婉清的陪同下,正激动地眺望江面。
\"娘,您看!文山就在最前面的那艘战舰上,那就是靖海号!\"秦婉清指着远处最雄伟的那艘战舰,骄傲地说道。
邓母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好,好啊,我儿有出息了……\"
邓秀兰则兴奋地拉着嫂子的手:\"嫂子快看!军舰上好多人啊!哥是不是站在最前面那个?\"
……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靖海号庞大的舰体缓缓靠岸,其他战舰则迅速展开防御阵型,在江面上形成严密的警戒网。
舷梯刚刚放下,五百名精锐士兵便踏着整齐的步伐鱼贯而下,迅速在码头两侧列队站立。
“立马”
“稍息”
“敬礼”
随着指挥官一声声令下,所有士兵同时举枪行礼,动作整齐划一。
这严整的军容让在场将领无不色变,秦耀威身后的参谋们交换着震惊的眼神,这些士兵的战术素养,远超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嫡系部队。
码头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
终于,邓文山终于出现在舷梯顶端,他身穿军装,戴着白手套的右手轻扶佩剑,稳步走下舷梯,皮靴踏在舷梯上发出铿锵的声响。
秦耀威见状,连忙带着众将领迎上前去,没办法,形势比人强,现在的邓文山足以让秦耀威以平辈之礼相待。
\"贤婿!这一仗打得漂亮!\"
众人寒暄片刻,邓文山这才看到不远处的秦婉清、母亲和小妹,便向众人告罪:“诸位见谅,容我先去拜见母亲,稍后再与各位详谈。”
众人连忙侧身让出一条路来,邓文山三步并作两步走向家人。
邓文山在母亲面前站定,深深一揖:\"儿子不孝,让您担心了。\"
邓母颤抖着伸出手,想要抚摸他的脸庞,手悬在半空迟迟没有落下。她浑浊的眼中噙着泪水,\"山儿\"
邓文山见状,立即俯下身来,将母亲布满老茧的手贴在自己脸上。
秦婉清在一旁悄悄递过手帕,邓文山这才发觉泪水已经顺着脸颊滑落。
安抚好母亲,邓文山才看向站在一旁的小妹,记忆中那个扎着羊角辫、总爱跟在他身后的小丫头,如今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他伸手轻轻揉了揉邓秀兰的头顶,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秀兰长大了。\"
邓秀兰娇嗔地躲开他的大手,“哥,我都是大姑娘了,不能再揉我的头了。”
看着妹妹这副模样,邓文山开怀大笑,邓母也跟着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