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诗之三十五
盛景华章:《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并序万物莫不气兆乎上,而形视乎下。铁石异品,云蒸并湿。草木无心,春来咸喜。故圣人弘道,先王法天。酒星主献酬之义,需卦陈饮食之象。近命群官(一作臣),欣时乐宴。尽九春之丽景,匝三旬之暇日。畅饮桂山,棹歌沁水。醇以养德,味以平心。本将导达阳和,助成长育,亦朝廷多庆,军国馀闲者也。前月之晦,细风飘雨。繁弦中止,列席半醉。佳辰易失,绝兴难追,良可惋也。今年带闰,节候全晚。暑气犹清,芳草未歇。申布雅意,复叙初筵。披乐善之虞邸,坐忘忧之观。东郊跬步,南山在目。足以缔夏首之新赏,补春馀之坠欢。朕登览上宫,俯临长陌,畅众心之怡,欢归骑之逶迤。鼓之以琴瑟,侑之以筐篚。衢尊意洽,场藿思苗。赋我有嘉宾之诗,奏君臣相悦之乐。踟蹰西日,吟玩乘风,不知衷情之发于翰墨也。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一作花晚一作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一作征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是李隆基创作的一首极具大唐盛世风貌的诗篇,全诗围绕夏日宫廷宴会展开,生动呈现了当时的繁华景象,蕴含着对国家昌盛、社会和谐的歌颂与期许。
诗的开篇“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以独特视角切入。在古代,闰月的出现是历法调整的特殊现象。“今年通闰月”,这一不寻常的时间设定,不仅打破常规的季节更迭节奏,更赋予了时间一种特殊的延展性,仿佛国家的繁荣也随着这多出来的时日不断蔓延、生长,象征着大唐蓬勃发展的态势。“入夏展春辉”则巧妙地将春夏两个季节的美好相融合,虽已踏入夏季,却仍能感受到春天那明媚灿烂的光辉。这一景象宛如大唐的国运,长治久安,持续散发着生机与活力,为全诗奠定了祥和、繁荣的基调。
颔联“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描绘出宴会结束时的美妙画面。“楼下风光晚”,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花萼楼下,整个世界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此时的楼下,景色壮美而柔和,光影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城隅宴赏归”,宴会在城隅之处圆满落幕,群臣带着满足与喜悦踏上归途。从这一描述中,我们仿佛能看到群臣们或三两成群,或悠然独行,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足见这场宴会的盛大与欢乐,彰显出大唐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
颈联“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深入文化与政治的交融层面。“九歌”作为古代极具代表性的乐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政治寓意。在这里,“九歌扬政要”寓意着通过美妙的音乐,将政治要义传播开来,使君臣百姓在艺术的熏陶中领悟治国安邦的理念,体现了文化对政治的渗透与辅助作用。“六舞散朝衣”中,“六舞”是古代宫廷舞蹈的精华,当群臣在欣赏舞蹈时,纷纷脱下庄重的朝服,尽情沉浸在这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这不仅展现出宴会的轻松与自在,更象征着在大唐盛世之下,君臣之间关系融洽,人们能够在忙碌的政务之余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尾联“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升华到对国家整体和谐状态的高度赞美。“天喜时相合”,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天意与人事的契合是国家昌盛的重要标志。这里象征着大唐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状态,上天庇佑,时机顺遂,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人和事不违”进一步阐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没有纷争与矛盾,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琐事,都能顺利推进,体现出社会的安定、繁荣,彰显出大唐在治理上的卓越成就。
诗的后四句“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从不同角度深化宴会的内涵。“礼中推意厚”,在宴会的礼仪环节中,处处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每一个揖让、每一次举杯,都饱含着尊重与关怀,展现出唐代礼仪文化的庄重与温情,凸显礼仪在维系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乐处感心微”,当音乐响起,人们沉浸其中,内心深处被音乐所触动,产生微妙而丰富的情感变化。这体现了艺术对人心的滋养与熏陶,使人们在音乐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升华。“别赏阳台乐”,在阳台之上,欣赏着精彩的乐舞表演,华丽的舞台、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构成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尽显宴会的奢华与高雅,展现出大唐对艺术享受的追求。“前旬暮雨飞”,回忆起前些日子傍晚那场如诗如画的细雨,它为宴会增添了别样的韵味。雨水洗净尘埃,让整个世界变得清新而宁静,雨丝如帘,为宴会营造出一种浪漫而诗意的氛围,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共同勾勒出大唐盛世和谐美好的图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结构精巧,层次分明。从特殊的季节背景引入,到宴会的盛大场景描绘,再到文化、政治、社会和谐的深刻体现,最后以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收尾,全方位展现了唐代的繁荣昌盛。诗中语言优美凝练,意象丰富生动,意境深远开阔,充分彰显出唐代诗歌的雄浑大气与独特魅力。通过这场夏日宫廷宴会,李隆基不仅展现了大唐的物质富足与文化昌盛,更强调了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以及文化繁荣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也为后人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范本 。